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城市24小時 | “光伏第一省”新動作,什么信號?

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16 10:27:23

對山東而言,如何有效消納綠色電力,避免資源浪費,并滿足企業尤其是出口外貿型企業的綠色用能需求,就成為關鍵問題。

 每經記者|劉艷美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_700363541

大眾日報消息,為探索創新新能源生產和消費融合發展模式,促進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納,更好滿足企業綠電用能需求,近日,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山東監管辦公室、省能源局印發《山東省有序推動綠電直連發展實施方案》,重點支持新增負荷可配套建設新能源項目、存量負荷已有燃煤燃氣自備電廠、有降碳剛性需求的出口外向型企業、消納受限的新能源項目等四類綠電直連項目發展。

方案強調源荷匹配。并網型項目應按照“以荷定源”原則科學確定新能源電源類型、裝機規模和儲能規模,采取整體自發自用為主、余電上網為輔的模式運行。項目整體新能源年自發自用電量占總可用發電量的比例不低于60%,占總用電量的比例不低于30%,2030年前不低于35%;上網電量占總可用發電量的比例上限不超過20%。綠電直連項目新能源利用率應不低于同期全省公網新能源利用率水平。

解讀:什么是“綠電直連”?簡單來說,就是指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不直接接入公共電網,而通過與用戶直接連接的電力線路向單一用戶供電,可實現供給電量清晰物理溯源的模式。

今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有序推動綠電直連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從國家層面鼓勵“綠電直連”模式發展。這意味著,綠電直連作為推動清潔能源高效利用、優化電力資源配置的重要舉措,正逐步進入落地實施階段。

此前,江蘇、四川、云南、青海等省份已陸續推出綠電直連實施方案。從各地實踐看,由于資源條件和產業需求不同,探索方向也呈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在東部產業發達省份,側重突破外貿綠色壁壘,增強國際競爭能力;而在西部資源富集省份,則側重就近消納與產業拉動。

而山東作為穩居北方第一、全國第三的經濟大省,既是能源消耗大省,也是能源生產大省。

數據顯示,山東能源消費總量和碳排放量占全國近十分之一,能源結構長期“一煤獨大”。為撕掉“偏煤”標簽,山東近年加快發力新能源賽道,如今已成為新能源裝機大省,也是中國光伏第一大省,尤其分布式光伏占比高。

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山東累計并網光伏發電裝機容量9118.4萬千瓦,居全國第一,其中分布式光伏電站累計并網容量5929.1萬千瓦。

對山東而言,如何有效消納綠色電力,避免資源浪費,并滿足企業尤其是出口外貿型企業的綠色用能需求,就成為關鍵問題。

此次方案正是有的放矢,明確要重點支持四類綠電直連項目發展,既關注盤活存量資源,也注重幫助企業解決痛點。

山東省能源局方面此前明確表示,山東將在清潔能源規模化發展、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先進能源技術和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蹚出大省路徑。

#動向

7個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被“點名”

央視新聞消息,記者10月15日從國家數據局了解到,我國將在天津、河北雄安新區、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四川7個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圍繞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等7方面重點,推出158項改革舉措,加快數字經濟創新型企業培育,協同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和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力爭形成地區產業升級動力源、區域經濟增長極、國際貿易合作新引擎。

“粵車南下”擬11月實施

中新網消息,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14日遞交香港特區立法會的文件指,爭取11月起實施“粵車南下”計劃。計劃初期,“粵車”入境香港市區的預約名額為每天100個,每輛“粵車”最多留港3天。

上海培育壯大智能終端產業

近日,上海印發《上海市智能終端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6-2027年)》,提出培育壯大上海智能終端產業,打響上海智能終端品牌。到2027年,上海市智能終端產業持續做大做強,總體規模突破3000億元,打造3家以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消費級終端品牌,培育2家領軍企業,實現三個“一千萬”臺規模,即人工智能計算機、人工智能手機、人工智能新終端規模各達到千萬臺以上。

廣西推動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蔗糖制造業基地

廣西日報消息,近日,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糖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三年內,廣西將圍繞“提質、降本、增效”目標,實施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群鏈升級、科技創新突破、智改數轉賦能等十大行動,力爭2025年全區糖產業鏈工業產值達720億元,到2026年產值突破760億元,到2027年實現810億元產值,將我區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蔗糖制造業基地。

#數讀

今年前9個月新增社融超30萬億元

10月15日,央行發布最新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初步統計,2025年9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437.08萬億元,同比增長8.7%。

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67.03萬億元,同比增長6.4%;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余額為1.18萬億元,同比下降18%;企業債券余額為33.5萬億元,同比增長4.5%;政府債券余額為92.55萬億元,同比增長20.2%;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為12.04萬億元,同比增長3.8%。

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0.0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4.42萬億元。

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4.54萬億元,同比少增8512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946億元,同比少減1117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1.57萬億元,同比少151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11.46萬億元,同比多4.28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3168億元,同比多1463億元。

#放榜

京滬粵領銜中國基礎研究十強省市

10月14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發布《中國基礎研究競爭力報告2025》,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湖北、山東、四川、安徽和陜西位居前十。

報告從基礎研究投入、產出、成長三個維度設計構建了基礎研究競爭力指數。根據報告,十強省市是我國基礎研究主力軍,擁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數量全國占比84.62%,國家實驗室數量全國占比87.50%,全國重點實驗室數量全國占比67.10%,發表高水平論文數全國占比89.97%,發明專利申請量全國占比77.09%。

報告還指出,北京引領全國基礎研究,輻射天津、河北兩地,京津冀基礎研究合作專項達到227項,支持經費超過1億元,三地SCI合作論文較2023年增長近85%;長三角省市的基礎研究競爭力以上海為引領,蘇浙兩地差距在收窄,重大基礎設施數量30個,全國占比近1/3,院士377人,全國占比1/4,高水平論文132篇,全國占比近1/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能源 山東省 光伏 城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