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精選

每經網首頁 > 商業精選 > 正文

東風電動車產業園月底揭牌國內車企新能源“賽跑”

2009-05-20 02:24:53

每經記者  熊國志  發自上海

        隨著國家對新能源車支持的持續升溫,國內車企對新能源特別是電動車的開發腳步正在加快。

        記者日前從東風集團獲悉,東風電動汽車產業園即將在月底掛牌,其電動車的產業化進程再度加速。除東風外,上汽、長安、比亞迪等國有民營企業都在競相推出包括電動車在內的新能源車,而國家也確定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堅定實施新能源戰略。

大集團競速新能源車

        早在“九五”期間,東風汽車公司就開始了電動汽車和汽車混合動力技術的研究與試制,并專門設立了東風電動汽車產業園。目前,該園區已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初步具備了批量生產的條件。東風集團相關人士表示,園區的新任務將在月底園區掛牌時公布。此前,東風電動轎車iCAR已在上海車展上亮相。

        不僅是東風、其他企業也將在未來一兩年陸續推出新能源車。

        上汽近日宣布,將于明年推出自主品牌榮威中混混合動力轎車,2012年推出插電式強混轎車和“上海牌”純電動轎車。據了解,上汽的榮威750中混混合動力轎車計劃達到20%的綜合節油率;榮威550插電式強混轎車,計劃節油50%以上。

        長安汽車也在4月表示,到2009年第三季度,長安混合動力車型將開始面向個人用戶銷售,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實現混合動力車型銷售過萬臺。

        首先實現雙模電動車商業化的比亞迪汽車也在4月表示,E6是比亞迪全球首款純電動跨界車,最高車速可達160Km/h以上,慢充為220V民用電源、快充為3C充電,15分鐘左右可充滿電池80%。比亞迪計劃在2009年實現E6的商業化推廣。

        不僅是車企對新能源車投放加大,國際零部件巨頭也表示,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彭德園透露:“博世將在中國推出安全、長效的用于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的鋰離子電池,更好地服務于我們在中國的客戶。”2008年,博世與三星公司建立了一家合資企業,共同開發高功率密度鋰離子電池。

        除轎車外,商務車領域也出現了電動產品。4月的上海車展上,鄭州日產的“帥客”電動車首次亮相,續駛里程長達260公里,最高時速140公里/小時。這款車已在國家電網等行業客戶運行兩年。

        合資公司也在加速新能源車的引進,據悉,東風本田推出升級換代的CIVICHYBRID(新思域混合動力)預計將在6月上市。

組建新能源創新聯盟

        企業間不僅將展開展競爭,合作也將成為趨勢。

        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上海車展期間出席第七屆中國汽車創新論壇時表示,在“十一五”末期和“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堅定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即將組建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以實現聯盟間企業的資源共享。博世集團混合動力系統研發總監DieterKraft也在車展上建議,由于中國制造混合動力車的廠商各自為戰,在研發及制造上成本高,如果能聯合將有效控制成本。

        事實上,各企業加快發展新能源車與國家鼓勵密切相關。萬鋼表示,在“十一五”末期和“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堅定不移地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

        而在5月14日由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的  “中國汽車業搶抓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高層論壇”上,國務院國資委監事會主席季曉楠就透露,我國目前已有近10款新能源汽車拿到了“準生證”,一批新能源汽車包括“零排放”純電動汽車將陸續上市。

        萬鋼表示,預計到2012年,將在全國的公共交通領域推廣6萬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同時建立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網絡,加快停車場等公共場所公用充電設施建設。同時,組織建立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促進官產學研用合作。

        萬鋼介紹,3月中旬,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已經正式開始運行,將通過共建科研基地實現聯盟間企業的資源共享。接下來,重慶等地還將成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通過整合全國優勢資源,發揮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各環節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重點突破關鍵瓶頸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構建公共服務平臺,形成總體研發體系,更快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整車關鍵零部件研發和產業化。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