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09-08-20 16:03:20
2008年12月刊登于《每日經濟新聞》
《每日經濟新聞》統計,今年4月份至今,共有33家公司獲得證監會發審委上市批準,但還沒有發行。讓人擔憂的是,這些公司的《招股說明書》涵蓋的時間都截至去年12月31日或今年3月31日,而在等待上市的這段日子里,發生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全球進入了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宏觀環境的劇變已經導致電力、有色、航運、鋼鐵等眾多行業出現大面積虧損,A股上市公司業績也普遍呈現大幅下滑狀態,以去年業績贏得過會資格的33家準上市公司目前的經營情況如何?業績是否也出現滑坡甚至虧損?是否還滿足上市條件?
今日起,《每日經濟新聞》特推出《未上市已變臉 33家準IPO公司大排雷》欄目,將經營情況已出現惡化,已過會待上市的企業揭示出來,以引起投資者和監管層的關注。
【整體情況】
業績驟降 準IPO公司擺下地雷陣
股市長時間的深幅調整不但讓投資者承擔著巨額虧損,也讓股市融資功能逐步喪失,A股市場已經長達數月沒有新股發行。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統計,今年共有77家公司通過IPO亮相滬深兩市,包括6家滬市主板公司和71家深市中小板公司,同時還有33家已過會公司等待發行。
這33家公司涉及了券商、紡織、有色金屬、醫藥、食品、機械等多個行業。最早過會的是4月18日的珠海銀郵,最后過會的是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時間是9月16日。此后將近3個月時間,證監會發審委一直未進行過IPO審核。
11月底以來,由于政策暖風頻吹,A股市場展開了一波較大幅度的反彈行情。昨日收盤時,上證指數已經比10月28日最低點1664.93點反彈了17.99%,一些個股反彈幅度更是超過了50%。隨著股市的轉暖,這些心急如焚排隊等待上市的已過會公司又看到了登陸A股市場的希望。
但是值得投資者警惕的是,由于招股說明書所涵蓋的會計期間多數都截至去年12月31日或者今年3月31日,而在過會以后等待上市的這段日子里,全球經濟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過會但沒上市公司的業績在下半年都可能存在變臉的風險。
以6月過會的光大證券為例,其《招股說明書》只披露了2005年~2007年的財務報表。而眾所周知,在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中,整個券商行業業績呈現火箭式增長。但是在今年A股市場的深幅調整中,券商們無論經紀業務還是自營業務均出現了巨幅下滑,連行業龍頭中信證券(600030,股吧)都不能幸免:其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和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均比去年同期下降三成。
而一些周期性強的企業受到實體經濟下滑的沖擊或許更大。國慶節以后,受到美國次貸危機升級影響,國際和國內有色金屬價格出現暴跌。特別是如鋁、鋅等基礎金屬價格跌幅巨大,相關公司面臨著產品售價與成本倒掛、存貨巨幅貶值、資金周轉不靈等困境。而這些公司為了成功實現IPO的目的,在招股說明書中并沒有過多的考慮產品價格下跌的風險,而是更多的將公司盈利預測建立在行業維持高景氣度的前提下。
今天是本組報道的第一期,我們一同走進遵義鈦業,今年4月過會后,該公司產品價格出現暴跌,目前已經遠遠低于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的盈虧平衡線。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