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0 19:05:09
在中國快遞業轉向價值競爭新階段,聯邦快遞迎來新節點。政策引導下行業告別粗放增長,二三線城市潛力成新藍海。聯邦快遞依托樞紐網絡平衡成本與效率,加密航線、升級樞紐,布局下沉市場。面對競爭,聯邦快遞聚焦服務效率,推出定制化方案助力中小企業出海。未來將提升網絡覆蓋、發力跨境電商與重貨運輸、深化數智化轉型。
每經記者|張梓桐 每經編輯|余婷婷
當中國快遞行業從持續多年的價格戰中逐步突圍,轉向“反內卷”的價值競爭新階段,深耕中國市場41年的聯邦快遞正迎來新的發展節點。
9月份,全國郵政行業業務收入(不包括郵政儲蓄銀行直接營業收入)完成1525.7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快遞業務收入完成1273.7億元,同比增長7.2%。但單票收入在政策引導下企穩回升,標志著行業告別“以價換量”的粗放增長。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國際物流巨頭之一,聯邦快遞見證了中國物流行業從基礎設施匱乏到“通道+樞紐+網絡”體系成型的全過程。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期間,聯邦快遞中國區總裁許寶燕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詳解了企業在下沉市場布局、中小企業出海服務等領域的戰略思考,也回應了行業競爭新格局下的突圍路徑。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在許寶燕看來,當前“降本、增效、提質”是行業對所有物流服務商的核心要求。在國家郵政局嚴厲打擊“低于成本價競爭”的政策導向下,廣東、浙江等快遞重鎮已啟動漲價機制,單票價格回升推動行業從規模競爭轉向價值競爭,部分企業單票毛利有所回升。與此同時,二三線城市的市場潛力,成為物流企業新的增長藍海。
下沉破局:依托樞紐網絡平衡成本與效率
中國物流市場的迭代速度,在聯邦快遞41年的在華歷程中尤為清晰。從早期的簡單運輸需求,到如今的全球化供應鏈服務,市場變革的底層邏輯始終圍繞政策紅利與貿易升級展開。
“一系列政策為物流行業開拓了廣闊發展空間,也為經濟增長打通動脈。”許寶燕指出,政策持續加碼推動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發改委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已布局229個國家物流樞紐,其中近60%位于中西部地區,為物流網絡下沉提供了關鍵支撐。
貿易端的增長同樣強勁。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33.61萬億元,同比增長4%;跨境電商進出口約2.06萬億元,增長6.4%;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30.4億件,同比增長13.7%。多重數據印證了中國對外貿易的韌性,也為國際物流企業帶來持續增量。
即便市場環境不斷變化,許寶燕強調有一點始終未變:“‘降本、增效、提質’是其對所有物流服務商的核心要求。”這一判斷與當前行業轉型趨勢高度契合——在國家郵政局嚴厲打擊“低于成本價競爭”的政策導向下,廣東、浙江等快遞重鎮已啟動漲價機制,單票價格回升推動行業從規模競爭轉向價值競爭,部分企業單票毛利從0.1元升至0.3元。
二三線城市的市場潛力,成為物流企業新的增長藍海。但如何平衡網絡覆蓋成本與本地化服務效率,是所有參與者面臨的共同課題。
許寶燕給出的答案是“依托基礎設施紅利,跟隨市場需求布局”。截至2025年,全國已獲批23個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廈門、青島等二線城市均在其列,這些樞紐成為聯邦快遞拓展網絡的重要支點。“中國的航空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為我們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她表示。
跨境電商的下沉趨勢更成為關鍵推力。
2025年是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十周年,綜試區已擴大至178個,覆蓋更多二三線城市,形成“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
針對這一機遇,聯邦快遞的網絡布局持續下沉,目前已在全國設立103家分公司和100多個地面操作站,服務覆蓋大部分主要城市和地區。
針對在華基建投資的核心邏輯,許寶燕概括為“效率提升”與“網絡拓展”兩大關鍵詞。
“構建更強大的物流基礎設施,是我們在華運輸網絡拓展的主要支柱。”許寶燕介紹,2024年3月完成升級的深圳國際口岸操作中心,占地面積擴大48%,分揀能力翻倍,重貨處理能力提升50%;2024年10月宣布將上海國際快件和貨運中心升級為洲際轉運中心,未來將拓展連接上海與二三線城市的航線;加上全新投用的北京華北地區業務總部,形成覆蓋南北的核心樞紐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選址上,聯邦快遞優先布局交通樞紐和貿易活躍地區,通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青島、廈門六大國際口岸操作中心,將客戶與全球網絡相連。“投資基礎設施的核心是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進而改善客戶體驗。”許寶燕表示,同時通過樞紐輻射,讓更多二三線城市客戶受益于高效可靠的物流服務。
這種布局方式有效控制了成本風險。不同于本土企業在下沉市場的“地毯式覆蓋”,聯邦快遞選擇“樞紐+航線”的精準切入模式,依托國家物流樞紐的集疏運體系,實現服務效率與成本控制的平衡。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深化,中小企業成為跨境貿易的重要力量,但復雜的合規流程和成本壓力成為其出海路上的“攔路虎”。聯邦快遞將跨境電商和重貨運輸作為重點領域,針對性推出定制化解決方案。
“國外復雜的海關條例和關稅稅項是中小企業的一大難題。”許寶燕直言,這一痛點直接影響中小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為此,聯邦快遞開發了一系列數字化工具。
此外,成本敏感性是中小企業的另一核心訴求。在行業價格逐步回升的背景下,聯邦快遞推出“國際電商逸”服務,讓企業以更低成本享受限時遞送服務。“我們致力于提供靈活便利的派送選項,滿足不同遞送速度和成本需求。”許寶燕介紹。
跳出價格戰,未來戰略升級聚焦三大方向
當前中國物流市場競爭格局深刻變革,本土企業憑借網絡密度和成本優勢在電商快遞領域占據主導,價格戰雖有所收斂,但競爭仍日趨激烈。
2025年三季度,申通業務量反超韻達,順豐業務量增速領跑行業,但部分公司單票收入仍在下滑,行業業績分化明顯。
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許寶燕表示聯邦快遞始終持開放態度:“我們擁抱公正且有益的競爭,這能推動提升服務品質,為客戶帶來更卓越的體驗。”
“我們不參與單純的價格比拼。”許寶燕強調,聯邦快遞的“亞太地區客戶價值主張”是提供一站式全球配送服務和智能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客戶優化供應鏈。
這一策略與當前行業“反內卷”趨勢契合,在單票收入逐步回升的行業背景下,以服務和效率為核心的價值競爭,正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在國內市場之外,中國與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東盟等區域貿易伙伴的合作深化,為國際物流帶來新的增量空間。聯邦快遞通過加密航線、升級樞紐,精準匹配貿易增長需求。
針對中越貿易的快速增長——2024年雙邊貿易達205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聯邦快遞于2025年9月加密中越貨運航班,新增連接河內和廣州的航線,提升與亞洲及歐洲主要市場的連通性。10月,又開通廣州直飛檳城的貨運航班,并加密廣州到曼谷的航班,強化中國與東南亞市場的聯通。
“我們致力于將全世界緊密連接,支持中國客戶高效拓展亞洲市場。”許寶燕表示,聯邦快遞在亞太地區的服務網絡覆蓋30余個國家及地區,通過在中國運營的貨運航班,有力支撐中國與東南亞等主要市場的運輸需求。
站在入華41年的節點,聯邦快遞對中國市場的中長期預期依然樂觀。“中國已經成為聯邦快遞國際業務發展最快、最具潛力的地區之一。”許寶燕表示。
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未來戰略升級將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持續提升歐洲和亞洲網絡覆蓋,中歐航線將實現48小時送達歐洲主要市場,觸達4.6億客戶;借助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成果,升級亞太地區網絡布局;二是繼續發力跨境電商與重貨運輸,以多樣化解決方案助力中小企業拓展國際業務;三是深化數智化轉型,將實體網絡洞察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結合,打造更智能的供應鏈。
從1984年進入中國市場,到如今構建起覆蓋全國的物流網絡,聯邦快遞的41年深耕史,正是中國物流行業高速發展的縮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