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20:04:39
10月15日,在2025中國信用觀察研討會上,標普全球評級董事李暢稱,跟蹤發現中資頭部企業積極調整策略,多數行業利潤率保持穩定,2024年樣本企業EBITDA利潤率高于過去三年均值,部分行業具韌性。李暢認為,持續創新能力決定新興企業長期信用,融資環境寬松緩解債務壓力,企業出海成趨勢。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廖丹
10月15日下午,在標普信評與標普全球評級聯合舉辦的2025中國信用觀察研討會上,標普全球評級企業評級董事李暢指出,跟蹤254家中資頭部企業發現,近年來,中資企業積極調整應對策略,主動迎接各項挑戰,特別是采取多種措施提高運營效率,包括降本增效,控制資本支出,開拓海外市場等,使得利潤率保持在較高水平,甚至有所上升。
李暢分析,多數行業利潤率保持穩定。2024年,樣本企業整體EBITD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利潤率保持穩定,略高于過去三年的平均水平。
其中,較具韌性的行業包括消費相關行業、媒體互聯網行業、科技硬件行業及公用事業行業。特別是傳媒娛樂行業2024年EBITDA利潤率逾29%,較之前三年平均水平進一步提升。
李暢分析,頭部企業的規模優勢和運營效率緩解了宏觀承壓環境帶來的影響。近幾年,一些新興企業表現突出,但長期來看,持續創新能力決定這些新興企業的長期信用狀況。
李暢也提到,相對寬松的融資環境,幫助了企業緩解債務壓力,部分體現于EBITDA利息保障倍數有較為明顯的增長。
“另外比較顯著的趨勢,就是企業出海。”李暢說,這是受到內外多重因素推動的結果,包括國際客戶對供應鏈多元化的要求愈加明顯等。
李暢提醒,企業出海執行風險相對較大,不僅包括運營風險、合規風險,也有地緣政治風險,因此對執行能力要求非常高。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