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8 02:14:59
每經記者 李文藝
繼山西省政府4月中旬發布關于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的具體目標后,先后有三家上市公司表示將成立新公司參與重組,而其余沒有公開表明的公司,也在暗自籌資、接洽。借煤炭大省的資源整合東風,上市煤企的“跑馬圈地”正在上演“暗戰”。
本周,煤炭股迎風而動,穩定上漲的煤炭價格、有望整體實現預增的上半年業績,都成為煤炭股下一波行情的支撐。
500座礦井“關停并轉”
今年4月中旬,山西省政府明確了兼并重組整合目標,到2010年底,全省的礦井數量由原來的1500座減少至1000座,并且礦井單井生產規模原則上不低于90萬噸/年,煤礦企業規模原則上不低于300萬噸/年。這意味著有500座礦井將在明年底之前“關停并轉”。同時發布的《山西省煤炭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到2015年,煤炭礦井數量控制在800處左右,單井生產規模達到120萬噸/年以上。另外,產業集中度要大幅提高,到2011年,全省將形成三個億噸級和四個5000萬噸級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大集團煤炭產量占到全省的75%以上,到2015年,大集團煤炭產量達到全省的80%以上。
目前,山西省煤炭產業中30萬噸及以下的小煤礦占到礦井總數的80%以上,礦井平均單井規模僅36萬噸。提出的三個億噸級和四個5000萬噸級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將由大同煤礦、山西焦煤、平朔煤業、陽泉煤業、潞安礦業、晉城煤業、山西煤銷等七家企業來擔當,這七家企業同時也是本次山西煤炭大整合的主體。山西省政府表示,2009年是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的關鍵一年,11個市要分批全部完成兼并重組整合方案的報批工作和礦井壓減任務。
“蛋糕”已經擺在了面前,就看各路“英雄”如何瓜分。目前,上市煤炭企業在山西各市的格局是,大同市有大同煤業(601001,收盤價42.84元),太原市有西山煤電(000983,收盤價36.2元),陽泉市有國陽新能 (600348,收盤價42.46元),晉城市有蘭花科創(600123,收盤價40元),作為大型上市公司,主導參與當地煤炭資源整合是必然的。業內認為,沒有上市公司的城市,可能會效仿晉中市,尋找外省或外市的資金參與重組,現在大多數企業在洽談中。
收購資源 向“錢”看齊
一位接近潞安環能(601699,收盤價46.98元)高層的人士透露,公司目前密切關注著政府出臺更多有關整合的細節,比如說資金來源、股權分配等。“魯潤股份(600157,收盤價11.3元)、安泰集團(600408,收盤價8.19元)、國陽新能(600348,收盤價42.46元)成立新公司參與組建是一種方式,大多數煤炭上市公司還在積極籌資中,因為除了幾家大型國企由政府主導外,在細則沒出來前,各家‘有心’的上市公司只能先把資金準備好,只要有錢,想要分一杯羹是很容易的。”于宏稱。
記者還注意到,就在今年3月份,蘭花科創股東大會通過了擬發行不超過16億元的5年期公司債的議案,遺憾的是,前不久該方案未獲證監會通過。
此外,國陽新能申請了16億元的銀行授信額度,西山煤電發行不超過30億元公司債獲證監會通過……
山西省外還有“煤景”
就在山西省緊鑼密鼓開展煤炭整合的同時,內蒙古、貴州等煤炭省份也相繼發布了產業振興規劃。其中比較亮眼的是貴州省政府首次發布的煤炭產業振興計劃,該計劃爭取在2009至2012年,全省煤炭產能年均增長1500萬噸左右,到2010年煤炭產能達1.8億噸,產量1.6億噸,2015年煤炭產能2.5億噸以上,產量2.0億噸。盤江股份(600395,收盤價33.5元)無疑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從煤炭采掘到銷售幾乎都處于壟斷地位,民生證券王鳳華認為,貴州省當地資源相對封閉,如果貴州省的產量在未來6年內實現翻番,那么盤江股份的產量或許會由目前的1000多萬噸上升至5000多萬噸,且以更有發展前景的焦煤為主。
個股分析
兩梯隊整合企業可期待
積極備資的上市公司并不止蘭花科創一家,國陽新能、西山煤電都在募集資金。究竟哪些公司能成為本次山西煤礦大整合中真正的受益者?
王風華進一步分析認為,西山煤電、大同煤業之類的省重點企業,屬于本次整合的第一梯隊,其整合多半由政府主導,肯定會是最大的受益者。此外,以蘭花科創、魯潤股份為代表的是第二梯隊,企業手里有資金缺資源,如蘭花科創的資源只是晉城煤礦的1/10,但產出的利潤卻占到了50%左右,目前公司也是拼命地想買礦,第二梯隊公司的成長性最高。
此外,一些山西當地的煤化工企業也能沾光,省政府鼓勵當地發展煤化工,且希望煤化工企業能在當地就近找到資源。如位于山西太原的太化股份(600281,收盤價8.93元),也會是受益者。
資深煤炭專家李朝林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除了整塊煤田由政府主導大企業整合外,一些“邊角料”資源,會由當地政府引進外部資金加以整合,未來更看好焦煤的市場前景,能在本次整合中獲得較多優質焦煤資產的企業在未來的發展會更直待期待。
跑馬圈地三家公司整裝待發
6月份3家上市公司發布的與整合相關的公告,使業內意識到,上市公司對煤礦資源的跑馬圈地已經拉開了帷幕。
2009年6月4日,魯潤股份因重要事項未公告,當天下午被交易所臨時停牌,第二天繼續停牌。隨后,原本主營業務分散的魯潤股份公告稱:公司新一屆管理層確定了重點向煤炭業務為主的能源類公司轉型的發展戰略,并與山西省晉中市煤炭工業局進行協商,擬在晉中市合作參與組建晉中市瑞特利煤炭集團公司(暫定名),在一定條件下,魯潤股份可通過增發股份及支付現金等方式收購一家年產300萬噸以上的煤炭公司股權。
“作為山東的上市公司率先參與山西省煤炭整合說明了該次整合是比較開放的,有資金有實力的企業都有份。”大同證券煤炭行業研究員于宏稱。不過,魯潤股份董秘辦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目前,整個合作的細節還在洽談中。
隨后,主營業務為焦炭,并于去年飽受焦煤漲價之苦的安泰集團6月23日也發布了組建新公司的公告,擬與兩家山西公司合資成立公司,新公司注冊資本1.68億元,其中安泰集團出資2352萬元,持股比例14%。合資公司帶來最大的好處是,將來生產的煉焦用煤將優先供應給安泰集團使用,這是對上游產業鏈的完善。
6月30日,國陽新能也公告稱,擬全資設立“國陽新能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用于參與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的兼并重組。事實上,位于山西陽泉市的國陽新能,其大股東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本身就是當地煤礦資源整合的主體。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