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醫保并非全民公費醫療
2009-04-08 01:50:33
每經記者 江旋 實習生曾春發自北京
昨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 (2009~2011年)公布。專家解讀認為,全民醫保并非全民公費醫療。
解讀·全民醫保
全民醫保并非全民公費醫療
中國新醫改課題組組長顧昕昨天指出,借鑒世界各國的經驗,只要醫療保障體系的覆蓋率在95%以上,一般均可認定為全民醫保的狀態,“中國要實現全民醫保,或許需要五年的時間。”
顧昕表示,新醫改方案沒有采納公立醫院低價運行的建議,也就是不推行全民公費醫療制度。新醫改方案采納的是全民醫保方案。只要人人參加一個醫療保險,“看病貴”的問題就可以緩解甚至得到解決。
醫療保險的作用是把生病者的醫藥費用風險進行分攤,即在健康的人和病人之間分攤,也在患者的生病時段和健康時段分攤。商業醫療保險的保費可能很貴,很多人負擔不起,而且還有不少健康風險較大的民眾(例如老年人)根本無處可以投保。因此,政府主導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推進公立醫療保險,確保每一個人都能參加醫療保險,是非常重要的。“這正是新醫改方案最為核心、最為明確、最具有操作性的部分。”
解讀·醫務人員工資
關鍵在于解決醫務人員福利
《實施方案》明確表示,醫務人員的工資水平,要與當地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相銜接。
社科院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表示,整套醫改方案落實的關鍵還是在于解決醫務人員的福利水平問題。目前看來,利益的分配最后可能會變成醫療機構和社會保險的博弈。
唐鈞認為,真正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杜絕醫生吃回扣,可以參照公務員的標準使醫務人員工資收入有一定程度提高,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很可能導致藥費下降,但檢查費又上升。“醫生的工資高于社會平均水平是合理的,因為醫生提供的是非常專業的服務。”
解讀·以藥補醫
改革以藥補醫能降低藥費
昨日下午,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劉新明、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副司長余功斌等部委官員,在人民網強國論壇就新醫改方案相關熱點話題與網友進行了在線交流。
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劉新明指出,“以藥補醫”是目前公立醫院的一種補償機制,“以藥補醫”的政策是上世紀50年代在國家財力不足、對公立醫院補助有限的情況下制定的。這項政策要求公立醫院銷售藥品,可以在進價的基礎上加15%到20%銷售。這15%到20%作為彌補政府補助不足的一項補償來源。
逐步改革“以藥補醫”機制,已經被這次醫改方案確定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一項重要內容。有網友問,逐步改革“以藥補醫”這樣一些做法是不是能夠有利于降低群眾的醫藥費用負擔?劉新明的回答是肯定的。“打個比方,如果醫院需要靠賣藥去掙100元錢來解決其自身運行發展問題,按20%的平均差率來算,必須賣出500元錢的藥品,才能掙來這100元的純收入。如果這100元由合理調整技術勞務價格或者通過增加政府投入來解決,醫院就沒有必要再賣這500元的藥品去掙這100元錢,群眾的負擔就會大大減輕。這就是改革“以藥補醫”希望形成的一種機制。
解讀·任務目標
三年后參保人數要達12億
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副司長余功斌昨日在強國論壇上指出,這次醫改提出的一個非常明確的任務目標,要求在三年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參保率要達到90%以上,也就是說三年后參保人數要達到12億。去年總共僅有不到85%的人口參加了醫療保險。今年要通過全面推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解決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參加職工醫療保險等重點措施,加快醫療保險的推進速度,希望參保人數能夠達到88%。當然,我們這個保障還是低水平的,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逐步提高籌資水平、提高保障能力、提高我們為所有參保人的服務能力,逐步使我們的保障水平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要求。
四問醫改報告 定價不明醫藥業利潤難言收窄
每經記者 江旋 實習生曾春發自北京
一問:老百姓的醫療費用能否降下來?
答: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保證費用下降。
北大版醫改報告的作者之一、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指出,醫藥的分開是把醫生的利益、醫院的利益和藥品的利益分開。只有在這一點上斬斷利益鏈才能解決醫療費用高的問題。
所以,真正重要的是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這是關鍵點。公立醫院應該實現社會利益最大化,即用最小的投入保障老百姓健康,而不是機構利益最大化。而其他機構的利益應該是政府來給它保障。我們的公立醫院改革的公益性一定要回到這一點上,老百姓才能真正落實到實處、好處。
二問:醫護人員的基本收入會下降嗎?
答:基層醫生的收入將向事業單位人員看齊。
昨天發布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 (2009~2011年)》中提出,基層醫務人員的工資水平,要與當地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相銜接。這意味著,在基層醫院的醫護人員的平均收入將有所提高。
北京大學教授李玲指出,醫護人員的待遇是這次改革一個核心問題,這個待遇不僅僅是工資的問題,其實還有配套的福利,住房、教育、養老,事業升遷,個人發展的平臺,培訓、再教育,應該是一個綜合的待遇。讓醫生在社會上是一個受尊重的職業,是一個體面的職業,他便不會為五斗米而折腰。
三問:民營醫院的空間將增大?
答:與公立醫院享受同等待遇,是一個機遇。
隨著新醫改方案的正式出臺,讓在困境中掙扎的民營醫院又看到了新的曙光。
北京東大肛腸醫院院長趙令玉表示,民營醫院將和公立醫院享受同等待遇了,他感到很欣慰。他同時表示,新醫改方案的出臺,對民營醫院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但我們必須爭取成為醫保定點單位,如果不參加的話,我們就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根據相關數據,目前我國約有民營醫院1800家,占據市場份額卻僅為3%至4%。民營醫院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對此趙院長表示民營醫院除了維持醫院正常的開支外,還要做廣告,每年廣告費就占了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據他了解,北京三甲醫院的收費和民營醫院的收費差不多,他說:“公立醫院有國家投資,但是某些醫院卻仍然以盈利為目的,而我們卻要自力更生,這樣顯然很不公平。”
四問:醫藥行業利潤會收窄嗎?
答:不明朗,盼國家明確藥品價格。
新醫改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公立醫院實行醫藥收支分開管理,逐步取消以藥補醫機制。而在“醫藥分開”的實現形式上,修改稿中增添了零售藥店內容。
杭州東華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邦良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醫藥行業最關心的問題是藥品的定價問題。新的醫改方案規定,基本藥物由國家制定政府指導價,“但是,方案沒有把這個價格問題講清楚。”李邦良說。
國家定價不明朗,其他的問題都不好說,最終利益在于藥品的定價機制,這關系到包括醫藥企業和醫療機構在內的多方利益。
李邦良說,他并不擔心醫藥分家之后,會影響到醫藥行業的利益。“醫藥的供求關系永遠存在,關鍵還在于藥品的價格形成機制。”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65072776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