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上市公司調查

每經網首頁 > 上市公司調查 > 正文

反彈中過于謹慎券商集合理財產品跑輸大盤

2009-06-13 02:14:48

每經記者  王硯丹

        今年以來,隨著國家各項刺激經濟政策的到位和外圍股市的逐步好轉,A股市場持續反彈,上證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也已超過50%。但在這波大級別反彈行情中,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卻并未給投資者帶來理想的回報。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表現不佳

        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6月11日,共有58只正在運行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其中今年以來成立的就有19只之多。最新成立的一只股票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為5月8日成立的“中信優選成長”;而5月27日剛成立的“安信理財1號”為債券型集合理財產品。

        國金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在發布的《6月1日~6月5日非公募集合理財行業周報》中指出,在6月最初的一周,滬深股指相繼創出新高,上證指數收于2753.89點,周漲幅達到4.59%,深綜指全周也上漲4.02%。但是偏股型、混合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只有2.54%和2.47%,漲幅均未超過大盤。而同期股票型開放式基金凈值加權平均上漲了5.01%,混合型開放式基金加權平均值上漲了4.2%,封閉式基金價格漲幅平均為4.26%,總體表現遠遠好于券商集合理財產品。

        在6月最初的一周,股票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表現最好的是國信證券管理的  “國信金理財價值增長”,6月5日單位凈值1.0318元,累計凈值1.4552元,周凈值增長率達到4.20%。國信金理財價值增長成立于2007年1月25日,將于2010年1月24日到期。最近幾周連續凈值漲幅在相同類型產品中漲幅列第一,但是自今年以來,國信金理財價值增長累計單位凈值也僅僅增長了32.66%;遠遠低于同期上證指數漲幅。
 

NextPage
過于控制倉位是癥結所在

        西南證券研究員張剛認為,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之所以跑輸大盤,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在大盤反彈過程中,仍然只保持了較低倉位造成的。由于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合同對股票倉位規定比較寬泛,在去年下半年暴跌的背景下,許多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都大幅降低了倉位。而在今年市場反彈的過程中,多數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沒能及時加倉,從而跑輸大盤。此外,部分集合理財產品成立時間還不長,加倉還需要一個過程,這也是這些集合理財產品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

        在5月12日發布的  《一季度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持倉情況分析》中,張剛指出,2009年一季度,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有小幅減倉行為。“券商集合理財產品2009年第一季度共持股7.17億股,比2008年第四季度的8.69億股減少1.52億股,減少幅度為17.50%。”

        張剛認為,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對第二季度市場預期應該比較悲觀,并進行了大幅調倉。“2009年一季度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所持股票為158只,比2008年第四季度的225只減少了67只。其中被增持的股票比去年四季度的33只增加2只至35只;持平股票為3只,維持在極低水平;被減持的股票為41只,比2008年第四季度多2只;新進的股票大幅減少至81只,遠少于去年四季度的147只。”而從增持的品種來看,主要增持了金融和機械行業股票。

        國金證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員也指出,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之所以在大盤反彈過程中凈值表現落后于公募基金,與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風格有關。一般來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會追求絕對正收益,和私募基金風格有所類似,因此在市場轉折期一般會保持謹慎,強調倉位控制。

        在大盤由牛轉熊時期,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一般會較為迅速的降低倉位,從而跑贏大盤;而在大盤由下跌轉為上漲的初期,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則也是出于謹慎,不會很快加倉,從而使得收益落后于大盤。從近期凈值表現來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在大盤加速上漲過程中,也保持著謹慎的操作思路,沒有過于激進。而公募基金業績基準則多是和指數掛鉤,更強調相對收益。因此一般而言,在市場下跌過程中,券商集合理財產品表現優于公募基金;而在市場反彈階段,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則容易由于過于謹慎而表現不佳。
 

NextPage
表現不佳令發行“遇冷”

        今年以來,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凈值表現不佳也制約了其發行情況。雖然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審批節奏明顯加快,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數量也迅速增多,參與的券商也越來越多,但總體看來,股票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募集資金規模卻遠遠不如2007年牛市巔峰時期。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成立的三只股票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國信金理財價值增長”、“中金股票策略”和“上海證券理財1號”,成立規模分別達到29.45億元、34.54億元和4.19億元;而今年新成立的銀河金星1號和中信優選成長的成立規模只有16.42億元和4.31億元。不過,相比2008年熊市期間成立的  “中金大中華股票配置”和“中金股票策略二號”3.72億元和3.82億元的成立規模,今年股票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所受“待遇”還是明顯好于去年。

        此外,一些成立不足一年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還出現了巨額贖回現象。今年2月,首次開放的華泰紫金鼎傘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造福桑梓”和“步步為盈”子計劃分別公告稱,在開放期間,兩款產品每日凈退出金額超過集合計劃當日資產凈值的10%,構成巨額退出。國信“金理財”4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在今年2月23日首次開放當天的贖回規模也高達上一工作日產品總規模的13.52%,屬于巨額退出的情形。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