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收官“十四五” 謀篇“十五五”|共建都市圈:從“單打獨斗”到“一盤棋”發展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2025-11-03 15:41:49

聚焦做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極核”和全省發展“主干”功能,主動下好“先手棋”,以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為方向,創建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探索行政區與經濟區適度分離,打造有機融合的區域經濟共同體,加快形成全省發展“主干”由成都拓展為成都都市圈,建設經濟發達、生態優良、生活幸福的現代都市圈。

——《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剛要》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上,以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四市為主體的成都都市圈,正成為區域發展版圖中格外耀眼的增長極。

2020年7月22日,四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一標志性文件的出臺,正式拉開了四市協同建“圈”的序幕。此后,為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成都都市圈的決策部署,成都充分發揮“極核”“主干”作用,以“主引擎”姿態牽頭,與德眉資三市凝聚發展共識——共繪規劃藍圖、共促規劃銜接、共抓規劃實施,合力推動區域發展能級持續躍升。

五年多的協同奮進,換來了同城化發展的豐碩成果。交通網絡率先突破,以成都為中心輻射德眉資的軌道交通加速成網,“軌道上的都市圈”輪廓愈發清晰;產業協同縱深推進,9條重點產業鏈規模已超1.2萬億元,形成優勢互補的產業生態;經濟總量穩步攀升,從同城化啟動之初的2.24萬億元,躍升至今年預計超過3萬億元以上,增長勢頭強勁。

“對內,它是區域協調發展的‘主引擎’;對外,它是高質量發展的‘新窗口’。”省同城化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都市圈以成德眉資四市為堅實主體,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支撐,以交通、產業、生態為重要紐帶,其探索形成的發展路徑,具備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重要價值,為全國都市圈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

從“四市一城”到“軌道上的都市圈”:

共繪可復制的現代化新圖景

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是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支撐。面對規劃面積2.64萬平方公里、拓展范圍3.31萬平方公里,人口已突破3000萬的成都都市圈,交通互聯成為連接四市成“圈”的關鍵。

聚焦“外建大通道、內建大網絡、共建大樞紐”,成都都市圈以“兩環三射”加快構建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的多層次軌道交通框架,致力打造軌道交通“1小時通勤圈”,形成有效覆蓋都市圈的軌道交通通勤網絡。

“以前從沒想過成都的軌道交通會開到我們資陽來,這都是同城化發展帶來的結果。”如今,越來越多像王建這樣的市民選擇市域鐵路成資線往返成都資陽兩地。

一份數據更能說明這一切:跨市域鐵路成資S3線開通一年來,月平均客運量約90.7萬人次,最高月客運量達106萬人次;日均客運量超3萬人次,最高單日客運量突破7.62萬人次;累計運送乘客超1100萬人次。

一邊是熱鬧的成資S3線;另一邊是跨市域鐵路成德S11線、成眉S5線的建設進度也在不斷刷新——成德線20臺次盾構機已累計掘進30.6公里,占總量的69.9%,8條單線隧道已貫通,石亭江大橋已全橋合龍,鴨子河大橋中跨、次中跨已合龍,預計今年12月底實現全橋合龍;成眉線全線11座車站主體結構封頂,全線盾構累計掘進占總量的94%。

“十四五”期間,隨著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深入推進,成都都市圈完成了以成都為中心,把市域軌道延伸至德眉資三市的布局與實踐。

“‘十五五’期間,跨市域通勤時間縮短、空間距離消解,一個‘同頻共振’的生活圈將在未來五年內全面成形。”省同城化辦相關負責人說,預計2027年成都都市圈將成為全國第一個中心城市到所有區域副中心城市全部開通市域(郊)鐵路的都市圈。

不斷延伸的路網,服務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累計打通城際“斷頭路”34條,穩定開行19條跨市域公交線路,天府通公交卡覆蓋都市圈33個區(市)縣,都市圈內“一卡暢通”極大地便利了四市群眾跨城交通出行,讓“同城化”的體驗變得更加真切可感。

未來五年,這幅交通圖景將持續鋪展深化,從“路網聯通”向“服務融通”全面進階,讓“一小時通勤圈”真正成為觸手可及的日常,讓“同城生活”的幸福感滲透每一次出行。

從“產業共建”到“創新協同”:

共拓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新空間

以成都為中心規劃建設的市域鐵路成德線、成眉線、成資線,不僅是交通互聯的地標,更折射出“四城一盤棋”的協同智慧,推動創新協同、產業融合等,成為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沿著這三條軌道行進,成德眉資四市產業共建的格局清晰可見。

在眉山的菲斯特激光顯示光學屏制造基地,一片火熱景象,工人們正忙著生產。這家在成都起步的企業已成為全球僅有的兩家掌握超大尺寸菲涅爾透鏡制造技術的企業之一。

在菲斯特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吳慶富看來,“成都研發+眉山制造”便于產品就近輻射周邊市場,不斷優化的同城政策也為企業助力。

這種“研發在成都、生產制造在德眉資”的良性循環,推動成都都市圈繪制出新型顯示、軌道交通、航空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食品(調味品)、醫美服務、清潔能源裝備、鋰電、醫療器械(口腔醫療)共9條重點產業鏈,規模已突破1.2萬億元,同時共同培育出18個國家級產業集群,建立金牛—什邡、天府新區—仁壽等產業合作園區,2024年都市圈跨市合作“準規”以上企業數量突破2860家、同比增長21.8%,為都市圈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產業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研發+制造”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依托成都的創新和人才資源,我們實現了從傳統水利作業到機器人智能清污領域的跨越。”德陽東方水利主策劃陳太坪介紹,東方水利的產品從硬件到軟件的全鏈條研發均在成都完成。

借助天府大道這條全世界最長的城市中軸線,成德眉資四市打造的天府大道科創走廊正在加速形成,逐漸成為成都都市圈科創要素集聚的“黃金通道”。

沿著天府大道一路向南,加州智慧城、聯想創新科技園等眾多創新載體在此落地。其中,四川區域協同發展總部大廈尤為顯眼,成德、成眉、成資協同創新中心相繼運營,德眉資三市眾多企業的研發機構在此入駐。

未來五年,這里將從“創新載體聚集地”升級為“產業協同策源地”,四市將以分工明確、高效聯動的協作模式,重塑都市圈產業競爭力。

從“機制護航”到“合作賦能”:

鑄就同城化發展的制度底氣與治理活力

五年深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交出亮眼答卷。

在省同城化辦相關負責人看來,這場跨越四市的協同實踐,其核心驅動力源于“機制先行”的制度自覺——正是這套量身定制的制度體系,讓成都都市圈在全國19個國家級都市圈中跑出了“加速度”。

四市人大常委會首創“決定+條例”協同立法模式,共同制定大氣污染防治、水環境保護、優化營商環境、文旅協同發展等條例,為都市圈建設提供法律保障;四地政協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年聚焦一個主題開展聯合調研與協商建言;紀檢監察機構則聯合成立專項合作組,對重大項目實行“同抓共管”。

“跨界制度”的落地實施,不僅推動同城化從理念轉化為生動現實,更讓成德眉資四市市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持續升溫。德陽市民吳女士的購房經歷頗具代表性。不久前,她通過德陽的公積金成功貸款20萬元,在成都購置了一套住房。“這不僅讓‘沉睡’的公積金活了起來,還實實在在減輕了我的還款壓力。”吳女士口中的便利,源自四市同城化下,成德公積金創新推出的“購房地受理、繳存地供資、兩地聯審、全程網辦”服務模式——無需跨城奔波,貸款申請全程線上辦結,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這種民生便利,正是同城化打破行政壁壘的縮影。如今,四市便民服務的“融合網”越織越密:“銀政通”平臺實現都市圈不動產抵押登記、公積金提取跨市異地辦理,抵押貸款平均辦理時間從13天壓縮至1天,解除抵押時間從5天壓縮至最快2小時,累計減少市民群眾“跑腿”超1000萬人次;醫療保障領域同樣成果顯著,四市已全面實現住院、門診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聯網結算醫療機構數量增至24944家,讓群眾異地看病報銷不再“犯難”……

從“地理相鄰”到“制度相連”,再到“經濟相融”,五年同城化實踐,早已超越了空間概念,升華為一種共建共享、共治共贏的城市發展新范式。

省同城化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緊扣全國、全省及四市“十五五”規劃,在現有基礎上以都市圈為核心空間單元,以完善體制機制為保障,進一步突出功能定位、產業協同、科技轉化三大重點,科學編制成都都市圈“十五五”規劃,持續推動都市圈實現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

 

成都傳媒集團特別報道組記者 周鴻 黃歡 圖片 省同城化辦 設計 徐驍 責任編輯 藺虹豆 編輯 盧婭芮 審核 單正華

責編 王蜀杰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成都市 成都 都市圈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