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12:55:15
每日經濟新聞 張強 每經編輯|趙博淵
開工儀式現場 圖片來源:成都市郫都區提供
10月28日,西南交通大學郫都先進制造科創園項目在犀浦校區東側地塊正式啟動建設,標志著學校科創園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未來園區將實現“政、校、企”深度合作,全面支撐國家大學科技園重塑以及國家未來軌道交通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
該科創園由成都市郫都區人民政府、西南交通大學、蜀道投資集團聯合共建,坐落于西南交大犀浦校區東門兩側,園區與校區無縫銜接,以創新生態構建為核心邏輯,通過“多疊首層”“工業上樓”等復合化設計,滿足從研發、中試到生產的多元需求,形成研發、智造、交流、旅居等全維度功能聚合,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深度融合。
科創園圍繞未來技術方向,聚焦成都市產業建圈強鏈細分賽道,針對性地選擇平臺、項目、團隊,后續將與數百家領軍企業在園區共建聯合研究中心和中試研發平臺,構建產教融合的新形態,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
活動現場,西南交通大學“就地研發、就地轉化、就地產業化”成果展同時開幕。成果展構成了“技術貨架”,展示了學校教師、學生和學校成果孵化型企業近500項最新科技成果。這些成果都是學校銳意改革創新、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實踐碩果,生動展現了從“書架”走向“貨架”,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的生動歷程。
自2016年以來,西南交大持續探索“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了科技成果轉化制度層面的1.0版改革。面對新時代國家對高等教育“雙一流”建設和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要求,西南交大持續推進操作層面的2.0版改革,提出了雙向奔赴的成果轉化“共生”新理念,以空間、產教、雙師、轉化“四個零距離”為核心,以校企聯合研究中心為抓手,探索有組織的成果轉化“共生”新模式,推動科技成果就地研發、就地轉化、就地產業化,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未來,以“政、校、企”三方協同創新,科創園將力爭通過3-5年時間,建設成為全國極具影響力的“引才、育才、聚才、留才”的創新人才集聚地、顛覆性技術創新策源地、成果轉化“一號工程”要地、產業“建圈強鏈”基地、高新技術企業集群高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