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8 11:22:23
美國政府停擺已18天,參議院第10次否決臨時撥款法案。約70萬~75萬名聯邦雇員被強制休假,數十萬“必要”員工無薪工作,不少人靠兼職糊口、延遲還貸。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警告稱經濟損害“傷筋動骨”,每周損失高達150億美元。國際關系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孫冰巖指出,兩黨都抱持著“輸不起”的心態,僵局難破,停擺或持續到下個月。
每經記者|岳楚鵬 鄭雨航 每經編輯|高涵
參議院第10次否決臨時撥款法案,美國政府停擺進入第三周。
當地時間10月16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以51票對45票的投票結果再次未能推進共和黨的臨時撥款法案。這場僵局正迅速演變為一場社會經濟危機,其影響波及近百萬家庭生計、重創關鍵行業,并動搖了市場信心。
從被迫做起兼職的政府職員,到因空管人員短缺而陷入混亂的機場,再到因貸款無法獲批而焦灼的購房者,政府“關門”的漣漪效應已滲透到美國社會的各個角落。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發出警告,停擺對經濟的損害已“傷及筋骨”,估計每周損失高達150億美元。
危機的根源,是兩黨在華盛頓上演的“極限施壓”。國際關系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孫冰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指出,兩黨都在通過精準打擊對方選民利益的方式進行“縱深打擊”,并為一場曠日持久的斗爭做準備,這使得短期內達成妥協的希望變得極為渺茫。
一位參議員悲觀地預測,這可能將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政府停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隨著美國政府停擺持續,約70萬~75萬名聯邦雇員被強制休假。同時,包括空中交通管制員、運輸安全署人員在內的數十萬“必要”員工,則必須無薪工作。
“如今做聯邦雇員真的太累了。我們真的厭倦了年復一年地經歷這種事情——無論是政府持續決議還是政府關門。”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雇員特雷卡?亨利(Treka Henry)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聲音中充滿了疲憊與無奈。她的丈夫是一名空中交通管制員,屬于“必要崗位”員工,這意味著他必須在沒有薪水的情況下繼續高強度工作。這種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正籠罩著數十萬個聯邦雇員家庭。
美國農業部的IT技術員邁克?加萊特利(Mike Galletly)在經歷三次停擺后深知“寄望于最好情況”是不切實際的。停擺開始前,他和妻子花了兩個多小時梳理家庭開支,取消了購買露營拖車和更換家中漏水窗戶的計劃,并為女兒選擇了二手筆記本電腦。如今,面對即將錯過的第一張完整薪水支票,他不得不向銀行申請延遲償還抵押貸款和車貸,并申請了失業保險。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對于那些被強制休假的雇員來說,為了彌補收入中斷,許多人開始尋求副業。在華盛頓特區,有聯邦雇員在寵物看護網站的個人資料中寫道,自己正“處于停工狀態”,可以在“政府關門期間照顧您的寵物”。還有一名接受“延遲辭職計劃”離開能源部的員工,他在健身房前臺輪班工作,以換取健身房會員費折扣。
美國農業部科學家莎倫?佩羅內(Sharon Perrone)更是身兼四份副業。她周末去農貿市場賣奶酪,在音樂會上銷售商品,協助編寫關于阿拉斯加農業的手冊,并為其他創業的聯邦同事提供平面設計服務。通過這些努力,她在正式離職前攢下了約4000美元。另一位農業部員工布魯克?哈迪森(Brooke Hardison)則利用自己2022年開啟的副業——為殘疾客戶規劃旅行——來度過難關。她表示,對就業的極度焦慮讓她不得不削減所有非必需品開支。
政府停擺對美國經濟造成的系統性損害正日益清晰。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在10月16日發出嚴厲警告,稱停擺對經濟的損害已經“傷及筋骨”,估計每周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50億美元。
交通領域首當其沖。由于全美超過13000名空中交通管制人員被迫無薪工作,人員短缺問題迅速惡化,直接導致多地機場陷入混亂。10月11日,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旗下的紐約、亞特蘭大等地空域管制中心均出現人手短缺。次日,全美就有超過8200架次航班延誤或取消。新澤西州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華盛頓里根國家機場等地均出現大規模延誤。美聯航CEO斯科特?柯比(Scott Kirby)警告稱,盡管短期內預訂量未受影響,但若停擺持續,“人們會開始對政府失去信心”,這種情緒最終將傳導至消費端,打擊出行意愿和航空公司的預訂量。

美國聯合航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鄭雨航 攝
房地產市場也未能幸免。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指出,多重因素正給市場帶來不確定性。首先,國家洪水保險計劃(NFIP)因授權到期而中斷,無法為處于高風險洪泛區的房屋簽發新保單,這在颶風季節無疑增加了購房者的風險。其次,由農業部支持、旨在服務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居民的零首付抵押貸款項目完全停擺。此外,美國國稅局的收入核實服務暫停,聯邦住房管理局和退伍軍人事務部的貸款審批也出現瓶頸,這些都可能導致全國范圍內的房屋交易延誤甚至被迫中止。
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共服務陷入大面積停滯。史密森學會旗下的所有博物館、研究中心以及國家動物園等廣受游客歡迎的文化設施被迫關閉,讓許多國際游客大失所望。餐館老板丹尼爾?克萊默(Daniel Kramer)表示,由于靠近國家動物園,他的餐廳生意下降了超過50%,“受影響的不僅僅是聯邦雇員,而是整個生態系統”。
此外,美國國稅局的納稅人咨詢熱線停用,環境保護署的項目審批工作暫停。更嚴峻的是,依賴聯邦資金的“食品銀行”面臨物資短缺。費城的“共享食品計劃”失去了850萬美元聯邦支持,其執行董事表示,為饑餓人群提供援助正變得愈發困難,弱勢群體的生活雪上加霜。
危機的持續,根源在于華盛頓根深蒂固的政治極化和兩黨之間毫不妥協的纏斗。
截至當地時間10月16日,旨在為聯邦政府提供資金至11月底的共和黨臨時撥款法案,在參議院連續10次投票中均告失敗,未能獲得通過所需的60票。一位參議員甚至悲觀地預測,這可能將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政府停擺。

國際關系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孫冰巖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此次兩黨都抱持著“輸不起”的心態,“2018~2019年兩黨還有退讓空間,這次雙方都被逼到墻角了,連妥協的臺階都沒有,斗爭比之前劇烈多了。”
他進一步分析稱,民主黨立場更難妥協,連之前常用的短期撥款方案都不接受,就是想扛到11月以后,本質是為了搶選票、做長遠選舉布局。“雙方都在搞‘縱深打擊’。民主黨想讓支持共和黨的選民,親身體驗失去補貼、醫保漲價的滋味,讓他們知道好處來自民主黨;共和黨則扣下民主黨選區的基建項目資金,把責任推給民主黨。”
孫冰巖估計,這次停擺可能持續到下個月,甚至有可能打破紀錄。“一方面,現在兩黨都沒找到共識起點,還在各自提訴求。另一方面,兩黨都在‘清場’——用臨時措施發嬰幼兒營養補貼、保障軍人工資,把最不該受影響的群體先護住,這明顯是在為長期斗爭做準備,不像要馬上停手的樣子。”
“短期10天左右沒事,超過30天就會觸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從雇員消費不起,到合同商資金不到位,整個經濟鏈都會受影響,損失可能遠不止一周150億美元,還可能引發市場恐慌、消費力下降。”孫冰巖補充道。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最近預測,為期一個月的政府停擺可能導致全美在消費者支出上損失300億美元。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則估計,如果美國政府停擺持續到10月18日,失業率可能會從4.3%大幅上升至4.8%。
此次“關門”何時結束仍是未知數,但其對美國經濟和民生帶來的長期創傷,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加深。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