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13 10:31:14
10月,A股有24家公司發布回購預案,擬回購規模環比增長67.55%。奧比中光、九安醫療等公司年內推出兩期回購方案。10月發布預案的公司中,半數迅速啟動回購。美的集團連續兩月單月回購超20億元。10月回購實踐顯示,上市公司回購更趨理性成熟,回購決策與公司實際情況、市場趨勢精準匹配。
每經記者|吳永久 張宛 每經編輯|吳永久
10月,A股上市公司回購事項繼續平穩推進。每經資本眼研究員統計發現,有24家公司發布回購預案,多家公司逐漸將回購納入常態化運作,年內推出兩期回購方案;同時“方案披露即迅速落地”成為10月新亮點,多家公司回購方案執行速度較快,將回購作為維護市值的重要手段。而正在實施回購的公司中,美的集團繼續領銜單月回購之最,連續兩個月單月回購超20億元。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10月共有24家公司發布新的回購預案公告,數量與9月的22家基本持平,但擬回購規模增長較多。以公告數據為準,這24家公司的擬回購金額上限合計約66.5億元,較9月份的39.69億元,環比增加67.55%;其中超過1億元(含)的有13家,占比54.17%。
從發行人企業性質看,中遠海控、中工國際兩家央企位列其中。擬回購金額上限居前的公司有:海大集團、中遠海控、中控技術、九安醫療和恒銘達等,分別為16億元、14.98億元、10億元、6億元和4億元。
同時,每經資本眼研究員在上述24家公司中發現了不少“熟面孔”。奧比中光、九安醫療、中遠海控、富士萊、民生健康等公司10月份發布的均是年內第二期方案,而之江生物更是推出本年度第三期回購計劃,展現出以回購為長期市值管理工具的戰略思路。
作為國內分子診斷試劑生產的龍頭之一,之江生物于10月17日發布本期回購方案,擬以自有資金和股票回購專項貸款,回購0.6億元~1.2億元公司股票,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據最新公告,公司已于11月3日啟動首次回購,累計支付金額208.81萬元。回溯來看,公司今年1月、4月發布的兩期回購方案均已實施完畢,實際回購總額均達1.1億元,基本貼近方案上限。
整體看,之江生物充分利用回購專項貸款政策,不僅回購頻率高,落地速度也較快。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之江生物2023~2024年已連續兩年虧損,2025年仍未扭轉虧損態勢,前三季度凈利潤-2937.79萬元。
在業績持續虧損的背景下,公司為何年內連續推出三期回購方案?頻繁回購是否會加劇財務壓力,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與業務發展?每經資本眼研究員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之江生物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公司今年確實回購比較頻繁,一方面是政策有導向,另一方面我們也是看好公司未來股價,覺得現在是低位,所以積極做回購。公司目前現金體量較大,20多億元,而且回購是貸款和自有資金相結合的,所以肯定不會對我們的正常經營造成財務壓力。”
市場表現方面,之江生物今年二級市場走勢不錯,截至11月12日,年內最高漲幅超80%。財務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和交易性金融資產合計約28.15億元。
“預案披露即迅速落地”成為10月回購新亮點。據最新公告,10月發布預案的24家公司中,已有12家正式啟動回購,啟動率達50%,多家公司展現出“閃電式回購”的執行力。
國內水泥行業龍頭華新建材的推進速度最快:10月9日首次披露回購方案,擬使用自有資金回購3225萬元~6450萬元公司股票;10月27日即完成,半個月時間累計回購金額4900萬元,高效落地彰顯公司對自身價值的信心。
深耕醫療器械領域20余年的九安醫療同樣表現亮眼。公司10月14日披露3億元~6億元回購預案,截至10月底已累計回購3.43億元,超預案下限。對于回購原因,九安醫療表示,最近二級市場股票價格已低于公司最近一期每股凈資產,管理層認為當前二級市場股價不能反映公司價值。
近年來九安醫療持續通過股份回購開展市值維護工作。據互動平臺信息,自2021年以來,公司已先后執行完畢的回購方案共5次,歷次回購金額均按照公告的上限金額開展,因回購而支付的總金額合計28.79億元(含部分交易費用),累計回購的股數為9492.14萬股。

僅今年而言,九安醫療的回購動作密集且高效,2月底剛完成一輪近12億元的大額回購,3月便披露了本年度第一期回購計劃,并于5月底頂格完成5億元回購。10月新一期方案披露后僅半月時間,累計回購金額已超擬回購金額下限。與此同時,公司有序推進、實施庫存股注銷工作,3月初注銷2月底回購完成的2018.23萬股,9月又將2023年回購方案中取得的977.19萬股庫存股用途由“待出售”變更為“注銷減資”。這些密集的回購動作與明確的注銷安排,顯示出公司以回購提振市場信心、維護市值和股東權益的堅定態度。
除九安醫療外,全球領先的集裝箱航運綜合服務商中遠海控,同樣因股票收盤價低于最近一期每股凈資產,于10月14日發布了本年度第二輪注銷式回購方案,擬回購7.49億元~14.98億元,回購期限不超過3個月,旨在推動公司股票市場價格與內在價值相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遠海控股價整體呈上漲趨勢,多個交易日股價超過本次回購價格上限14.98元/股,但這并未影響公司的回購決心與執行力。一方面,公司在10月中旬實施2025年中期利潤分配后,考慮到股價已超出除息后回購價格上限,董事會決議維持原回購價格上限不變;另一方面,11月以來股價基本高于回購價格上限,公司仍抓住機會于11月5日開啟首次回購,當日累計回購9060萬元。對于后續股價若持續上漲是否會提高回購價格上限的問題,中遠海控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表示,若需調整,公司會按先例發布公告。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正在實施回購的公司中,約有348家披露了截至10月底的回購進展公告。其中約137家公司目前累計回購金額已滿足回購方案下限,整體推進節奏較快。
累計回購金額榜單上,行業龍頭依然占據主導地位。美的集團、寧德時代、徐工機械、三一重工、海爾智家分別以95.75億元(兩期合計)、43.86億元、30.5億元(兩期合計)、13.55億元、10.17億元累計回購總額排名居前。不過從10月單月表現來看,分化特征明顯——除美的集團外,其余4家均未實施回購。
美的集團的回購力度持續超預期,10月單月回購24.66億元,連續第二個月單月回購超20億元,本年度兩期方案累計回購金額已逼近100億元,成為A股市場回購最活躍的公司之一。
除美的集團外,10月單月回購金額居前的公司還有:歌爾股份、潤澤科技、雅戈爾、恒瑞醫藥、順豐控股和承德露露,回購金額分別為:4.3億元、3.51億元、2.29億元、2.2億元、2億元和1.53億元。
其中承德露露的回購節奏明顯呈現“前松后緊”的特點。公司已于11月7日完成本次回購,但回溯過程可見明顯的節奏波動:去年10月披露預案,擬回購3000萬股~6000萬股,金額不超7.05億元;今年1月啟動后,截至2月底完成300萬股回購,支付金額2582.89萬元,隨后回購事項持續停滯半年時間,直至9月底,距離11月10日截止日期僅剩月余,實際回購量僅達下限的1/10,引發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多次“催進度”。

面對市場關切,公司均表示:將按照回購方案結合市場情況實施回購,并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及時披露股份回購進展情況。最終,承德露露累計回購了3141萬股股份,實際支付金額2.85億元;總金額雖與公司披露的7.05億元上限差距較大,但還是按照擬回購數量下限完成本次回購。據此計算,該公司10月以來集中回購了2841萬股股份,累計支付約2.6億元。
從已回購數量占公司總股本比例來看,截至10月底累計回購比例居前的有:科捷智能、華懋科技、京新藥業和柘中股份等,分別為:6.66%、6.42%、5.49%和5%。
科捷智能的回購表現則兼具“勻速性”與“靈活性”。自去年11月披露回購計劃以來,除8月外,每月均有實施回購,整體節奏相對勻速。同時,公司股價從今年5月開啟一波上漲趨勢并持續高位震蕩,一度超過本次回購價格上限。因此公司9月16日宣布將回購價格上限從15.77元/股上調至23.73元/股。截至10月底,科捷智能累計回購1.37億元,雖占公司總股本比例高達6.66%,但距離1.5億元的金額下限仍差1335萬元。按照12月10日的截止日期計算,后續完成壓力較小。
此外華懋科技的“加碼式回購”同樣值得關注。該公司兩度調整回購方案:先是去年12月將擬回購金額由2.5億元~5億元上調至4億元~8億元;今年9月底又將回購價格上限由41.91元/股調整為60元/股。最終于11月6日頂格完成8億元回購,約占公司總股本的6.53%,充分展現對公司長期發展的信心。
從10月的回購實踐來看,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逐漸將回購從應急性工具,轉變為常態化市值管理與股東回報的核心手段,上市公司回購更趨理性成熟。無論是持續虧損但現金充裕的之江生物,還是靈活調整方案的科捷智能、華懋科技,都體現出回購決策與公司實際情況、市場趨勢的精準匹配。
免責聲明:本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交易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2488476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