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4 19:51:48
11月4日高股息資產走強,銀行板塊領漲,廈門銀行漲幅居首,多家銀行股飄紅。A股三季報披露結束,險資權益布局浮現,新進多家銀行前十大股東并持續增持。截至三季度末,保險機構對A股持股股數增長14%,持倉市值超6500億元。業內認為險資仍是銀行股上漲核心增量,險企配置銀行股邏輯未變,盈利穩健、股息高的銀行或為增持優選。
每經記者|涂穎浩 每經編輯|黃博文
11月4日,高股息資產繼續走強,銀行板塊領漲。其中,廈門銀行(601187.SH)漲幅居首,上漲5.92%,股價收于7.52元/股。此外,江陰銀行(002807.SZ)、中信銀行(601998.SH)、上海銀行(601229.SH)、重慶銀行(601963.SH)漲幅均超過3%,其余銀行股也基本飄紅。
隨著A股上市公司三季報披露結束,險資權益布局細節浮出水面。其中,農業銀行(601228.SH)是險資新進力度最大的股票,該行三季報顯示,“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三季度新進其前十大股東,至9月末持有49.13億股,持股比例為1.4%。此外,工商銀行(601398.SH)、南京銀行(601009.SH)、無錫銀行(600908.SH)、常熟銀行(601128.SH)等多家銀行三季度前十大股東有新進險資身影。
農業銀行三季報顯示,“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于三季度新進該行前十大股東,至9月末持有49.13億股,持股比例為1.4%。
工商銀行三季報顯示,“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普通保險產品”于三季度新進該行前十大股東,至9月末持有7.57億股,持股比例為0.21%。
南京銀行三季報顯示,“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普通保險產品”于三季度新進該行前十大股東,至9月末持有2.57億股,持股比例為2.08%。
無錫銀行三季報顯示,“利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資金”于三季度新進該行前十大股東,至9月末持有5034萬股,持股比例為2.29%。
常熟銀行三季報顯示,“東吳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資金”與“泰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傳統-普通保險產品”于三季度新進該行前十大股東,至9月末分別持有6604萬股和5512萬股,持股比例分別為1.99%和1.66%。
多家銀行還在三季度迎來險資持續增持。例如,“大家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產品”增持興業銀行(601166.SH)6212萬股;“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普通保險產品”增持中信銀行(601998.SH);“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普通保險產品”“國民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資金”增持蘇州銀行(002966.SZ);“利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資金”增持常熟銀行。
據業內統計,剔除中國平安集團及控股子公司對平安銀行的持股以及中國人壽集團對中國人壽的持股,截至三季度末,保險機構對A股的持股股數較二季度末增長14%,總持倉市值超650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約1000億元。從持倉股所屬行業分布來看,險資三季度末持有的金融股持倉市值超3000億元,占其整體持倉市值的比重近50%。
近年來,高股息策略受到市場持續關注。
憑借較高的股息率與極低的估值,銀行股成為險資等中長期資金優選;同時,市場防御需求上升也助推銀行板塊的市場表現。
截至10月31日,銀行板塊(申萬銀行指數,801780.SI)整體PB為0.54倍,股息率4.02%,在市場利率下行背景下,銀行股成為中長期投資者偏好的“標配”資產。
太平洋證券近期研報認為,2025年銀行板塊在“利率下行+政策托底+估值底部”共振下迎來配置窗口,保險資金成為核心增量。一方面,IFRS 9新準則下FVOCI賬戶成為權益投資主通道,強化對高分紅、低波動資產的配置偏好;另一方面,銀行股憑借類固收屬性,成為險資拉長久期、平滑利潤的關鍵工具。
據華創證券統計,2025年,考慮舉牌后增持再度觸及舉牌線的情況,險資舉牌共計34次(不考慮增持則是28次)。近年來險資舉牌熱情持續升溫,今年舉牌次數顯著高于往年,僅次于2015年水平(62次),或體現險資對優質股權投資價值的挖掘。從行業分布來看,舉牌集中于銀行(7次)、公用事業(6次)、環保(3次)、非銀金融(3次)。
險資持續加倉權益資產已帶來豐厚回報。
根據A股上市險企三季報,受益于投資收益增長,多家險企前三季度盈利創歷史新高。例如,中國人壽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1678.04億元,同比增長60.5%。從投資表現來看,該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總投資收益3685.51億元,同比增長41.0%。
多家保險公司表示,投資收益大增原因在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把握住了三季度資本市場行情機會”。同時,在新金融工具準則下,險企把更多權益性資產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所持股票市值增加的大部分體現到了當期利潤中。
展望后續,銀行能否延續強勢?業內普遍認為,險企配置銀行股邏輯未變,險資仍是核心增量。
華泰證券分析師指出,險資、產業資本、外資或為未來重要的增量配置盤。就險資而言,監管多措并舉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險資為權益市場未來重要增量,后續需關注2026年初保險公司全部實施I9、新增OCI賬戶配置缺口和大型保險公司有望每年新增保費30%配置權益,預計盈利穩健、股息回報較高的銀行為增持優選。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2488476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