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2 01:52:13
股指單邊上漲被短期震蕩走勢取代后,指數型基金雖然仍高密度發行,但建倉策略卻日益謹慎。
每經記者 李娜 發自上海
國慶長假臨近,新基金發行開始變得異常密集。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正在發行的偏股型基金數量仍高達12只,其中的8只為指數型基金。此種情形讓不少投資者對本階段的市場產生了更多期待。
然而,券商研究報告卻顯示,經統計,股指單邊上漲被短期震蕩走勢取代后,指數型基金雖然仍高密度發行,但建倉策略卻日益謹慎。
指基高密度發行
昨日,建信基金公司旗下的建信滬深300進入了募集期,讓9月來新基金的發行潮更為洶涌。
資料數據顯示,前期,有15只新基金同時躺在各大代銷機構的柜臺上。雖然南方中證500指基和交銀施羅德上證180ETF指數型基金在上周結束了發行,但目前正在發行的偏股型基金數量仍高達12只,農銀匯理策略價值、光大保德信動態優選等一批股票型基金的發行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在眾多新基金中,指數型基金占據了“半壁江山”。如果將建信滬深300計算在內,目前共有銀華滬深300、海富通中證100、國投瑞銀瑞和滬深300等8只指數型基金扎堆發行。
同時,記者獲悉,易方達深100ETF聯接基金正在積極進行發行前的最后準備。
管理層意在“維穩”?
今年以來,指數型基金發行提速,多只新指基成功“降生”,對此,坊間更愿意將其理解為“管理層釋放的積極信號”。
回顧牛年指數型基金的問世歷程,自華夏滬深300、易方達滬深300、國海富蘭克林滬深300等指數型基金的 “出生”時間大多處于股指的微妙點位。
近期,3000點整數關口失守,聯接基金問世,指數型基金頻頻獲批,10只指基連發的罕見景象出現。
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指數型基金接連發行將給市場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目前正在募集的8只指數型基金募集金額雖然對A股的資金面支持有限,但會對市場信心有一定的提振作用,這或是管理層“穩市”態度的一個體現。
指基疲態顯現
指數型基金在牛年的突出表現,使得投資者紛紛側目。不過,近期,市場強勢單邊上行演化成了震蕩上行的格局,指數型基金的風光慢慢弱化。
近期,市場在3000點附近展開“拉鋸戰”,使得投資者對后市的態度越來越謹慎。據悉,近期新基金發行熱度不斷降溫,和前期的火熱場景反差巨大。
與此同時,指數型基金也一改以往快速建倉的動作,變得小心謹慎起來。中銀中證100的凈值顯示,其9月4日成立以來,截至9月11日的一周內,凈值為1元,幾乎沒有任何的建倉。9月14日至上周五,中銀中證100凈值僅小幅下跌0.4%。
另據國信證券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8月27日,已經完成建倉的指數型基金大部分都采用了慢速建倉的策略,擇時的痕跡非常明顯。
國信證券研究發現,已完成建倉的指數基金建倉時面臨各種不同的市場走勢——單邊下跌、單邊上漲,先下跌再上漲等走勢,但采用慢速建倉的指數基金能夠跑贏跟蹤基準的指數基金并不多。在考慮交易成本和沖擊成本的情況下,快速建倉的指基業績較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