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08-03 08:35:00
《每日經濟新聞》曾報道的美國藥物研究公司查爾斯河實驗室國際公司(以下簡稱查爾斯河)與被行業認為是國內醫藥研發外包 (CRO)行業“一哥”的無錫藥明康德(以下簡稱藥明康德)的“跨國聯姻”近日有了新進展。
昨日 (8月2日),記者從上海獲悉,因遭查爾斯河股東Jana基金的反對,兩家公司已于上周五共同發出終止此前達成的16億美元收購方案。從查爾斯河處收到的 “分手費”3000萬美元將被記錄到藥明康德第三季度的收入中。
“婚變”或因價格不合算
上周五,據藥明康德與查爾斯河共同發出的消息稱,查爾斯河將終止此前對藥明康德16億美元的并購交易。在此消息公布的三個月前,雙方公司簽署了相關協議,根據協議,查爾斯河將以16億美元收購無錫藥明康德。不過,距離“訂婚日”不久,雙方便遭遇“婚變”。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雙方達成此筆交易后,雖然查爾斯河的高管們不斷強調這項交易的長期戰略意義,但該公司有三位大股東對進行完全收購持反對態度。此外,在收購案公布后,查爾斯河及藥明康德股價均出現下跌,也引發股東對收購案的不滿。
持有查爾斯河7%股權的Jana公司總裁巴里·羅森斯坦曾公開表示,公司的收購價將是藥明康德2010年扣除利息、賦稅、折舊和攤銷費用前預期收入的16倍,這個價格是不合理的,因為藥明康德自2003年后毛利潤率一直在下降。
同時,持有查爾斯河6.26%股權的紐伯格伯曼公司也聲稱,并購對查爾斯河產生財務及運作風險,由此產生的投資風險,已到了不能接受的水平。
上周五,藥明康德與美國醫藥實驗公司共同宣布同意終止該項交易。
3000萬“分手費”收入囊中
在雙方終止合同的同時,查爾斯河還將支付藥明康德3000萬美元的“分手費”作為此次毀約的賠償費用。
藥明康德董事長李革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收購終止不會改變藥明康德的發展策略和方向。此外,從查爾斯河處收到的單方終止協議費用3000萬美元,將被記錄到第三季度的收入中。
對于接下去藥明康德是否還將尋覓新的合作對象?李革表示,現在暫時還不方便透露。
這筆收購案為何沒能最終 “牽手”?Frost&Sullivan咨詢公司醫藥部門高級分析師黃東臨指出,遭遇失敗應該說是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市場還持一種‘謹慎的樂觀’的態度。此外,因對方公司的股東多為投行、PE和基金等公司,因此他們較為關注投資能帶來多大收益,當上述股東認為投資回報不夠高,可能會撤出收購。
從戰略角度來看,收購藥明康德的最大意義是進入中國發展,至于具體進入能帶來多大發展,還存不確定性。
此外,雖藥明康德有兩點優勢“勞動力和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查爾斯河在中國已有分公司,收購藥明康德不過是其在中國擴大市場份額。相比之下,查爾斯河不如直接投資其在中國的子公司,這個投資可能遠比收購藥明康德更便宜。
| 【稿件聲明】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如需轉載或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官網://www.jzqfr.cn |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