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0 14:00:07
在高端銅箔裝備國產替代浪潮席卷行業、AI與新能源需求持續爆發的關鍵節點,一家深耕領域25年的“硬科技”企業正迎來資本市場的重要時刻。
10月31日,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金新能”)將迎來科創板首發申請上會,擬發行不超過4000萬股新股,建設電解成套裝備、鈦電極材料、企業研發中心等項目。
泰金新能是由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以下簡稱“西北院”)成果轉化成立的高科技企業,在高端銅箔核心裝備領域實現了巨大技術突破。
早在2022年,其就研制出全球最大直徑3.6m的陰極輥,成功打破國外壟斷,實現陰極輥國產替代。2024年,其陰極輥出貨量達365臺,市占率超45%,成為國內“銷冠”。
作為新“國九條”發布后上交所受理的首家科創板企業,這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依托多元布局抵御行業周期波動,以持續增長的業績展示自身強勁的“硬實力”,成為國產高端裝備領域的典型代表。
招股書披露,泰金新能前身西安泰金工業電化學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彼時西北院出資87萬元,占其注冊資本的58%。
2022年12月,泰金新能完成股份制改造,并計劃在科創板上市。
股東背景來看,自成立開始,西北院就一直是泰金新能的大股東。直接持有公司22.83%股份,并通過西部材料持有泰金新能20%股份,實際控制公司42.83%的股份。
進一步穿透股權,除西北院、西部材料外,泰金新能持股5%以上股東還有公司董事長馮慶擔任執行事務合伙人的持股平臺勇泰天同、豐泰天同、隆泰天同、昌泰天同。

股權結構圖/招股書
此外,還有數家私募入股。
不僅現身了當地的陜文投集團、西安盛邦和瑞私募基金,還包括了時代伯樂、日出安盛、興證創新、東方富海等市場化機構。
諸多機構紛紛加碼,其共同錨定的正是“硬科技”這一核心賽道所代表的未來增長極。
泰金新能是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還擔任陜西省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引領著全省鈦及鈦合金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泰金新能總部/公司官網
同時,泰金新能也帶有明顯的西北院標簽。
西北院旗下的泰金新能是國際上可提供高性能電子電路銅箔和極薄鋰電銅箔生產線整體解決方案的龍頭企業,也是國內貴金屬鈦電極復合材料及電子封接玻璃材料的主要研發生產基地。
公司通過關鍵材料創新、結構創新,打破國外壟斷和技術封鎖,掌握了高端銅箔生產用陰極輥的多項關鍵核心技術,解決了行業“卡脖子”問題,實現了進口替代。
其產品終端應用于大型計算機、5G高頻通信、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鋁箔化成、濕法冶金、氫能、航天軍工等領域,覆蓋范圍廣泛且與多個關鍵產業深度綁定。
這些領域不僅技術壁壘極高,更是推動全球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核心賽道,充分展現了公司技術的先進性與不可替代性。
因此,早在2024年6月泰金新能啟動IPO時就備受市場關注,不僅因其是新“國九條”后A股首家獲受理企業,其選擇登陸的科創板正是監管新規“科八條”明確要強化“硬科技”定位的主戰場。
那么,泰金新能“硬科技”成色幾何?
當前,OpenAI的GPT及我國DeepSeek、機器人等新勢力推動全球AI產業加速,帶動全球高端PCB需求景氣度提升,進而催生高端電子電路銅箔強勁需求。
而陰極輥正是全球高端電解銅箔生產的核心裝備,是電流傳送及電解銅箔生成的載體,其性能好壞直接決定了銅箔的質量。
2019年以來,以泰金新能等為代表的國內設備企業加速陰極輥打破行業壁壘,目前,已達到4-6μm極薄銅箔生產用陰極輥的制造水平,基本實現進口替代。

高端電解銅箔成套裝備生產基地/公司官網
泰金新能多年的研發投入已轉化為硬核的專利實力。其于2022年率先研制成功全球最大直徑3.6m陰極輥及生箔一體機。截至2025年10月,公司擁有授權發明專利90項、實用新型專利128項,外觀設計專利6項。
在以泰金新能為代表的國內企業的努力下,高工鋰電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電解銅箔陰極輥市場出貨超800臺,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已超90%。
其中,泰金新能出貨量為365臺,市占率超45%,位居國內市場第一。
在此背景下,包含陰極輥產品的電解成套裝備成為泰金新能營收“主力”。其陰極輥產品在2022年至2024年、2025年上半年實現2.33億元、5.90億元、7.30億元和2.99億元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達到25.40%、37.77%、34.26%和25.96%。
其研發費用在2022年至2024年間分別達到3755.39萬元、4854.30萬元、7183.97萬元,三年累計研發費用1.58億元,研發投入逐年穩步增加,復合增長率為38.31%,體現了泰金新能對研發的重視。

泰金新能西安產業布局/公司官網
從業績層面看,泰金新能近三年及今年前三季度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均呈增長態勢,持續經營能力穩步增強。
2022年至2024年、2025年1—9月,公司營業收入分別達到10.05億元、16.69億元、21.94億元和17.13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為9829.36萬元、1.55億元、1.95億元和1.41億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其近三年47.78%的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遠高于同期研發費用38.31%的增速。
高速增長的營收,客觀上稀釋了研發在整體收入中的占比。
數據顯示,其近三年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是3.74、2.91%、3.27%。
從整體趨勢來看,泰金新能的研發投入絕對值仍在快速提升,只是營收的擴張步伐更快,階段性拉低了研發費用率。這一現象反映的是公司發展階段和資源配置策略,而非忽視研發。
招股書顯示,隨著前期研發樣機試制、樣品批量驗證工作的推進,以及新研發項目的立項落地,后續已規劃研發項目將逐步進入實質階段,預計公司研發投入規模預計將實現快速增長。
目前,銅箔行業呈現多點開花的發展態勢,下游需求景氣度延續將持續支撐銅箔企業盈利改善。
人工智能賽道高速發展帶動高端PCB銅箔需求旺盛,鋰電池銅箔也向4.5μm、5μm等高附加值產品升級,為上游成套裝備企業打開更廣闊市場。
高端PCB銅箔市場來看,Prismark指出,AI/HPC服務器PCB市場規模2023—2028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32.5%至32億美元。中信證券預計2030年全球高端PCB銅箔的需求量有望達到20.6萬噸,市場規模達到360億元。
在鋰電銅箔方面,EVTank預計2030年全球鋰電池出貨量將達5127.3GWh,2030年全球鋰電銅箔產能需求將超400萬噸/年,根據高工鋰電數據,2024年全球鋰電銅箔產能為160萬噸/年,增長空間較大。
此外,全球高端銅箔市占率龍頭企業之一日本三井金屬今年9月宣布全系高階電解銅箔價格平均上調15%,且預期2030年銅板塊資本回報率達49%,凸顯高端銅箔升級趨勢與強勁盈利能力。
高工鋰電更是預測2028年中國銅箔設備市場規模將達到290億元。
面對百億藍海,泰金新能此次科創板IPO募投項目展現出精準的戰略眼光,其擬發行不超過4000萬股新股,募資9.9億元。

募投項目計劃表/招股書
其中4.39億元擬投建綠色電解用高端智能成套裝備產業化項目、3.97億元擬投建高性能復合涂層鈦電極材料產業化項目、1.53億元擬投建企業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三大項目均聚焦高精尖領域,投產后將依托先進的生產、研發及檢測設備,在鞏固現有產品性能與規模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芯片封裝用極薄載體銅箔關鍵成套裝備、PET復合銅箔裝備等新興產品的量產。
這些高附加值產品不僅精準匹配國內芯片封裝、5G高頻通信、綠色環保、光伏、氫能等新興產業的迫切需求,更將成為泰金新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開業務增量空間的關鍵抓手,持續強化其在高端裝備賽道的聲量與市場關注度。
作為西北院旗下深耕25年的老將,泰金新能財務基本面穩健,在國際細分市場成功開拓專屬版圖,為行業樹立優質樣板。
其深耕現有領域的同時打破場景技術壁壘,適配傳統工業升級與新興產業發展,助力關鍵產品國產替代,夯實行業地位與競爭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5年9月末,泰金新能在手訂單已達34.49億元,招股書中預計2025年實現營業收入23.77億元,歸母凈利潤2.06億元,雙雙實現高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
隨著泰金新能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推進擴產及訂單轉化,業績增長動能有望不斷增強。如若此番能夠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其在高端裝備與新材料領域的布局推進、核心競爭力的深化提升,值得保持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