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削峰近半防汛迎戰“七下八上”
2010-07-22 01:55:02
每經記者 劉夏 發自北京
“當長江上游三峽水庫的入庫流量小于50000立方米/秒時,三峽工程控泄34000立方米/秒;大于50000立方米/秒時,控泄40000立方米/秒。”
在7月21日上午10時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劉寧表示,這幾個數字背后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一方面,可以控制荊江大堤沙市河段水位不超警,另一方面攔蓄了洪水,也不影響上游嘉陵江行洪,以盡可能減少重慶市受淹范圍。
在當日的發布會上,三峽工程的防洪效果成為焦點之一。
本輪洪水通過三峽工程的調蓄作用,有效削峰40%以上,極大減輕了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壓力。
7月20日8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達70000立方米每秒,經水庫攔蓄后,出庫最大流量40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有效控制下游荊江河段水位不超警。
劉寧介紹,三峽工程本身有221.5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在對防洪功能的設定上,將其劃成三段。“大概145到155米的范圍內,有56.5億用于對洞庭湖口城陵磯水位補償;在此之上,一直到171米,有125.6億的防洪庫容針對荊江沙市河段防洪安全;171米到175米高程,仍然有32.9億是針對千年一遇以上的大水,對荊江河段進行補償。”
劉寧表示,還不能松氣,因為現在仍處于防汛抗洪的關鍵期。“從歷史上來看,中國60%~80%的暴雨和洪水都發生在夏秋兩季,特別是發生在6、7、8三個月。即俗稱的‘七下八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