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15:33:50
每經記者|肖芮冬 每經編輯|葉峰
10月16日,市場沖高回落,三大指數盤中一度集體翻綠。截至收盤,滬指漲0.1%,深成指跌0.25%,創業板指漲0.38%。
板塊方面,煤炭、保險、港口航運等板塊漲幅居前,貴金屬、半導體、風電等板塊跌幅居前。
全市場近4200只個股下跌。滬深兩市成交額1.93萬億元,較上一個交易日縮量1417億元。
在昨日推送中我們提到,“地量見地價”的規律在本輪行情中頗為有效,但前提是——某天的量能被確認為短期“地量”。

就像昨天,2萬億出頭的成交額算是偏低了,沒想到今天又縮了點,只剩約1.95萬億元(滬深兩市則為1.93萬億元)。
那么,今天是“真·地量”了嗎?還是明天更低?作為普通投資者,讓市場放量這件事,我們確實“杯水車薪”,也急不來。
當短線行情難度漸漸上升,最穩妥的做法便是收手觀望,放眼長遠,等到放量信號出現再開啟新一輪博弈。
回到盤面,值得關注的是,在這樣偏緊的流動性之下,今天上午,三大指數還一度全線飄紅,滬指逼近10月9日高點(3936.58點)。

明眼的股民可能早就注意到,這是因為資金聚焦到了核心資產上,令白線強于黃線,試圖維持指數走勢。
但確實也是場內資金不太夠用,缺乏承接,午后開盤指數又紛紛跌了回來。
好在,滬指3900點關口守住了。磕磕絆絆中,距離新高仍是一步之遙。
Wind數據顯示,從周線角度看,三大指數目前均收陽線,只是留下了長度不等的上影線;而月線來看,又都仍處于上漲趨勢。(下圖為滬指周K)

因此,當下可能是比拼耐心和信心的時候。
國泰海通研究所策略研究團隊表示,短期來看,在貿易爭端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的情況下,市場難免會有波動,行業輪動或許會有所加速,前期漲幅較高的行業可能在獲利盤兌現壓力的影響下承壓,類似于4月對等關稅后對此前漲幅最多的港股恒科AI互聯網受沖擊最大。
但其表示,外部沖擊造成的資產下跌,是增持中國市場的良機。與4月沖擊不同,當下貿易風險的邊界相對清晰,國內金融穩定條件也更明朗,因此外部沖擊是擾動,不會終結趨勢。
流動性方面,來自太平洋證券的數據顯示,上周A股市場資金呈現凈流入態勢,合計凈流入663.36億元,其中兩融資金凈流入476.18億元,ETF凈申購298.7億元,顯示市場交投活躍度提升。全A成交額達5.21萬億元,換手率為4.26%,均較前一周有所上升,表明市場參與度增強,資金供給端表現積極。
中信證券研報預計,10月理財規模將再度擴張,“存款搬家”現象仍將延續。
其表示,9月社融受高基數效應影響繼續回落,政府債發行減少成為主要拖累項。考慮到5000億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大概率于10月集中落地,預計委托貸款規模將明顯上升,帶動社融增量修復,并在四季度形成對固定投資的有效支撐。
信貸整體仍處于溫和修復階段,季末因素疊加企業經營景氣度回升,帶動企業短貸上行、中長貸保持平穩;居民端中長貸受貼息政策與新房銷售回暖支撐而企穩,短貸則因以舊換新和國補政策階段性收斂而回落,信貸修復仍依賴后續穩地產與促消費政策的持續發力。
存款方面,高基數效應消退后M1同比仍維持較高增速,反映企業資金活化與盈利修復持續推進,M1—M2剪刀差明顯收窄,資金循環效率提升,“存款定期化”問題得到階段性緩解。非銀存款規模顯著壓縮,或與季末理財等資管資金回流至銀行表內有關,屬于正常季節性變化。
最后,來看看板塊表現。
紅利資產如煤炭、保險、銀行、公路鐵路運輸等方向漲幅居前,且午后得到加強;科技股方面,盡管午后出現回落,但存儲芯片、軍工等方向尚有表現。

二者還呈現出一個盤面特點,即小盤股表現低迷。分析認為,這意味著資金在向核心資產集中。
消息面上,有報道稱,過去半年全球存儲芯片價格持續上漲。CFM閃存市場發布2025年Q4存儲市場展望報告。報告指出,預計四季度,服務器eSSD漲幅將達到10%以上,DDR5 RDIMM價格漲幅約10%~15%。
德邦證券研報認為,存儲芯片于2024年開啟新上行周期,核心受益于AI基建帶來的需求增長。前兩輪周期本質更多依托消費端發力,而本輪存儲芯片的需求更多源自大型科技公司在AI時代的算力基建,持續性可能更強。
紅利資產方面,中信證券研報表示,復盤歷史,2025年第四季度或成為紅利股底部布局、獲取超額收益的關鍵時點之一,目前基本面悲觀預期或已充分反映,且A股高速公路龍頭重新回到5%左右的股息率,關注估值筑底后風格切換以及增量資金穩健配置需求帶來的布局機會。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7832234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