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12 21:55:42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11月11日11時11分,微信公眾號“智元上緯”發布兩張圖片,圖片內容為人形機器人,分別配有文字“大有可為”和“敬觀其變”。其中,第一張圖片標有數字1.88,這被普遍理解為該產品是1.88米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該微信公眾號主體是上市公司上緯新材(SH688585,股價115.99元,市值467.90億元)。當日11時20分左右,上緯新材股價直線拉升,午后“20CM”漲停,至此其股價年內漲幅已高達1863.80%。
當日下午,智元機器人相關負責人表示:“上緯新材獨立開展具身智能業務,不是聯合智元開展。”晚間,上緯新材公告稱,公司與關聯方各自獨立開展具身智能機器人業務,應用場景不同,確保與關聯方不構成重大不利影響的實質同業競爭。
具身智能就是具有物理形態,能夠感知、決策、行動的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就是最常見的具身智能。從智元機器人網上商城看,其產品覆蓋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人、商用清潔機器人等。具體到人形機器人,又有表演接待類、通用類、陪伴交互類,可用于商業、家庭及工廠等場景。按照“應用場景不同”的要求,上緯新材的人形機器人將是不同于智元機器人上述產品的全新品類。
但要真正避免同業競爭,產品“應用場景不同”是遠遠不夠的。對上緯新材來說,產品背后的技術、人員這兩個問題要“分得清”,才能打消市場的疑慮。
具身智能產品形態不同,但底層技術具有互通性。比如多模態感知系統,可以充當“眼睛”“耳朵”“皮膚”;智能決策系統充當“大腦”,負責理解信息、規劃任務、作出決策;系統集成以形成高效的整體等。上緯新材現在的主營業務為高性能耐腐蝕材料、風電葉片用材料等,具身智能業務仍處于產品開發階段,從0到1進行業務布局,上述關鍵技術的攻關是必經之路。
推動具身智能行業發展最重要的是人才。相似的技術,需要的人才重疊度很高,比如AI(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精密機械方面的人才等。在招聘時,若有非常難得的人才,人才應該流向智元機器人,還是該流向上緯新材?同業競爭并不是狹義的產品應用場景不同所能定義的,人員、技術方面也要避免同業競爭,尤其是在具身智能這樣一個人才競爭激烈、技術迭代快速的行業,避免同業競爭的難度很大。
即便是應用場景可以人為區隔開,但參考智能汽車OTA(空中下載技術)升級可解鎖不同功能,具身智能也是可以通過軟件升級拓展應用場景的,上緯新材和智元機器人或許可以相互區隔產品類型,但其他廠商會傾向于推出可應用場景更廣泛的產品,上緯新材又如何應對市場競爭?
在解決同業競爭之外,上緯新材管理層如何分配精力,資源如何整合以避免重復投資,也是市場關心的問題。
據11月6日公告,上緯新材將提前進行董事會換屆選舉,包括“稚暉君”彭志輝在內,多位智元關鍵人物進入了董事會候選名單,比如智元機器人生態發展總經理、首席供應官田華,智元機器人副總裁、CHO(首席人力資源官)鈕嘉,智元機器人合伙人、高級副總裁姜青松等。“智元系”主導上緯新材發展,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們的精力如何在智元、上緯新材之間分配?尤其是在涉及具身智能價值最高的技術或業務時,由哪家公司來做?
回到技術層面,具身智能一些關鍵技術有通用性,上緯新材獨立從頭研發這些技術需要支付巨大的成本,而這些技術在智元機器人已有深厚積累。從業務整合的角度看,復用智元的技術不但可以大幅節省成本,還可以節約時間,盡早推出產品可以占據市場先機。上緯新材人形機器人的亮相速度大大超出市場預期,其公眾號名稱是“智元上緯”,兩家公司是否有技術合作?或只是使用對方名稱以增強產品影響力?由此是否會產生關聯交易?這些問題也是市場需要了解的。
筆者留意到,公眾號“智元上緯”已刪除上述文章。11月12日,上緯新材股價下跌10.91%。人形機器人的敘事一旦開始,上緯新材就應當把事情講清楚,其產品如何做到避免同業競爭,是否會有關聯交易,解答這些問題,才能給市場一個穩定的預期,避免股價大起大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