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熱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公司 > 正文

整體上市前夕 華僑城高管蹊蹺賣票

2009-05-16 02:00:45

每經記者  李文藝

        18名高管拋售公司股份285.58萬股,合計套現3322.97萬元。華僑城A(000069,收盤價16.58元)在最近6個多月中持續上演著高管賣票的大戲。對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如此高規格的賣票陣容,實屬罕見。然而在最近的一次投資者交流會上,華僑城表示,擱置近一年的整體上市有了新時間表,正常情況下6月份可以把方案提交給證監會。

        那么在整體上市這一天大利好啟動前夕,華僑城高管為何紛紛賣票呢?

5月

8名高管拋售70.2萬股

        深交所披露的數據顯示,2008年10月20日,華僑城董事高軍通過二級市場賣出公司股票703股,由此拉開了華僑城高管長達半年持續拋售的序幕。截至5月13日,華僑城18名董事、監事及高管已經合計賣出公司股份285.58萬股,套現3322.97萬元,出售均價為11.64元/股,前后共發生55筆賣出交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華僑城高管目前所持股份來自公司的股權激勵。華僑城于2007年9月以7元/股的價格授予部分高管限制性股票,以進行股權激勵,根據激勵計劃,該部分限制性股票將在未來的6年內進行勻速解禁。2008年10月13日,第一批占激勵總數16.67%的限制性股票解禁上市。目前高管不斷減持的股票正是來自這批解禁股。

        在此次高管賣票中,減持最為干脆的是公司董事鄭凡。2009年5月5日,鄭凡通過深交所直接賣出26.66萬股華僑城,成交均價15.26元/股,將406.83萬元現金收入囊中,這26.66萬股幾乎是鄭凡本次解禁上市的所有股份。而賣出次數最多的則是監事王如泉。從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王如泉前后7次賣出公司股票,每次拋售數量從2000股至8萬股不等,合計賣出22.2萬股,套現295.89萬元。

        記者發現,公司董事長劉平春也在賣票行列中,其于2008年11月25日、26日連續兩天拋售公司股份約20.57萬股,套現187.6萬元。由于賣出時間較早,其賣出均價為9.12元/股,低于公司高管減持的平均價。

        從華僑城高管減持的時間表來看,在最近的6個多月中,除了今年3月由于處于年報發布的窗口期,沒有賣出記錄,在其余月份每月都有高管賣票的記錄,而賣出記錄出現最多的月份則是2008年12月和今年5月。

        進入今年5月后,華僑城的股價連續大漲,從4月30日的14多元最高上漲至17.8元,不到半個月時間漲幅就達24%,而高管的最高減持價格為17.55元/股,幾乎就賣在了頂部。在此期間,華僑城8名高管合計減持了70.2萬股,幾乎呈現一種越漲越賣的勢頭。

6月

整體上市方案提交證監會

        然而在高管減持的背后,卻隱藏著一些不合邏輯的現象。

        5月8日,華僑城舉行投資者見面會上,公司董秘及上海華僑城副總在與投資者交流中宣布,擱置一年的整體上市有了新時間表。

        相關人士透露,在正常情況下,今年6月份可以把方案提交給證監會,因為之前對擬注入資產的評估已經失效,需要重新進行評估。該人士還表示,新評估的資產價值或許相比去年的評估有所下調。公司董秘李珂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表示,目前對擬注入資產的審計評估正在進行中。

        根據去年的整體上市方案,華僑城擬向不特定對象公開發行不超過10億股,募集不超過83億元資金,用于收購華僑城集團公司(下稱“華僑城集團”)持有的13家公司全部股權,由此完成集團的整體上市。目前,華僑城集團持有公司股份48.27%。

        申銀萬國首席研究員陳海明認為,去年6月華僑城發布擬收購資產評估報告,距離現在差不多快一年時間,目前的二級市場行情有所轉暖,又到了去年啟動整體上市的時間點,估計接下來的步驟會與去年一樣。而招商證券在今年以來更是三次給予華僑城“強烈推薦”的評級,并認為盡管整體上市方案仍需重新報國資委通過,但預計通過的可能性很大,而證監會對方案的基本內容已于去年進行了審核,所以今年推進起來的速度會比較快。并且招商證券表示,2008年他們就測算華僑城整體上市后的合理市值約為725億元,如果今年房地產市場能恢復到2008年中期水平,那公司中短期市值仍將達到上述水平。按照增發5億~7億股測算,那么每股的價值在21.8元~23.2元。截至昨日,華僑城收盤價為16.58元。

謎團

大規模拋售是因為要還貸款?

        整體上市啟動在即,公司股價不斷上漲這一市場現象非常容易理解,但為何在此關鍵時刻,華僑城的高管們卻選擇集體賣票呢?是不看好公司的整體上市,還是另有隱情?

        知情人士透露,華僑城大部分高管當初是貸款買入的限制性股票,解禁后,自然需要套現以償還貸款。董秘李珂暉稱,高管人員出售手中的股票屬個人行為,是否貸款也是基于高管人員個人的財務安排,他并不認為半年以來18名高管的賣票行為是集體減持。

        但事實上,華僑城高管在二級市場的拋售行為非常引人注目。業內人士表示,華僑城高管減持的持續時間和人數,在上市公司中很少見。而且減持時間點又選擇在公司啟動整體上市之前,如果沒有其他合理的解釋,僅僅以“個人行為”帶過,很難讓投資者信服。

        根據公司2008年年報披露的信息,在華僑城高管人員中,最低獲授股權數量為20萬股,最高獲授80萬股,按照7元/股的價格,很容易計算出高管們需要拿出140萬元至560萬元不等的資金。而公司公布的2008年高管年薪最高為103萬元左右,最低年薪在19萬元左右,根據華僑城高管人員的薪酬水平,貸款購買限制性股票是有可能的。

        “如果真是靠貸款購買的限制性股票,華僑城的高管們真的賺大了,通過股權激勵獲得的收益率遠遠超過銀行貸款利率。”一位業內人士發出這樣的感嘆。記者也發現,2007年9月,華僑城以每股7元的價格授權后,當年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為10轉10派2.3元(含稅),高管所獲股份不僅數量翻倍,當初的行權價格也已從7元/股變成不到3.5元/股,按照本輪減持平均價格11.64元/股計算,其大部分人的收益率超過200%(不考慮2008年公司10派1.2元的分紅以及交納個人所得稅)。

        以董事鄭凡為例,當初以560萬元認購80萬股,經過10轉10變成了160萬股,5月5日,其一次性通過二級市場賣出26.66萬股后,其套現約406.83萬元,僅賣出所持股份的16.67%,就收回了超過70%的成本  (不考慮所得稅和分紅因素)。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