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視界 2025-11-04 20:38:25
作為四川的群眾性足球賽事,“川超”自開打以來,熱度持續上升。然而,近幾天,突然有個聲音,說是因為有關方面發布了一則“版權保護聲明”,讓不少熱衷在網上共創和傳播“川超”的網友頓感束手束腳、困難重重。
“四川人民群眾好不容易剛剛對足球有一點點回暖熱度,你保護個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應該是足球文化的傳播者。”有網友道出了萬千球迷的心聲。
“川超”畢竟不同于一般的職業聯賽,特別強調群眾參與性。對于這樣一個剛剛火起來的群眾賽事,不宜以一堵高墻隔住它與群眾間的良性互動。

廣泛的群眾參與性,正是“川超”辦賽的初衷。
“川超”是人民的節日、群眾的項目。堅持群眾性,才能在參與中,讓人們找到強烈的文化歸屬感。不同于明星云集的職業聯賽,“川超”賽場上奔跑的球員,可能就是我們的同事、鄰居或朋友。“川超”讓全民健身、大眾參與成為2025年最鮮活的現實圖景,每一次傳球、每一次射門、每一次歡呼,都是對“人民節日”最生動的注腳。這個節日的魅力,就在于它以開放性與包容性,讓每一個人成為主角。人們看“川超”,為的不就是那份接近性、在場感和歸屬感嗎?須知,廣泛的群眾參與性,正是“川超”辦賽的初衷。
共賽、共享、共創、共情,是“川超”推動群眾參與熱情的最大秘笈。再大的賽場也很難容納一座城的群眾,而群眾賽事的魅力和活力,就在于在街頭、在商圈、在壩壩上和家鄉人一起為自己的城市加油鼓勁、祈禱祝福,就在于無數的“創作義工”在線上的玩梗與交流。“蘇超”決賽之日,除了現場的6萬多名觀眾,更有線上43個直播平臺和背后無數在異鄉打拼“時刻在線”的觀眾。他們不僅是球迷,更是父老鄉親;他們傳播足球賽事就是為了在一幕幕或感動或歡樂的場景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原鄉。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川超”既是賽場的,也是網上的。不搞故步自封、跳出“小院高墻”,這是“川超”持續火爆的大前提。打造傳播友好型賽事,這是“川超”的必由之路。時至今日,全國各地的城市足球聯賽已如火如荼。就賽事影響力拓展來說,“川超”想突出差異性,要做的工作還有許多。
給“川超”添一把火,要打通傳播的堵點、卡點。盡可能地創造條件,給市民和網友觀賽提供最大的便利、最多的空間。要想方設法,將“川超”元素嵌入生活的日常,納入消費、娛樂的全鏈條。能夠被看到,便于傳播,商家“很好用”、大眾“很親近”的“川超”,才是群眾體育該有的樣子。
給“川超”加一度熱,要增加傳播的路徑、素材。關于“川超”,公眾參與內容創作一直是被鼓勵的,開賽以來許多自媒體、球迷、攝影師等通過圖片、短視頻、二創等形式記錄賽場內外精彩瞬間,受到網友好評。沿著這一方向,不妨再加一把力。比如說,可否拓寬授權范圍,實現對相關賽事傳播資質申請的快審、快辦、快結;再比如說,可否對大型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的“川超視頻”“川超圖片”等搞統一授權、集中授權,以最大程度方便個體用戶二創、改編。總而言之,對于一切有益于傳播“川超”,有助于實現影響力嫁接的“正面力量”,不妨敞開胸懷、同向并行。

需要厘清的是,將“川超”打造成傳播友好的標桿賽事,與保護版權并不矛盾。對于盜播、非法直播,當然要依法維權。而對于自媒體和網友善意而真誠的引用、轉發、二創,不妨寬容些,甚至還要加大激勵力度。
交互性和共享性是互聯網的基本特性。內容眾創、網友玩梗、爆款出圈,恰恰就是最大的流量密碼。讓“川超”火上加火,不要“躲進小樓成一統”,而應“眾人拾柴火焰高”。一起唱好“川超”這臺大戲,各方自得其樂、美美與共,才是這場大聯歡的本意。你我一起,所有人一道,玩轉“川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