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1 16:03:22
10月20日,科大訊飛(002230.SZ)發布2025年三季度報告,披露了公司前三季度經營業績。
繼上半年取得營收破百億的佳績后,財報顯示,科大訊飛前三季度三大核心經營指標均實現顯著正向增長,且單季度凈利潤、經營性現金流雙雙轉正。其中,三季度表現突出,營收60.78億元,同比增長超10%;歸母凈利潤1.7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02.40%。
科大訊飛是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龍頭,自主研發的“訊飛星火”大模型在人工智能業界保持第一梯隊水平。科大訊飛Q3業績反彈,既源于核心業務的持續發力,也得益于研發投入的堅定加碼、定增募資的戰略支撐。星火大模型出海布局,更是長期增長的關鍵變量。
“報告期內,公司踏踏實實推進長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在核心技術進步、業務產品落地、產業生態構建等各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公司稱。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繼續保持健康的經營發展態勢,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經營性現金流等各項核心經營指標均保持正向增長,且第三季度當季度凈利潤、現金流均實現轉正。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60.78億元,同比增長10.02%;歸母凈利潤1.72億元,同比增長202.40%;扣非凈利潤2623.89萬元,同比增長76.50%;經營性現金流凈額8.95億元,同比增長25.19%。
“在當前復雜的國際科技競爭背景下,公司堅持核心技術底座自主可控,算法、算力、數據等要素自主可控的AI核心技術研究和模型訓練體系領先性得到進一步驗證,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國家隊’的產業地位進一步增強。”科大訊飛說。
兩方面能力展示科大訊飛的產業實力。
第一,“訊飛星火”大模型持續迭代。7月25日,“訊飛星火X1”升級版正式上線,全面對標OpenAI o3,在模型參數比同類模型小一個數量級的情況下,數學、翻譯、推理、文本生成等方面保持業界領先,在幻覺治理準確率上大幅超越業界主流模型,為教育、醫療等行業大模型落地掃清障礙。第二,1—9月,科大訊飛大模型相關項目的中標數量和金額在行業中均排名榜首。
作為技術驅動型企業,科大訊飛始終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達23.92億元,同比增長9.17%,占營收比重為21.92%;前三季度,研發費用進一步增至31.88億元,持續為技術創新提供資金保障。
星火大模型是科大訊飛堅定不移的核心投入領域,上半年與星火大模型核心技術相關的投入增加了8200萬元,推動模型性能持續迭代。
9月29日,科大訊飛發布的定增預案(修訂稿)顯示,公司擬定增募資不超過40億元,此次調整了募集資金用途,擬將24億元用于算力平臺,8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投向星火教育大模型及典型產品的資金金額為8億元,保持不變。
公司表示,在大模型技術和應用快速發展、人工智能迎來關鍵的產業發展機遇期的背景下,公司擬通過算力租賃模式實施算力平臺項目,進一步擴充公司算力規模,為大模型研發攻關、算法創新提供基石,實現我國自主可控基礎大模型與國際先進水平的持續對標,并為星火大模型行業應用落地提供充足的算力支持。
公司董事長劉慶峰認為,市場競爭的核心背景是大模型技術引領的人工智能行業大趨勢,海外巨頭、國內創業公司均加大投入布局。一方面,以大模型為核心業務的創業公司持續獲得融資,另一方面,國內大廠積極投資,這表明人工智能行業紅利正快速到來。
為拓展國際市場,科大訊飛將星火大模型出海列為重要戰略,試圖在全球人工智能競爭中搶占先機。目前,科大訊飛實現了技術、服務、產品、生態的多線出海突破。
今年4月,訊飛星火作為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唯一大模型展項”正式亮相。中國經典動畫片《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在訊飛星火大模型的賦能下,以中、日、英三種語言與全球觀眾深度交互、談笑風生。據悉,“AI孫悟空”每天12小時超長待機,日文交互占比占60%以上。
今年7月,升級后的訊飛大模型,底座多語言能力擴展支持130多個語種,覆蓋全球主要區域。9月17日,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公司發布專為東盟十國打造的“星火東盟多語言大模型底座”,這是首個基于純國產化軟硬件打造的東盟多語言通用大模型底座。
產品與生態出海層面,海外AI營銷業務營收實現爆發式增長,從去年1—5月的900萬元,躍升至今年1—5月的2.3億元,增幅高達25倍;海外C端硬件營收同比增長3倍,其中訊飛智能辦公本累計銷量達1.3萬臺,成功躋身日本最大Makuake眾籌平臺有史以來銷售額Top30榜單,且在平板類產品中排名榜首,成為海外市場的明星產品。
開發者生態的持續壯大,也為出海業務提供支撐——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新增開發者數量突破122萬,其中大模型開發者新增69萬,全球開發者社區規模與活力進一步提升。
劉慶峰認為:“如果說中國能向更多國家提供底座大模型能力,影響力很快就能上來。從這個角度來說,科大訊飛也要堅定不移地為世界提供第二選擇。”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