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09-07-24 19:25:18
對于期待早日重返資本市場的暫停上市公司而言,引進外來投資者進行“輸血”,似乎成為“起死回生”的主要手段。然而從截至7月23日已披露半年報的4家暫停上市公司整體經營狀況來看,在資產重組暫無頭緒的背景下,包括*ST廈華在內的3家企業,已開始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的方式率先實施“自救”,且取得了較好的業績效果。
*ST廈華23日披露的2009年半年報顯示,在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的前提下,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卻實現扭虧為盈,達到5209萬元,與去年同期巨虧2.36億元相比,對經營方向的適度調整,成為*ST廈華今年獲得上述佳績的原因之一。
數據顯示,在*ST廈華今年上半年實現的16.9億元營業收入中,彩電及彩電配件銷售便為其貢獻了16.35億元,而為進一步發揮主業優勢,*ST廈華在報告期內則對生產及原材料采購流程進一步改造,從而使公司彩電業務成本降至14.49億元,擴大了盈利空間。記者注意到,在加大主業改造的同時,*ST廈華還明顯減少了對印制板銷售等一些“增收不增利”的輔業投入,對于“產銷倒掛”的模具銷售業務更是主動“叫停”。此外,*ST廈華對內部費用的管控上半年也取得明顯效果,公司銷售費用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45億元。在上述因素影響下,*ST廈華今年上半年營業總成本較去年同期驟減了4.8億元,為其扭虧為盈奠定了基礎。
與*ST廈華類似,*ST嘉瑞在今年上半年主動停產人造革、生物制品業務,集中精力發展鋁型材主業。半年報顯示,公司1至6月實現凈利潤1458.6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62.17%。據公司介紹,凈利大增乃得益于鋁型材生產銷售繼續保持盈利以及債務重組利得。
此外,憑借著旗下軟塑印刷及復合產品利潤的上升以及資金減值損失的降低,*ST申龍今年上半年業績也減虧至694萬元(去年同期為虧損8661萬元)。值得注意的是,*ST申龍上半年在其合并報表中新進納入了營業利潤率高達100%的擔保及業務咨詢業務,該業務所獲數百萬元收入也成為促使其業績減虧的因素之一。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