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18 19:56:29
隨著全球化與AI技術革命的推進,中國獨立軟件開發商(ISV)出海步伐加快,但面臨合規、技術迭代與商業化落地等多重挑戰。亞馬遜云科技大中華區合作伙伴及初創計劃總經理蘇小龍指出,安全合規具有復雜性,不同地區規則差異顯著。亞馬遜云科技利用Marketplace為出海ISV提供高效路徑。
每經記者|張梓桐 每經編輯|魏官紅
隨著全球化進程與AI(人工智能)技術革命的推進,中國獨立軟件開發商(ISV)出海步伐顯著加快,但也面臨著合規壁壘、技術迭代與商業化落地的多重挑戰,行業競爭格局加速分化。
與此同時,作為關鍵支撐的云商店出海服務市場正掀起激烈競爭。一邊是阿里云、騰訊云等本土廠商憑借本地化服務優勢快速布局,一邊是亞馬遜云科技等依托全球生態構建護城河,雙方圍繞客戶合規需求、本地化運營等核心賽道展開博弈。
今年,阿里巴巴集團CEO(首席執行官)吳泳銘宣布,未來三年阿里將投入超3800億元人民幣,用于建設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為中國企業出海鋪路搭橋。目前,阿里云已經推出Model Studio(海外的百煉)和Agent Scope平臺,降低AI應用開發門檻。字節跳動火山引擎也憑借豐富的節點資源加速搶占中企出海的“另一朵云”。
在本土廠商強勢入局的背景下,去年實現了超千億美元營收的亞馬遜云科技也正深耕出海。
近日,亞馬遜云科技大中華區合作伙伴及初創計劃總經理蘇小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等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亞馬遜云科技切入中國企業出海的底氣來自全球生態優勢。相較于聚焦本土的競爭對手,亞馬遜云科技Marketplace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全球一盤棋”的布局——平臺覆蓋歐美、中東、亞太等全球市場。
如今,中國ISV出海正面臨技術、合規與生態博弈的多重漩渦,而阿里云重金押注、亞馬遜云全球生態的“雙雄”對決,更將云服務商全球廝殺推向白熱化。
在談及中國ISV出海的共性挑戰時,蘇小龍首先強調了安全合規。“過去二十年,全球制定隱私法的國家數量增加了14倍??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數據保護的要求差異顯著。”

亞馬遜云科技大中華區合作伙伴及初創計劃總經理蘇小龍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蘇小龍進一步解釋稱,若ISV自行解決數據中心選址、數據保護等問題,往往需要投入巨額成本,這對不少出海企業而言是沉重的負擔。
除了合規難題,AI時代的軟件發展則是另一大挑戰。蘇小龍指出,美國大型互聯網企業已利用AI實現軟件開發效率的大幅提升,亞馬遜云科技內部也已在1000多個場景中應用AI,而中國ISV若未能及時跟上這一技術浪潮,很可能在國際競爭中落于下風。
值得注意的是,滿足合規要求只是出海的第一步,如何在海外市場高效獲客、實現商業化落地,是更現實的考驗。
傳統模式下,一家ISV進入新市場,需經歷建立本地團隊、納入客戶供應商名錄、通過多輪合規審查等流程,成單周期往往長達半年甚至更久。“如果靠自己找代理商,一兩年都未必能開展業務。”蘇小龍直言。
為破解這一困境,亞馬遜云科技希望利用Marketplace重構這一鏈路。其核心邏輯是通過平臺聚合效應,打通“獲客—轉化—交付”全流程,為出海ISV提供商業化落地的高效路徑。
不過,中國ISV出海的短板也不容忽視。蘇小龍指出,中國軟件行業向云計算、SaaS轉型的時間相對較短,相較于國際成熟企業,在知識產權意識、付費模式設計等方面有待提升。
“國內客戶曾更愿意為硬件付費,對虛擬軟件的付費意愿偏低,這與國際市場的成熟習慣形成了反差。”蘇小龍表示,這種差異也導致部分企業出海后,在定價策略、盈利模式設計上陷入迷茫。
AI時代的到來,為ISV出海注入了新動能,也催生了新的市場需求。
“很多企業不想從零構建AI系統,更希望直接采購成熟工具。”蘇小龍表示,亞馬遜云科技Marketplace上的“AI Agents與工具”覆蓋采購訂單處理、社交媒體情感分析等多元場景,已有多個產品上架。
為解決“工具太多難以篩選”的痛點,亞馬遜云科技Marketplace還針對性地推出AI搜索功能,Marketplace同時具備多Agent(智能體)聯動能力。“這就像搭積木,企業不用再為單一場景重復開發,大幅降低AI落地成本。”蘇小龍強調。
據了解,今年7月,Marketplace新增“AI Agents與工具”類別,短短三個月時間,上架產品激增至1900件,每月保持倍數增長。這一板塊的快速擴容,正成為中國ISV實現差異化競爭的新抓手。
亞馬遜云科技觀察到,中國ISV的出海優勢與其存在的短板同樣鮮明。“開發速度快、執行力強,這是最突出的優勢。”蘇小龍坦言,中國企業的勤奮與高效,使其能快速響應市場變化,Dify的低代碼平臺、Zilliz的數據庫優化,均是快速迭代的典型成果。現在,AI賦能正進一步放大這一優勢。
“中國AI工具領域需要做‘苦活累活’,但這樣的機會不多。”在亞馬遜云科技Marketplace全球賣家峰會期間,投資人朱嘯虎的觀點引發熱議。
對此,蘇小龍表示認同,他更強調“苦活累活”的核心在于價值創造。“AI能提升開發效率,但產品的差異化、客戶痛點的解決能力,仍需長期投入。”
在他看來,對中國ISV而言,這樣的“笨功夫”體現在三個層面:一是技術深耕,像PingCAP(中國頭部數據類獨立軟件開發商)深耕分布式數據庫、Zilliz聚焦向量數據庫,在細分領域建立堅實技術壁壘;二是合規前置,借助云平臺提前布局合規體系,避免后期陷入被動;三是本地化運營,通過平臺的峰會、推廣工具等資源,深入了解當地客戶需求,實現精準落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