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3 02:14:48
每經記者 曾子建
“誠邀保薦代表人加盟,年薪150萬……”日前,西部某券商開出了這樣的誘人待遇。某專業獵頭公司更是在網上發出了 “底薪最高200萬,尋找優秀保代”的帖子。
IPO開閘的鑼聲日益臨近,在看似平靜的各大券商投行圈內,有一股暗流正在涌動。由于新股發行的政策性停滯,券商投行業務干枯已久,而一旦新股發行重新開閘,勢必引發券商新一輪挖角大戰。
那么,目前的投行界轉會行情究竟如何?券商們又將如何應對這場硝煙彌漫的挖角大戰?
公司要挖人
高薪誘惑投行精英
6月5日,在上海某大型券商供職的保薦代表人趙宇(化名)剛剛度假歸來。打開電子郵箱,在數十封未讀郵件中,一封簡短的郵件吸引了他的注意:“到我公司來吧,待遇肯定比現在好。”郵件落款是與趙宇打過交道的另一中型券商投行部老總。
趙宇告訴記者,這已經是該老總第二次想挖他跳槽了,出去旅游之前,該老總曾經當面邀請過自己。當時,趙宇還以為是圈內朋友間的玩笑,但這一次,應該是真的了。
其實,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新股發行的停滯,各大券商的投行業務也放慢了腳步。于是,券商們招聘保薦代表人的信息也越來越少。不過,近期隨著IPO開閘的呼聲越來越高,投行人才市場又重新熱鬧了起來。記者發現,不論是報紙、還是網絡,還是業內私下的投行招募競爭已經開始。
NextPage
“誠邀保薦代表人加盟,年薪150萬……”日前,西部某券商通過獵頭公司開出了這樣的誘人待遇。
“底薪最高200萬 (稅前),轉會費最高150萬(稅后),多家券商委托尋找優秀保代”某專業獵頭公司更是在網站上發出了這樣的信息。
而在投行人士經常光顧的某投行網絡貼吧中,通過網絡論壇招納保薦代表人的帖子也逐漸多了起來。一位張先生發帖稱,“高薪招聘券商投行經驗三年以上的準保代和三年以上的投行熟手,要求至少能夠現場獨立負責項目(CPA,CFA者優先),有項目承攬能力者優先。工作地點:北京、上海、深圳。”同時,張先生還留下了自己的MSN以便聯系。
趙宇告訴記者,“投行圈的人才流動實際上很正常,保薦代表人不是為東家打工,就是為西家打工。不過,樹挪死人挪活,每當出現這種潛在的跳槽機會,大家又將面臨一次選擇。”
公司防挖人
建立更好的激勵機制
昨日,市場盛傳關于中國建筑即將拿下IPO開閘首單的消息,A股市場也應聲大幅回落。一旦IPO近期開閘,券商間投行人才的爭奪戰也在所難免。那么,對于都想在IPO市場分享巨大蛋糕的各大券商而言,在四處挖角的同時,又如何應對別人挖自己的墻腳?
中信證券投行部一位老總向記者表示,“就中信證券自身而言,投行人才的流動較少,公司比較穩定。在整個業界來看,保薦代表人在券商間的流動,多年來就一直存在,這是一種正常的市場行為。對于中信而言,只要公司擁有良好的激勵制度,并且依靠自身的品牌,肯定能夠吸引大量的投行人才加盟。”
NextPage
聯合證券的保薦代表人也有40多人,該公司投行部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IPO通道的堵塞,從客觀上造成了投行人士收入的下滑。但近期在新股即將恢復發行的背景下,保代轉會市場開始有所活躍,公司也注意到了這一點。這位負責人還表示,現在來看,保薦代表人依然是稀缺資源,公司對他們的需求仍然很大。至于如何面對其他公司的挖角,“還是需要建立相對較好的激勵機制,當然公司也注意對投行后備人才的儲備。這主要是從高校招聘有潛力的優秀人才,然后再慢慢培養。”
國金證券投行部一位負責人的觀點與聯合證券較為相似,他指出,現在能夠考過保薦代表人資格的已經越來越多。今后,保代的稀缺性會逐漸下降。對于部分跳槽的保薦代表人片面追求高的轉會費,他認為,“這只是一種短期行為,并不可能長期持續。一個優秀的保薦代表人在選擇券商的時候,不僅要看工資待遇,更重要的還要看這家券商能否為保代提供長期、穩定和良好的工作平臺。此外,投行工作是一個團隊合作的工作,這也需要券商能夠擁有和諧的人際氛圍。”
趨勢
天價轉會費或下降
轉會費一兩百萬,年薪同樣過百萬。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行精英加盟,各家券商紛紛開出了如此誘人的條件。然而,經過一年的熊市之后,如今的投行轉會行情真的有這么火爆嗎?
某上市券商投行部人士告訴記者,“投行轉會行情最火爆的時候還是2007年。”該人士稱,當時由于IPO項目眾多,一年發行了100多家公司,因此投行對保薦代表人的需求也很大,轉會費開到200萬元,甚至更高的都有。但去年IPO通道堵塞之后,雖然保薦代表人跳槽的也時有發生,但轉會行情已大不如前了。而即便是行情最好的時候,天價轉會費也僅僅是極個別現象。也只有這種極個別的現象,才被曝出來,形成新聞效應。一般來說,當時普遍的轉會價格不到100萬元。
NextPage
據該人士稱,經過熊市之后,行情已大不如前,未來即便是創業板推出,不論是轉會費,還是保薦代表人的薪酬,都可能出現下降的趨勢。“原因很簡單,以前考保薦資格,通過率5%,最近的考試,通過率已經達到20%以上,今后大量保薦代表人上崗,精英的稀缺性也將大大降低。”
券商的選擇:更看重實戰能力
對于券商而言,保薦代表人的多少,似乎決定了公司投行業務規模的大小。從各大券商的投行實力來看,國信證券的保薦代表人數量最多,超過90人。此外,中信、廣發、平安、海通和招商等的保薦代表人數量也較多。
各大券商都非常看重投行部門的保薦代表人數量。國金證券曾計劃發展成一支擁有主要項目人員超過150人的投行隊伍。而目前,國金證券的保薦代表人數量僅為26人。
招聘投行精英,券商看重什么?
毛先生是某獵頭公司的工作人員,他正受多家券商委托,尋找保薦代表人。記者通過MSN聯系上了毛先生。對于券商對投行人才的要求,毛先生直言不諱:“對于沒有取得資格的準保代,券商興趣不大,他們有大量的后備,主要還是找有資格的保代。對保代的要求,主要看實戰能力。”
對于所謂“實戰能力”,毛先生解釋稱,“說具體點,就是看你干這行有幾年了,完成了幾個IPO項目、幾個增發項目、幾個重大重組項目等。”
記者在與毛先生的交流中發現,現在券商對保薦代表人的需求已開始有些迫切。一旦找到合適滿意的對象,獵頭公司便立刻行動,包括為保薦代表人辦理保薦資格的注冊手續等。
NextPage
人才的選擇:看重職位和薪酬
某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近一段時間以來,公司的保薦代表人幾乎每天都有人接到邀約跳槽的電話。”對保薦代表人而言,跳槽主要不外乎兩個因素:一、公司未來發展平臺如何;二、薪酬待遇。
2008年,證券市場遭遇巨幅下挫,各大券商重新開始收緊錢袋子,員工收入明顯下降。去年9月后,IPO暫停,除了再融資和重組外,投行業務也基本停滯。
投行收入下降,自然有人想換地方。“去年我們公司走了好幾個保薦代表人,多半去了中小型券商的投行部。”該人士稱,“因為去中小券商,可以獲得更高的職位和薪水。”
據了解,熊市之后,各家券商投行的收入確實都在下降,或許這最終成為保薦代表人轉會的一大誘因。
中信證券投行部有關人士表示,中小型券商由于“簽字人數”不夠,為了增加業務,往往愿意花高薪挖人。一旦IPO開閘,投行跳槽的人數可能還會增加。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