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減速銀行忙買債國債中標利率再次低于預期
2009-06-04 03:12:47
每經記者 陳珂 發自上海
昨日,財政部招標的5年期國債中標利率低于市場預期,為2.26%,最終發行規模為295億元人民幣,這也吻合了4月以來新債發行利率較二級市場水平低10個基點左右的規律。不過據業內人士預測,最快今年7月這一局面或將有所改變,債券收益率有望上行。
“目前可以說更多支撐債券市場的是商業銀行仍舊旺盛的資金配置需求,不過銀行的這一需求有可能弱化。”安信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劉海東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銀行買債熱情高
據中國債券信息網公告,該期國債獲15億元追加發行;票面利率為2.26%,市場此前預測均值為2.30%,預測區間2.23%~2.40%,該期債投標總量達到499.5億元。
申銀萬國新近發表的報告認為,6月份將出現階段性平衡市。就目前的現實狀況來看,海外經濟反彈預期及通脹預期升溫,會對中國債券市場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這將限制收益率繼續向下的動力。不過5月份國內宏觀數據可能還是處于底部徘徊,債券市場收益率大幅上升的背景目前還不成立。
對于5年期國債受追捧的原因,申銀萬國報告認為,一方面該期國債屬于中期品種,銀行和保險等機構對本期債券抱有很高的熱情。再加上銀行信貸絕對規模和相對增速的環比大幅下降,銀行資金面臨著極大的配置壓力,最終將大量資金投入債市。
“(今年)一季度拿債拿得比較少,一方面是債券供應量不足,另一方面收益率太低,而銀行手上又積累了不少效益更高的貸款項目,資金都流向項目了”,一股份制銀行總行資金營運中心交易員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二季度多拿債也是把資產配置結構補一補。”
債券低收益率狀況或改變
但值得注意的是,從目前的跡象看,由債券市場供求頗為平衡導致的債券收益率走勢穩定的局面,未來可能有所改變。
“從債券供應來看,下半年發行量會比較大,尤其是中長期債券。”劉海東認為,前期市場一直預期的是以財政赤字9000億來判斷發債規模,“但從截至5月底的情況看,9000億可能打不住。”
如果延續今年四五月的情形,即銀行在信貸投放減速的基礎上,將更多的資金繼續投入債券市場,則可以從需求上消化下半年的債券供應。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股市的強勢可能會給債券市場帶來一定影響,而IPO的重新啟動亦可能導致資金面的進一步緊張,而這一預期在近期的人民幣利率互換報價上已有所體現(見昨日本報報道)。
“如果股市持續向好,散戶的建倉意愿大幅度提升,則存款搬家的現象會隨之出現。”上述銀行交易員分析,這也意味著銀行會改變將資產大量配置于中長期債券的策略,而將更多資金轉變為現金或投入貨幣市場,以應對流動性壓力。
“債券收益率改變極低的水平應該是有預期的,”劉海東認為,最快7月也許這一局面就會出現。
同步播報
5月新增貸款料5000億消費金融將升溫
在經歷一季度的信貸 “井噴”之后,銀行信貸規模開始逐漸回落。銀行業內人士預測,5月銀行新增貸款大概在5000億元左右。
4月我國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為5918億元。交銀國際金融分析師呂小九認為,5月信貸將可能和4月份持平,或者略低一些,約為5000億元左右。“單月5000億元的新增貸款從整體上看還是比較多的,但與一季度相比,呈下降的趨勢。”
一名銀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預計6月份信貸增量在4000億~5000億元之間。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未來銀行信貸增量將呈整體回落的趨勢,甚至有可能出現負增長的情況。郭田勇分析說,1至4月銀行新增貸款投放5.17萬億,其中票據融資占31.05%。一般票據融資期限大都為3至6個月,所以一季度的票據將集中在6至7月份到期,屆時,銀行貨幣存量減少,信貸增量有可能出現負增長的情況。
不過,郭田勇也表示,未來政府有可能會進一步出臺刺激政策。未來信貸可能會更多流向實體經濟,大項目貸款將會減少,中小企業貸款會逐漸升溫;另外,消費金融將成為銀行信貸的一個重點領域。
每經實習生 曾春 記者 李書毓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