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南充蓬安:田疇沃野繪新景

南充市融媒體中心 2025-10-23 20:50:00

深秋時節,蓬安大地微寒初顯,田疇沃野卻是生機勃勃。田野上,旋耕機隆隆前行,農戶們俯身勞作。放眼望去,金色稻茬與褐色泥土交織如畫——這正是蓬安“鄉村大振興”攻堅行動中最富生機的秋日圖景。

錦屏鎮中壩社區蔬菜種植基地,村民種植蘿卜。周亮攝

近年來,南充市蓬安縣以“先行先試、走在前列”的擔當,實施“鄉村大振興”攻堅行動,以“六個全域”為抓手,奮力繪就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三農”新畫卷。如今的蓬安鄉村,既有“綠樹村邊合”的詩意,又有“產業興旺”的活力,一幅丘陵地區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正在徐徐展開。

從“巴掌田”到“噸糧田”的蛻變

“你看現在這些田塊方方正正,農機進出自如。以前這里卻是1680塊零散的‘巴掌田’。”10月22日,在羅家鎮泥巴寺村的田壟間,村黨支部書記陶麗娟對筆者說。

為了將零散田塊整合成263塊“大格田”,鎮村干部和設計專班實地踏勘20余次,召開3次村民大會。陶麗娟說:“小塊田每畝收割成本要200元,大塊田只要80元。路通了,農機進來了,大家都受益。”

蓬安打破鄉鎮、村組界限,以灌區、流域為單元進行“一盤棋”規劃。對平壩區,統一平田整地、改小并大;對淺丘坡臺,則側重完善路網和灌溉系統。

“我們實行‘建成一村、驗收一村’的模式,確保新農田及時投入使用。”河舒鎮黨委書記青山介紹,這種創新機制讓項目建設效率大幅提升。

今年8月,南充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相關專家,對蓬安縣睦壩鎮武勝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種植的水稻進行了測產驗收。經過田間實收測產,最終測得水稻最高畝產780.1公斤,平均畝產758.9公斤。該展示片嚴格按照南充市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要求建設,為丘區打造“噸糧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為破解“重建輕管”難題,蓬安縣出臺《蓬安縣高標準農田工程設施建后管護辦法》,建立健全以“縣級主導、鄉鎮(街道)負總責、村(社區)為主體、受益戶具體負責”的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機制和縣、鄉、村三級田長制責任體系,明確“屬地統管、業主托管、村民自管”管護模式,成為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蓬安樣板”。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如今的蓬安,糧食播種面積達到80余萬畝。

從“賣原料”到“鏈式發展”的跨越

秋日的清晨,在睦壩鎮武勝村的農事服務中心,工人們正忙著將稻谷通過傳送帶送入烘干車間,經過加工、包裝,第二天,蓬安大米就出現在成都、重慶的超市貨架上。這條由南充常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打造的生產線,涵蓋機收、烘干、加工、倉儲等環節,日處理稻谷能力可達100噸。

作為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蓬安構建了“1+5+N”三級農機服務體系。在縣農機調度平臺的大屏幕上,490名農機手、3600臺(套)設備實時待命。“手機一點,服務上門。”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全縣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8.3%,45家農機合作社年服務面積超過10萬畝。

“這袋常豐牌石孔貢米,做出來的飯軟糯香甜。”10月21日,在常豐工惠超市,工作人員向顧客熱情推介。而在公司的助農直播間里,主播正對著鏡頭展示本地雙低油菜籽油:“這是綠色認證、零添加,煎炸炒拌樣樣香……”

從“論斤賣”到“按盒銷”,從“線下”到“線上”的立體銷售,農產品身價倍增,背后是蓬安打通“產加銷”全鏈條的不懈探索。從田間到車間,從枝頭到舌尖,全產業鏈不僅讓蓬安農業“強”起來,更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近年來,蓬安堅持“規模化建基地、區域化搞加工、協同化拓市場”,推動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建成糧食安全產業帶35萬畝、生豬萬頭養殖場7家、果蔬基地48萬畝,創成省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睦壩鎮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全國農業產業強鎮,配套建設初加工設施251處,讓“蓬安產”變“蓬安造”。

從“空殼村”到“幸福家園”的升華

“現在路修寬了,環境變美了,不少出去的人都回來了。”巨龍鎮羊角嘴村村民王大媽站在村文化活動室外,看著眼前整潔的村道感慨地說。

這個曾經的空殼村,如今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20萬元,其黨組織獲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如今,羊角嘴村發展模式正在蓬安全域推廣。

羊角嘴村的蛻變,核心在于“黨建引領、機制創新”。村黨支部將村民的零散土地整合起來,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探索出“支部領辦、統一經營、機械耕作”的模式,讓“閑田種得了、莊稼管得好、糧食賣得掉、村民能致富”。村民不僅能獲得土地流轉費,還能享受村集體分紅,務工還有工資,收入翻了好幾番。

目前,全縣學習推廣羊角嘴村發展模式的村達到101個,2024年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850萬元。

在河舒鎮小板橋村,村民李大爺正在自家庭院里修剪花草:“以前村里環境差,現在家家戶戶通了水泥路,用上了自來水,村里還建了污水處理站,環境越來越好了。”

蓬安堅持農文旅融合發展,全域推進和美鄉村建設,讓農村成為宜居宜業的“詩畫田園”。實施“廁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一體推進“路、水、電、氣、訊”強基工程,持續強化公共服務和基層治理,把最美圖案寫在蓬安大地上。

近年來,蓬安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統籌推進農田建設與功能補短、基層治理與環境整治,創成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1個、示范村1個,全省鄉村治理示范鄉鎮6個、示范村(社區)6個,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2個、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4個,河舒鎮小板橋村成為全市唯一入選全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典型案例村。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