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07-22 07:39:00
7月19日,修訂后的《香港人民幣業務的清算協議》(以下簡稱清算協議)簽署后,一場人民幣金融產品業務爭奪戰就此展開。繼匯豐和渣打計劃首推人民幣金融產品后,多家香港銀行相繼推出人民幣相關產品并調高人民幣定期存款利息。昨日(21日)早間,匯豐銀行與中信銀行(601998)國際達成了第一單人民幣現貨買賣。
反應迅速 先入為主
香港各大銀行對此次協議的簽署反應迅速,紛紛在第一時間宣布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或理財產品。
渣打銀行隨即公布向個人及企業客戶推出人民幣掛鉤的結構性投資產品。該產品與相關指數表現掛鉤,包括利率、外幣、商品或股票指數等,產品利息將以人民幣支付。中銀旗下中銀人壽(601628)率先推出3款以人民幣計價的保單。中國人壽(601628)則計劃與交通銀行(601328)香港分行合作,推出人民幣的儲蓄壽險產品。中信銀行國際則以1.8厘的最高利率爭取人民幣定存,為貿易融資等業務儲備彈藥。
香港財資市場公會理事陳鳳翔表示,由于人民幣投資渠道增加,人民幣存款利率有望由目前的0.7%至0.8%,上升至1.1%至1.2%。
他還預期,人民幣存款總額年內有望突破2000億元。而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是,開放個人每人每日兌換2萬元人民幣的上限。香港目前有64家銀行參與提供相關的人民幣業務,人民幣存款總額約850億元人民幣。在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總額也已達到380億元人民幣。
中小企業人民幣貿易結算增加
目前香港中小企數目約30萬家,其中29%已開立人民幣貿易賬戶,估計未來1年新開立的人民幣賬戶將有約6萬個,比率升至48%。調查結果亦顯示,44%的香港本地中小企經營國際貿易,高于環球平均數的36%。
匯豐首推的人民幣外匯掛鉤存款,據報零售業務量很快額滿。昨日早間匯豐銀行與中信銀行國際達成第一單人民幣現貨買賣。這表明貿易市場對新修訂的清算協議反應熱烈。
另外,部分專家預期,在2020年前,中國占全球消費市場的份額將上升至21%,并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所以,即使人民幣定存息率上升,相信只會吸納部分港元存款,反倒是美元等外幣存款轉至人民幣賬戶的機會較大。
香港某金融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于該協議剛剛通過,所以效果和影響仍需觀察。目前香港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投資品種很薄弱。因此,相比理財市場的慢擴容,傳統人民幣儲蓄將迎來成倍的、立竿見影的增長。他預計,在港銀行將會推出高利率定期存款吸引人民幣資金。香港的投資者大多認為,人民幣投資產品是很有吸引力的。
渣打東北亞區環球市場某主管稱,此次協議簽訂將為市場造就很多機會。隨著人民幣的預期升值,相關產品的發售可以獲得更多的追捧。
人民幣結算中心將在港形成
自去年7月份起,在內地幾個城市試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后,今年6月內地人民幣跨境貿易范圍再次擴大。
但業內人士認為,缺少人民幣離岸中心是制約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大因素。市場普遍認為清算協議的簽署有助于刺激香港人民幣結算量上升,大大促進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發展,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目前在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總額也已達到380億元人民幣。根據央行的數據,2010年上半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總額達706億元人民幣,其中經香港處理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額為530億元人民幣。恒生銀行預計,今年年底經香港處理的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累計金額可能高達1000億元人民幣。
而此次協議簽署后,在香港的人民幣不僅可以投資資本市場,還可以購買各類銀行理財產品和保險產品,真正為在港的離岸人民幣提供了回流渠道。根據協議規則,香港本地銀行以及中銀香港將獲準在香港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保險、證券以及基金產品。
| 【稿件聲明】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如需轉載或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官網://www.jzqfr.cn |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