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風控靠AI還是數據?盛業海外營銷總監唐娜:兩者動態結合才是關鍵

2025-11-07 22:52:38

11月3日,“香港金融科技周×StartmeupHK創業節2025”在香港開幕,眾多企業展示金融科技前沿應用。盛業作為在港交所上市的供應鏈科技公司,已讓AI技術成為核心生產力。公司海外營銷總監唐娜表示,AI使業務自動化并突破服務場景,但產業理解仍是風控根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為公司全球化布局提供支撐,助力其拓展國際市場。

 每經記者|趙景致    每經編輯|魏官紅    

11月3日,“香港金融科技周×StartmeupHK創業節2025”于香港開幕。眾多國內外企業帶來了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金融領域前沿場景的應用,涉及跨境支付、數字錢包等,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科技對傳統金融帶來的巨大沖擊,不只是體現在支付方式創新上,同樣催生了新興的業務模式,部分此前以傳統金融為主的公司也逐漸將模式向科技服務轉向,在港交所上市的盛業(HK06069,股價10.73港元,市值114億港元)即是如此。

“我們之前業務集中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如今已讓AI(人工智能)技術成為了核心的生產力。”盛業海外營銷總監唐娜對記者表示。

技術如何影響具體業務場景?在目前各家大型傳統金融機構謹慎推進AI應用的背景下,以靈活著稱的供應鏈科技公司又是如何發展AI的?技術成為“核心生產力”后,風控邏輯是否產生了變化?香港金融科技周現場,唐娜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

產業理解是風控根基,技術可助力突破服務場景

NBD:ChatGPT問世以來,AI話題經久不息,尤其是在我們的生產生活方面。從實踐上來看,您認為AI對企業的業務帶來了哪些轉變?

唐娜:我們深耕供應鏈科技領域十多年,一直往平臺化、科技化的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一直在利用AI等技術手段提高運營效率和賦能業務。

業務模式變化上,傳統金融保理業務是需要人工審核合同、人工找訂單的業務,現在都可以通過整合多模型架構,實現全過程自動化。此外,AI能整合數據并進行分析,還可以在供應鏈金融服務基礎上,通過AI分析企業數據,為企業找訂單進而實現增收,進而突破服務場景。

這背后的核心,其實是技術成為核心生產力,AI深度嵌入全業務流程。總體來看,技術已經從“輔助工具”升級為業務“核心引擎”,我們也從以傳統金融類收入為核心收入,轉向以平臺科技服務收入為主的輕資產模式,逐漸降低了對自有資金的依賴。

NBD:公司曾表示“AI不能解決風控的本質問題,核心在于對產業交易生態深度的理解”。在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如何平衡“AI等技術工具”與“人對產業的理解”在風控模型中的權重?在技術升級為業務“核心引擎”后,這一說法是否有變?

唐娜:產業理解其實是風控的根基,AI技術則幫助業務提升效能,這兩者動態協同,并非有固定的權重分配。要沉淀出可靠的風控底層邏輯,必須先深入產業鏈,摸清每一筆交易的流程、關鍵節點與潛在風險點。

我們之前已經深耕基建、醫療、大宗等領域超過十年,知道不同產業的交易特征和風險隱患,比如基建場景的送貨數據核驗、醫藥行業的票據流轉規范,這種產業理解和深耕能確保AI技術的應用不偏離實際情況。

AI則可以放大這一核心優勢,尤其是在風控的效率和覆蓋面方面。實際應用中,產業專家制定框架、校準異常場景,AI承擔規模化處理與實時預警,可以形成“專家訓練模型、模型反哺業務”的循環。從效果來看,我們累計幫助客戶解決的資金周轉規模超 3000 億元,且在此過程中始終保持非常低的不良率。

碎片化數據轉化為有效信用資產有三大難點

NBD:供應鏈金融方面,現在的風控都是以數據為核心,但產業數據大多呈現碎片化特征。在您看來,將碎片化的產業數據轉化為有效的信用資產,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唐娜:最大的挑戰集中在數據“標準化”“真實性”“價值篩選”這三點,其實這三點也正是盛業平臺化戰略、科技化投入以及“重交易、輕主體”差異化風控措施的關鍵。

首先,產業數據標準不統一。不同行業、不同場景下的數據邏輯差異顯著,難以實現跨系統、跨主體的“同頻對話”。以電商領域為例,其重點關注發貨訂單、歷史退貨率等維度的數據,而其他行業則可能側重不同指標。此類結構性差異使得碎片化數據缺乏統一整合的框架,制約了數據的互聯互通。

第二,數據真實性核驗難度大。尤其在非標準化、跨境等復雜場景中,數據溯源面臨現實障礙。例如在跨境電商供應鏈中,物流、倉儲、報關等環節的數據分散在不同國家、不同平臺,缺乏互通的數據接口和權威的監管背書,使得交叉驗證和可信存證變得困難。

第三,有價值數據的識別篩選門檻高。數據太多容易導致“數據過載”而非“信用賦能”。盡管AI具備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但也無法自主從海量數據中識別關鍵信用信號,更多還是需要基于前期對行業特性與業務邏輯的深入理解。

NBD:公司去年就曾參加香港金融科技周,您覺得對公司來講,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推動金融科技特別是供應鏈金融方面有哪些助力?

唐娜:香港為我們全球化的布局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支撐。香港有著“超級聯系人”“超級增值人”的身份,能高效地助力聯通全球創新資源、拓展國際市場,尤其是對于當前我們重點拓展的東南亞地區具有關鍵意義。事實上,我們目前國際業務的核心發力點就在東南亞,未來也會逐步輻射到其他地區和市場。

此外,香港正著力構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盛業的戰略方向與其高度契合,我們也可以參與其中,共同探索將一站式國際供應鏈服務嵌入全球貿易網絡,助力中國品牌和企業出海。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1572831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