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國美回應黃光裕指責 語氣緩和或暗藏玄機

每日經濟新聞 2010-08-21 09:13:56

  每經網北京8月21日電(每經記者 郎振 尚希) 對于黃光裕方面公開信的"挑戰",國美不再選擇克制。

  昨日(8月20日)凌晨,國美董事局發出長達4500字的《致國美全體員工的公開信》,主要針對黃光裕家族以及一些媒體對陳曉的質疑進行了回應。

  記者在國美此封公開信中注意到,公開信的落款已經悄然更改為"國美電器有限公司",且相較上一封公開信,措辭不再那么激烈,再度稱黃光裕為"黃總"。

  "我們也注意到了這個改變的細節,但這封信是否有緩和之意,無法評斷。"一位接近黃氏的知情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其判斷第一封公開信中"國美電器董事會"和"國美電器最高管理層"的說法把國美高層和普通員工割裂開來,而這次落款的更改則表示目前國美電器和員工是一個整體。

  不過,國美電器一位高管告訴記者,落款的改變并沒有特殊的含義,"8月6日的公開信是國美剛剛發布公告之后,主要是董事會的意見"。

  國美緩和還是緩兵?

  在黃光裕方面對全體國美員工發出《為了我們國美更好的明天》公開信之后,國美方面曾對媒體表示,黃光裕發這種"人身攻擊"的言論,"不合適,不合理,不明智",不過作為上市公司,"我們還是會繼續保持克制"。

  但是在整整48小時之后,國美電器并沒有完全保持沉默,國美方面也通過網絡媒體發表公開信對黃光裕的指責進行回應。

  這是國美董事局向全體員工發布的第二封公開信,在這封長達4500字的《致國美全體員工的公開信》中,主要針對黃光裕家族以及一些媒體對陳曉的質疑進行了回應。其中重點對外界質疑的陳曉關閉大量門店是為粉飾業績、聯手貝簽訂苛刻融資協議、慷股東之慨盲目給部分管理人員發期權變相收買人心,以及將"國美電器"變成"美國電器"的外資論等進行了回應。

  在國美方面此次回應中,記者注意到,公開信的落款已經悄然更改為"國美電器有限公司",且相較上一封公開信,措辭不再那么激烈,再度稱黃光裕為"黃總"。

  而國美電器第一封公開信的落款是"國美電器董事會"和"國美電器最高管理層"。

  "我們也注意到了這個改變的細節,但這封信是否有緩和之意,無法評斷。"一位接近黃氏的知情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其判斷落款的更改則表示目前國美電器和員工是一個整體。

  "之前使用國美電器董事會或國美電器最高管理層,這樣就將公司生成了兩個層級,與員工割裂開來。"不過,這位知情人士也表示,對于落款更改的真正含義也不得而知。

  國美電器一位高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落款的改變并沒有特殊的含義,"8月6日的公開信是國美剛剛發布公告之后,主要是董事會的意見,現在代表全體員工"。

  一位受訪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現在的態度都是有所緩和的,"這是最好的一種結果,畢竟誰都不愿意看到國美這個企業受到傷害",不過該人亦對記者指出,現在網絡上的輿論對國美董事會和陳曉極為不利,語氣的緩和不排除是國美緩解輿論壓力的一種方式。

  對于第二份公開信的發布,也有業內人士猜測,陳曉恐怕受到了一定的打壓,會有主動離職的可能。

  但是,前述國美高管對記者表示,目前沒有聽說此事,屬坊間傳聞。

  "這個沒辦法去猜測,但是即使陳的離開也不會影響到國美現有的完整管理體系。"前述接近黃氏的知情人士對記者分析,目前國美的管理層分為以下幾個層面,陳曉與貝資本占據核心利益層,而國美包括五大高管在內的管理層為國美原有管理體系。其次便是國美各大區執行部門負責人。

  "國美完整的管理體系不會因他(陳曉)的離開而受到破壞。"而對于8月12日,五大高管集體"站隊"的表態,該人士則表示當時處在一個特殊場合,未見得大家的表態真實、有效。

  黃光裕方面再回應

  無論國美電器是否有意緩和目前與大股東黃光裕之間的緊張局勢,但是接近黃氏家族的權威人士仍然對記者表示,國美的這封公開信還是有很多問題值得商榷。

  "盡管算上未上市門店,國美的規模仍然要強于蘇寧,但是蘇寧已經大大縮小了與國美的差距,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接近黃氏家族的核心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

  在其看來,陳曉改變了國美電器一貫堅持的戰略發展方向--在提高市場占有率的前提下,通過管理來持續提升企業效益。"現在的確是盈利的門店比例大大增加,但是國美的整體規模卻正在下降,毛利率上升了,但是營業額下降了,這難道不是在掩蓋蘇寧高速發展的事實嗎?"

  在大股東黃光裕入獄之后,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國美曾經一度遇到極為嚴重的危機,而戰略投資者貝恩始終就是雙方爭論的焦點。

  國美高管曾經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國美在09年初最為危難的時候,只有貝恩接受了維持大股東股權基本不變的融資方案。這也是最終公司選擇了貝恩投資的原因之一。

  接近黃氏家族的權威人士仍然明確對記者表示,當時只有貝恩與國美有過深度接觸,其他的所有機構與貝恩的接觸都處在表層,并沒有深入到具體條款的談判之中。

  "我們現在能夠做到的就是看到貝恩極其苛刻的條款,國美方面始終就沒有向外界透露除貝恩之外的其他機構的條款,為什么單方面就說其他機構是苛刻的呢?"該人士反問記者。

  在貝恩資本的美國背景之后,雙方仍舊對國美的歸屬地爭議頗多,黃光裕方面認為貝恩資本可能會將"國美公司"變為"美國公司",而國美方面則堅持國美大股東的注冊地是在英屬百慕大。

  接近黃氏家族的權威人士告訴記者,一個企業是否是外資化,并不是看這個企業的注冊地在哪里,而是要關注資本來源于哪里又還原于哪里。

  "中國有很多企業都在外國注冊,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移動、中國平安、海爾和聯想這樣的民族企業和央企,我們現在的通訊領域被外國控制了嗎?"該人士告訴記者,貝恩、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也在中國,"他們會立足本土化,但是本土化永遠不等于本土"。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國美一方混淆了大家的視線:外資合作與外資主導。大股東從來都不會拒絕與外資合作,連續五年減持套現一百余億的對象也幾乎都是海外投資者,這是出讓股份與外資分享的過程,但是大股東時刻都沒有放棄控股權"。

  該人士還向記者表示,大股東從來沒有在正式文件中說過國美永遠是黃光裕的,董事會和管理層絕對不是僅僅向大股東負責,而是向包括大股東在內的股東大會負責,"國美是一家泛公眾公司,可以說國美既屬于所有投資者,也屬于所有消費者,國美是大家的國美"。

  "大股東之所以一直強調控制權,是因為控股權是在國美2004年上市的時候,就曾經向有關部門承諾,沒有得到政府許可的情況下是不能出讓控股權的",該人士向記者透露,"在國外注冊只是在H股上市一種技術手段"。

  在股權激勵的問題上,接近黃氏家族的權威人士認為,國美方面有些混淆視聽的嫌疑。

  "大股東并不反對股權激勵,而是對股權激烈的時機、動機和細節",該人士認為,國美官方表示09年的股權激勵是因為有不少高管都收到了其他競爭對手的高薪邀請這一說法不能成立,"國美這樣優秀的公司,一直都在有人挖墻腳"。

  "此外,在實施激勵的時候,是按照管理層層級順序來操作的,并沒有完全考慮到不同部門之間的不同貢獻程度",該人士告訴記者,當時大股東對激勵的時機和方式都提出了一些看法,但是并未被采納。

  在國美第二封公開信中指出,陳曉主政的"五年戰略規劃更是為我們(國美電器)明確了共同努力的方向"。

  國美高管也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現在的規劃才是國美的未來。

  究竟是否應以"規模取勝"一直是雙方無法達成共識的地方。

  國美方面認為,在大股東黃光裕入獄之后,資金方面曾經面臨極大的挑戰,但是"未來五年我們相信在現有管理團隊和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以門店場地經營轉變為商品經營,提升單店效益、優化網絡為基礎實現門店總數2000家、銷售規模達1800億的目標,將激勵著我們在市場競爭中繼續保持競爭優勢!"

  但是在陳曉接手國美之后,集團的發展戰略由原來的"規模-發展-效益"調整為"發展-效益-規模"。由原來開店驅動型粗放增長方式向以提升單店經營質量為標志的集約增長方式轉變,但這一點也恰恰是黃光裕所不能接受的。

  "此前國美之所以能處于行業的領先地位,就是因為順應了行業發展的潮流,執行了正確的發展策略。"前述接近黃氏家族的知情人士認為,目前步步逼近甚至有趕超之勢的蘇寧正是在實踐國美以規模取勝的戰略。

  "資金問題只是某一個階段,再恢復正常以后,企業的經營策略也應該走回正軌",該人士告訴記者。
 

責編 劉小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