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保監會:9家公司償付能力不達標

2010-07-20 01:12:18

在資本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各種關于保險公司投資情況的猜測,隨著相關數據的披露而塵埃落定。

每經記者  葛翠翠  發自北京

        上半年,有9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達標。

        昨日(7月19日),保監會對上半年保險監管工作進行了通報。上半年,保險行業實現較快增長,全國保費取得三成以上的增長速度,備受關注的投資收益率也取得1.93%的理想業績。但是,資金配置壓力持續加壓,業務結構仍待調整,償付能力不足的問題也仍然存在。

投資收益跑贏上證指數

        根據保監會數據,上半年全國保費收入7998.6億元,同比增長33.6%,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27.1個百分點。其中,財產險增長33.5%,人身險增長33.7%。

        雖然保費規模和收益都有不俗表現,但保險結構性矛盾仍比較突出。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指出,一是銀保主導的渠道格局沒有改變,銀保業務占人身險業務比重超過50%;二是一險獨大的產品格局沒有改變,分紅產品在人身險業務中占比、車險在財產險業務中占比均超過70%;三是期交業務出現短期化趨勢,5年期以下業務占比大幅上升,個人代理10年期以上和銀保5年期以上業務占期交業務比重大幅下降。

        在資本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各種關于保險公司投資情況的猜測,隨著相關數據的披露而塵埃落定。

        截至6月底,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4.1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3%。其中,銀行存款占比30.5%,債券占比51.8%,投資基金、股票、股權等權益類投資占比15.1%,其他投資占比2.6%。

        截至6月底,保險機構股票資產凈值增長率好于上證指數,債券投資收益率高于同期限的國債收益率。上半年,保險公司實現資金運用收益755.2億元,保險投資收益率為1.93%。

        不過監管層指出,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匹配難度正在加大,2010年新增保費和到期再投資資金增加較快,預計超過2萬億元,而且躉交保費占比較高,保險資產面臨較大的配置壓力。很多保險公司在保單獲取成本較高的情況下,經營效益過度依賴投資收益。

        對于是否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監管層表示,要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監管,調整債券、股票和基礎設施投資政策,穩步開放未上市企業股權投資和不動產投資,增加資產配置的彈性和空間,為優化保險資產結構、改善資產負債匹配狀況創造條件。

9家公司償付能力不達標

        償付能力監管是保險監管的核心。在多家保險公司通過增資、發債等方式補充資本金的同時,保監會稱,現在仍有9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達標,少數償付能力長期不達標的公司資本狀況改善緩慢,部分保險公司由于保費高速增長,資本消耗較快,如果資本金補充不及時,可能會出現償付能力不達標的問題。

        今年已有保險公司因償付能力問題遭保監會重罰。有消息稱,都邦保險已被限制業務和控制支出,2009年底其償付能力充足率為-57.82%,償付能力缺口9.45億元。

        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定》,按照償付能力,保險公司被分為3類: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為不足類公司,100%~150%為充足Ⅰ類公司,高于150%為充足Ⅱ類公司。償付能力不足類保險公司,其業務將受到限制;償付能力充足Ⅰ類公司需提交和實施預防償付能力不足的計劃。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2009年底,太保壽險、太保財險、平安壽險、平安產險、中國人壽、陽光人壽等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都超過甚至大幅超過100%。

        保險公司仍在積極補充資本。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初,已有陽光財險、人保壽險、恒安標準人壽等多家保險公司進行了增資,增資總額超過100億元;此外,生命人壽、平安財險、陽光保險集團和中國財險已被批復發行次級債。

        在通報會上,就備受關注的傳統人身險預定利率放開問題,保監會相關人士稱,保監會堅持保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目前正綜合評估預定利率放開的相關影響,將適時公開相關舉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