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0 02:24:58
每經記者 曹晟源 發自江西
寧守儉表示:“當柴油價格很高時,許多新能源項目搞得熱火朝天,不少企業盲目上馬。到了低油價時,就出現了各種問題。”
國內生物柴油企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國際油價長時間處于低位,不少民營中小企業停產,民營大型企業的利潤也逐漸縮小。
幾年前投資上億元的江西新時代油脂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新時代),現在也處于停產狀態。
與民營企業不同的是,中石化、中石油等國有企業在生物柴油方面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但是,這些巨頭對生物柴油似乎興趣不大。
專家預測,生物柴油行業走出低迷還需要兩年左右,向生物化工領域進軍,是民營企業今后的出路之一。
案例
江西新時代已停產7個月
在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的蔡嶺示范園,空曠的園區之內可以見到3棟廠房。經周圍修路的施工人員介紹,記者才知道,這里是此前投資2.9億元的江西最大生物柴油企業——江西新時代油脂工業有限公司。
昔日繁忙的生產車間,如今異常安靜,偶爾傳出幾聲麻雀的叫聲。偌大的辦公區內,除了幾名值班人員,也是空空蕩蕩。
“公司從去年10月起就停工了,”公司總經理應為敏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得知記者想了解企業生物柴油的生產情況,應為敏倒出了心中的苦水:“現在公司發展面臨著一些困境,首先就是原料問題。”
江西新時代采用的原料也是廢油。應為敏估計,全國現有200萬噸左右的廢油,有不少企業在做生物柴油,使廢油成了俏貨。更何況,廢油不僅被用來制作生物柴油,還被用于化工行業。
“我們也清楚,一家真正做生物柴油的企業,必須有一塊自己的原料基地,這就要種麻風樹、光皮樹,進行林業開發,但這樣一來,生產周期就會很長。我們也曾經試種過麻風樹,但最后它們被凍死了。”應為敏說。不過他表示,“將來我們還是會繼續走‘林油一體化’的道路。”
第二個困境是銷售,這是一個普遍問題。據悉,加油站所售的油,基本來自中石油、中石化。民營企業很難進行大宗交易,使公司的生產規模受到了限制。
“我們的油很難進入加油站,”應為敏無奈地看了一眼窗外,“就像游擊隊一樣,始終進入不了銷售的主渠道。我們的預想是10萬噸的生產水平,現在只有3萬噸的量。想實現原來預想的擴張速度很難。”
據中投顧問統計,2005年我國生物柴油產能為10萬噸;2006年增至24萬噸;截至2007年底,我國生物柴油年生產能力約為300萬噸,但實際產能僅為30萬噸。2008年的具體數據尚未出爐,但受國際金融危機、油價下跌等不利因素影響,預計將比2007年有所下降,約為25萬~30萬噸。
不過,應為敏表示:“現在油價有小幅度的回升,公司準備下月復工。”
困境
油價變臉 生物柴油遭殃
2005年至2007年,國際油價連續飆升,2008年1月3日突破100美元大關,2008年7月11日,更創出了147.27美元的新高。
在國際油價瘋漲的同時,人們發現,生物柴油相對于普通柴油有更大的利潤空間,于是很多企業蜂擁而上,爭奪生物柴油市場。然而,油價并沒有持續上漲,而是在連創新高之后急劇下跌。截至本月19日,國際原油價格仍只有57美元左右。
這時,瘋狂上馬生物柴油的企業開始出現問題,規模小、技術差、質量沒有鑒定等問題顯露無遺。
全國生物柴油行業協作組專家委員寧守儉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當時由于柴油價格很高,國際預期的原油價格也很高,因此許多新能源項目被搞得熱火朝天;生物柴油項目由于原料來源廣,許多投資者把目光投向了它。許多企業在高油價時盲目上馬,到了低油價時就出現了各種問題。”
面對遍地開花的生物柴油企業,國家曾下達任務給中國石化研究所,由該所牽頭制定產品標準。《柴油機燃料調和用生物柴油》標準于2007年1月5日出臺,這標志著我國有了正式的生物柴油標準。
2007年10月8日,國家還出臺了《生物柴油生產企業開業條件》。企業若要上生物柴油項目,需要各省發改委立項,并有了一定的進入門檻。
國內知名生物柴油專家丁以鈿認為:“現在行業內整體處于低迷狀態,不少中小規模企業停產,比較成規模的企業也比較低迷,完全不同于幾年前瘋狂上馬生物柴油的情形。”
事實上,除了國際原油的價格回落,國內地溝油價格上升也是生物柴油企業受困的一個重要原因。
寧守儉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生物柴油產業所遇到的共同困境是原料供應問題,由于原料分布很散,收集采購難度較大。而且,一些非法加工生產其他產品的地下行業也在與生物柴油企業爭原料,這也造成了原料價格的上漲。”
出路
內憂外患齊逼企業轉型
“現在這個行業的利潤已經不高了,國際油價最起碼要兩到三年才能走出低價。”丁以鈿預測,“目前政策方面有一種趨勢,就是生物化工和生物柴油相結合,簡單地說,就是用生物柴油企業來生產化工產品。”
據介紹,生物柴油企業生產化工產品,利潤要高于生產生物柴油,同時還可以延長公司的產業鏈。據悉,一部分規模化工廠正向生物化工方面發展,一些企業開始用生物柴油技術生產洗衣粉。中國的洗衣粉原料主要是烷基苯磺酸鈉,全國消費量在600萬噸左右,假如能夠用生物柴油產品來替換烷基苯磺酸鈉,這個市場將會很大。
從外部因素來看,現在的資本市場也逼著生物柴油企業轉型。丁以鈿介紹,以前,國外資本對生物柴油題材非常感興趣,古杉等企業都是在那時融資上市的。而現在,生物柴油題材在國外投資者眼中已經失去了光彩。
同時,國家可能從明年開始施行 《含5%生物柴油的柴油機調和燃料(B5)國家標準》(俗稱《B5標準》),企業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專家認為,《B5標準》對整個行業來說是一大利好,但對一些項目的數值制定得比較嚴苛,可能會成為企業技術改革的負擔,許多小企業恐怕難以承受。
“現在還有一點縫隙可生存,我們也需要挺過這段時間。如果到了我們實在堅持不住的時候,我們將考慮進行技術升級,走深度加工轉型的道路。”應為敏表示。
江西新時代已經經歷一次轉型。該公司成立于2004年,當時主營食用油脂、油脂化工產品的開發研究、生產和銷售。到了2005年6月,公司進行改制,主營業務才變成為生物柴油生產、銷售。公司是否將進行第二次轉型?看來應為敏自己也無法確定。
和民營企業不同,行業內的龍頭企業擁有天時、地利、人和。但他們對于生物柴油的發展卻并不積極,這是為什么呢?丁以鈿分析認為:“現在生物柴油的利潤已經非常低,激不起他們的興趣。”
背景
國內生物柴油之路
1985年,原國家石油部下達任務給上海的內燃機研究所和貴州的山地研究所等幾家單位,一起研究植物油代替柴油的項目。1990年,這個項目暫告一段落。據丁以鈿介紹,研究小組當時出了一本叫《內燃機的燃料》的書,標志著中國第一代生物柴油技術的開始。
由于野生植物油的生產周期長,從1990年以后,國內開始利用廢豬油來生產生物柴油。具體來說,到了1995年、1996年,才逐漸有民營企業開始生產生物柴油。
和民營企業不同,中石油、中石化有國家的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但是,它們走在了民營企業的后面。
2006年,中石油才與四川省簽訂合作開發生物質能源的框架協議,雙方將以甘薯和麻風樹作為原料,發展生物質能源;同年12月,中石油又和云南省簽署框架協議,合作制取生物柴油。2007年初,中石油與國家林業局就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并正式啟動在四川、云南的第一批能源林基地建設。
中石化方面,2006年7月,中石化集團在四川攀枝花市建設了一個10萬噸/年的生物柴油裝置。同月,規模為2000噸/年的生物柴油試驗裝置在河北建成,總投資約為1800萬元。2007年4月13日,中石化還與中糧集團簽訂《關于發展中國生物質能源及生物化工的戰略合作協議書》,共同發展生物質能源及生物化工。2007年5月2日,中石化與安徽省簽署合作發展協議,安徽省將優先與中石化開展在生物質能源領域的合資合作,實現燃料替代和可持續發展。
據中投顧問的數據,全國現有生物柴油產能萬噸以上生產企業26家,其中產能小于5萬噸的有13家,5萬~10萬噸的有7家,達到和超過10萬噸的有6家。在這些企業中,產值10億元以上的只有一家。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