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面多空交織 美股絕地大反擊
2009-07-18 02:15:18
每經實習記者 楊可瞻
本周的較大漲幅,讓美股似乎瞬間就告別了之前的落魄,而一舉變成市場的寵兒。那么美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否就如同股市表現的那樣已經開始企穩反彈了呢?這次由金融、科技股領銜的反擊戰役,又能否繼續推高美股再創佳績呢?
需第二輪經濟刺激政策輸血?
據悉,最近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經濟顧問勞拉·泰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國首輪經濟刺激方案規模較小,雖然已顯現出一定的積極效果,但還不算非常明顯。泰森認為,美國經濟仍有下行風險,前景并不確定,同時經濟的疲軟程度已超過市場預期,因此美國政府應在近期考慮制定第二輪經濟刺激計劃,以防萬一。
無獨有偶,曾成功預言到此輪金融海嘯的紐約大學經濟學家,人稱“新末日博士”的魯比尼本月16日表示,美國政府需要在明年早些時候推出至少2500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他稱有媒體傳言他預言美國的經濟衰退將在今年年底前結束,同時還對經濟的前景作出了上調,這些都是不實或者是斷章取義的,他本人仍然預期美國經濟在年底前不會復蘇。而在未來幾年里,經濟的平均增速僅在1%左右,復蘇較為緩慢。到明年年底時,發生雙谷經濟衰退的風險非常大。
談到救市政策退出機制時,魯比尼認為,一方面目前經濟復蘇疲軟且僅為通縮主導,過早退出貨幣與財政刺激政策將使經濟進入新一輪衰退;另一方面,維持高額預算赤字將拉高長期利率,最終傷害私人需求層面。
上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繼續大幅下降。截至7月11日,當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4.7萬人,至52.2萬人,低于市場預期的55.5萬人。不過市場權威人士仍指出,該數據最近的下滑不應被視為就業市場改善的信號。
渣打銀行(香港)亞洲區經濟師黃國璋昨日向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美國在經歷了第一輪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后,已出現長期利率大幅上行的情況,融資成本也被迫走高,而未來市場更是擔憂美國債券的發行數量大幅增加將帶來供給壓力。此外,美國政府之前祭出刺激政策,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不得已而為之,目前經濟狀況已有所改善,若推行新一輪的財政刺激政策,必將再次加深通脹壓力并推高長期利率,美政府勢必將衡量該舉措帶來的成本與收益,故預料新一輪刺激措施推出的可能性并不大。
對美國未來經濟走向,黃國璋認為,目前美國商業存貨已降至歷史低點,這對制造業有利,而金融環境也已有所穩定,不過目前因非農就業數據、制造業數據等依舊疲軟,美國經濟實質上并未擺脫衰退,未來美國經濟仍面臨如貸款市場不穩定等風險,料2010年后美國經濟將重新走向下坡。
亮麗季報不表明金融業改善
7月14日,美國高盛集團公布了讓投資者期待已久的二季報。數據顯示,該行二季度盈利飆升65%,凈利潤為34.4億美元,合每股收益4.93美元,僅單季收益就超過了該行在2008年遭受金融危機重創時的全年利潤。此外,高盛凈收入達137.6億美元,高出市場預期。而據此前市場調查預期,高盛二季度凈收入為100.66億美元。
市場分析人士稱,高盛第二季度能創下如此強勁業績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該行證券交易業務的利潤率擴大,另一點是競爭對手減少。而像高盛這樣大規模的銀行表現出色,無疑將提振市場信心。不過高盛背后的一些數據卻顯示美國金融體系仍未擺脫困境,比如其對商業房地產債券的估值,暗示了通常不按市值計算商業房地產貸款價值的銀行體系未來將遭遇巨大損失。
本周四,另一家銀行巨頭摩根大通同樣公布了華麗的二季報,其凈利潤達到27億美元,同比大增36%,合每股收益28美分。此外該行第二季度收入也較上年同期增長39%,達到了277億美元的新高。和高盛一樣,摩根大通強業績增長的勁推動力依然是投行業務,另外商業銀行、零售銀行等業務表現同樣不俗。不過該行最為重要的兩個業務——信用卡和消費者信貸卻面臨著嚴峻的問題。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分析師卡西迪稱,對摩根大通而言,未來的主要挑戰仍將是對付信用市場的惡化。
黃國璋認為,即便摩根大通與高盛業績強勁,也不能昭示美國金融市場就有所改善。因為這兩家銀行業績主要來自于證券交易業務,而這種利潤并不穩定,其波動會比較大。
本周美股絕地大反擊
上周美股在市場空頭的連續打壓下,已經站到了懸崖的邊緣而搖曳不止,其中道瓊斯工業指數更是在打穿60日均線的重要支撐后,面臨不斷迫近4月下旬7791點附近階段底部的險境。此時在市場的一片叫空聲中,美股仿佛徹底走入了山窮水盡之地,其中TostramsGroep的美股技術分析師托斯特拉姆斯更高聲喊出,道指將快速滑向7750點尋求支撐。
不過,市場的反轉總是在不經意之間。在高盛、英特爾、摩根大通、強生等企業巨頭相繼于本周公布了二季報之后,受異常強勢的業績提振,美股全線走高,三大股指自上周低點展開了絕地大反擊。
其中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一舉站上去年10月以來的高點,而道指與標準普爾指數則雙雙創下一個多月來的新高。截至本周四,道指已連續攻下10日、20日均線及30日均線,周四收報8711.82點,離年內高點8911.11點僅差約199點,本周漲幅高達6.94%。而納指則因科技股發力,本周以來漲幅更是達到驚人的7.35%,另外標普500指數則上揚7.01%。
短期美股或繼續走高
那么在最近市場多頭大肆推高的刺激下,美股未來還能持續維持漲勢嗎?帶著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采訪了南華期貨研究所北京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總監張一偉。
張一偉認為,目前美股的走強主要是受惠于以高盛、英特爾等為代表的金融股和科技股的拉動,不過目前美國經濟并未真正復蘇,股市的上漲還是受市場情緒推動。從行業上來說,金融行業并未有實質性復蘇跡象,而歷來作為經濟增長點的科技行業復蘇意義相對要大一點。
對于美股未來走勢,張一偉認為,短期內美股仍將走強,料道指突破之前的年內高點問題應當不大,而9000點大關則很可能被瞬間突破,而不會有效突破,從中期來看,道指仍將走軟。
另外,美國匯盛公司高級分析師崔鵬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目前市場還在等待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的二季報。如果財報利好,將在很大程度上對沖市場對CIT集團可能破產的憂慮,而一旦兩家銀行財報利空,則將對金融業信心產生較大的打擊。待這一輪財報公布完畢后,如果沒有太大利空出現,美股還將隨著各國經濟數據的改善而上行。技術上看,8500點附近可以為道指提供一定支撐。一旦該指數突破9000點關口,還將有更大的上行空間,建議投資者可待大盤回調低位時,逢低買入。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