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07-22 08:28:00
“盡管國際財務準則不是此次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但是此次危機也暴露出公允價值準則的一些缺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杜金富日前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表示,要辯證看待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的公允價值準則。
辯證看待公允價值準則
杜金富是在7月20日的中國金融會計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上致辭時作的上述發言。
杜金富表示,全球統一的高質量金融會計標準是金融全球化的客觀要求。只有采取國際會計標準及時披露信息,才能在境內外金融市場贏得投資者信任,同時也對經營層的經營管理真正產生約束。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公允價值在國際上面臨著尷尬的處境。金融實務界、美國銀行家協會的觀點認為,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在次貸危機中造成了“順周期效應”,即市場高漲時,由于交易價格高,容易造成相關金融產品價值的高估;市場低落時,由于交易價格低,容易造成相關產品價格的低估,促使金融機構在資本緊張的情況下被迫在短期內變賣手上的次貸產品,進而引發新一輪由于更低市價引起的資產減值,使市場陷入惡性循環。
杜金富認為,應當辯證看待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的公允價值準則。他認為,“當公允價值提供的會計信息不具備足夠的決策有用性時,應考慮完善公允價值計量或以其他計量基礎作為補充。”
目前,面對來自市場的頻頻抨擊,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已同意修訂會計準則,允許企業把手上的金融投資工具重新分類,對非衍生工具的金融資產無需按市值計入損益表。“要跟蹤研究改進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探討我國公允價值計量可操作性刻不容緩。隨著中國金融體系的逐步開放,跟蹤并研究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改革發展及其對我國的影響非常迫切。”杜金富指出。
金融機構慎用公允價值
在我國,是否在會計準則中引入公允價值進行計量,一直以來都是會計準則制定工作中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2006年我國發布的新企業會計準則確立了公允價值的應用。新企業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運用非常謹慎。
銀監會于2007年發布的《中國銀監會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通知》中要求,“審慎使用公允價值。”保監會也發布了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2號》和《保險合同相關會計處理規定》,以及新會計準則的配套文件。
今年年初,中國人壽(601628)、中國平安(601318)和中國太保(601601)相繼公布了基于《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2號》和2009年12月財政部頒布的《保險合同相關會計處理規定》的2009年度業績公告。中金公司認為,三家保險公司的年報反映出新準則的執行能夠更為客觀地反映保險公司業務質量,平滑盈利實現時點,提高會計信息透明度,有效緩解原會計準則下處于成長期的壽險公司盈利水平可能被嚴重低估的問題。
對于銀行來說,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的主要來源是交易性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價值的增加,貴金屬的漲價。2007年執行新會計準則以來,上市銀行的公允價值收益變動就開始公開披露。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中國金融會計學會會長吳曉靈在年會上表示,立足中國金融發展實際,如何實現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并且全面準確地評價這種趨同的效果與影響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 【稿件聲明】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如需轉載或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官網://www.jzqfr.cn |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