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沖高還是回落?專家激辯開年信貸走勢

2009-12-30 04:46:56

每經記者  曹順妮  發自北京

        2010年一季度信貸沖高還是萎縮?各路專家的觀點存在極大分歧。

        較為普遍的觀點是,歷經2009年信貸擴張后,銀行資本充足率的下降將導致2010年信貸投放收緊,1月份和1季度的信貸規模將低于今年同期水平,但依然會出現沖高跡象。

        但在興業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看來,明年1月份和一季度信貸將出現超預期萎縮。他認為,資本充足率并不是影響明年信貸的主要因素,而銀監會今年發布的  “三個辦法和一個指引”如果嚴格執行的話,銀行信貸沖高的難度就將加大。

觀點一:監管新規效應將顯

        “目前市場對銀監會的監管新規關注還不夠。”魯政委說,而監管新規的效應對明年信貸產生的影響,甚于大于資本充足率。

        “如果銀監會的‘三個辦法一個指引’被嚴格執行的話,明年一季度銀行貸款會出現萎縮。”魯政委稱,監管新規讓銀行面臨極高的監管風險,因此明年前兩個季度,銀行放貸將趨謹慎。

        近日,銀監會在召開的第90次主席會議上專門聽取了銀監會各有關部門“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的執行和出臺情況匯報,并強調指出,各監管部門要把《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項目融資業務指引》執行情況作為2010年現場檢查的重要內容,重點查處借款人違反規定,化整為零規避貸款支付等行為,以推動新規的落實和執行。

        從今年7月份開始,銀監會陸續發布了  《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項目融資業務指引》(已出臺)、《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和《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

        這些被簡稱為“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的一攬子信貸管理的監管新規,主要目的就是確保貸款能夠按照指定用途進行投放,防止貸款被挪用,流入股市、樓市等,從而控制貸款快速增長形勢下的銀行風險。

        另一方面,銀監會還強調,要從合同文件著手,抓好借款人和受益人等依合同聯合鑒證驗收進度及質量這一關鍵環節。

        “尤其是委托支付等對貸款流程監管的規定對銀行放貸影響最大。”魯政委表示,如果銀監會的上述要求被嚴格執行的話,按照歷史慣例出現的1月份和1季度信貸沖高局面或許不會出現。

        “因為1月份并不是企業開工高峰,按照貸款協議承諾發放貸款也就不會出現高峰。”魯政委認為。

        但1月份和1季度信貸不會出現沖高的前提都是  “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的嚴格執行,一旦有銀行因違規受到處罰后,“銀行放貸或許會出現全場肅然景象。”

        魯政委說,銀監會新規的執行效應,將導致2010年的信貸沖動不及今年。

觀點二:信貸需求依然強勁

        不過市場仍存在不同觀點。“明年1月份和一季度信貸仍將沖高。”對明年信貸看漲的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員說,雖然“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對貸款流程等各方面提出更嚴格的規范,但對明年信貸“影響小”。

        這位研究員分析,明年1月份和一季度信貸沖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從明年全年看,信貸需求依然強勁。“主要是今年的中長期項目貸款的后續需求。”交行研究員表示,今年信貸主要投放到基礎設施建設,這些需要3~5年貸款支持的中長期項目依然會在明年產生很大的貸款需求。

        二是,對明年下半年信貸收緊的預期,將導致一季度貸款出現擴張沖動。“信貸收緊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這位研究員表示,加之今年年底銀行的一些儲備項目,都會讓1月份和一季度的信貸不會走低。

        第三個原因是,按照以往慣例,每年的一季度都是銀行集中放貸季節。

        綜合考慮這三方面要求后,交行上述研究員認為,明年一季度信貸自然沖高。至于會達到多大規模,他表示現在還沒有具體測算。

        “一季度信貸肯定會出現沖高,但關鍵在于規模控制在適當比例,粗略預測不會超3萬億。”申銀萬國銀行業分析師李姍姍稱,在監管層面要求“均衡投放”的背景下,明年一季度信貸比例將占明年全年的30%~40%,按照全年7萬億~8萬億的信貸區間估測,明年一季度信貸會比今年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