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14 21:49:19
每經記者|李卓 鄭欣蔚 每經編輯|金冥羽 陳旭
10月13日,麻六記前運營人員孟賀曬圖表示,已履行法院就汪小菲訴孟賀網絡侵權責任糾紛一案的部分判決,向張蘭母子支付1.5萬元精神撫慰金。但其重申,“道歉絕不可能,因為錯不在我”,對方“欠錢在先”。
2023年起,孟賀就與麻六記因千萬欠款一事在輿論場上激烈對峙。據孟賀稱,2024年北京仲裁委員會裁決書裁定,麻六記需向其支付約1013萬元傭金及60余萬元違約金。麻六記也于同年10月12日宣稱,已履行裁決,但此后雙方仍“罵戰”不斷。

顧客在麻六記門店外排隊等候 每經記者 鄭欣蔚 攝
糾紛再度發酵之際,距今年2月抖音平臺對張蘭、汪小菲相關賬號予以無限期封禁已過去8個月。10月1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走訪多家北京熱門商圈的麻六記門店發現,線下客流依舊較高。即便是工作日的下午1時許,麻六記國貿商場店門口還有許多等位顧客。
與此同時,麻六記的線上流量與銷售額卻面臨下滑壓力,其線上營銷渠道矩陣至今未能出現媲美張蘭母子流量的賬號。8個月后,麻六記依舊還在探尋不依賴張蘭母子個人IP(具有商業價值的創意內容或品牌)的發展之路。

糾紛背后, 前運營人員與麻六記各執一詞
近日,麻六記前運營人員孟賀與張蘭、汪小菲的糾紛再度發酵。
張蘭在10月10日透露,雙方目前存在5起相互關聯的訴訟案件,法院已就其中兩起作出判決,均認定孟賀構成侵權并判決其敗訴。
張蘭、汪小菲同日曬出的一份判決書顯示,就原告汪小菲訴被告孟賀網絡侵權責任糾紛一案,法院判決孟賀向原告汪小菲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律師費及取證費。
“道歉絕不可能,因為錯不在我。”孟賀在10月12日的回應中態度強硬。10月13日上午,他在微博曬出了向張蘭轉賬15000元的聊天記錄,表明已履行部分法院判決,但再度明確拒絕道歉,并重申“錯不在我,對方欠錢在先”。
孟賀與麻六記的千萬欠款糾紛始于2023年3月。公開報道顯示,2023年3月21日,麻六記被爆20余人運營團隊集體出走,隨后孟賀公開指控張蘭拖欠90萬元員工墊資。麻六記隨即反擊,稱已支付超千萬元傭金,解約因孟賀團隊“私售其他品牌產品”,并曬出孟賀寫的檢討書。
孟賀2024年10月提供的一份北京仲裁委員會裁決書認定,麻六記運營主體(即被申請人北京食通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需支付孟賀及其公司傭金1013萬余元,加上違約金60萬余元。扣除相關費用后,麻六記實際賠付760萬余元。
麻六記方面則于同年10月12日聲明已履行該裁決,但強調仲裁委員會認可其反駁意見,未全部支持申請人主張,并要求孟賀方停止誤導、詆毀等侵權行為。
此后,雙方在輿論場上繼續對峙。就在糾紛不斷發酵的過程中,今年2月8日,抖音發布公告稱,對汪小菲以及其母親——俏江南創始人張蘭的抖音賬號予以無限期封禁,原因是“利用逝者惡意炒作營銷,推薦不實視頻以獲取商業利益”。隨后,微博也發布公告稱,暫停張蘭微博賬號直播功能。
作為與張蘭母子緊密綁定的品牌,麻六記一度因風波被視為“成也流量、敗也流量”。危機之下,麻六記迅速作出反應,在抖音發布公告后次日,其全國各地門店便集體展開直播,試圖將危機事件轉化為營銷機會。據蟬媽媽數據,今年2月9日,麻六記關聯直播315場,日銷售額達250萬~500萬元。

風波之后 麻六記“自救”成效幾何?
10月14日,記者走訪多家北京熱門商圈的麻六記門店發現,線下客流依舊較高。當天下午1時許,麻六記國貿商場店門口還有許多等位顧客,麻六記銀泰中心店也是座無虛席。

門店入口擺放的速食產品 每經記者 鄭欣蔚 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麻六記門店入口處均擺放著多款麻六記速食產品。當被問及是否有消費者購買時,店員回復稱“有,但不多,還是線上買更加劃算” 。
2022年6月,汪小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其創業主要目標并非開線下餐飲店,而是想要通過線下門店打造麻六記品牌,然后通過品牌效應,在線上售賣速食產品以及預制菜產品。
經歷危機后,麻六記的自救雖然及時穩住了品牌經營,但并未抵消張蘭母子個人IP流量紅利流失對品牌線上銷售的影響。
產業分析師張書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麻六記過去主要依賴渠道和宣發,這和張蘭母子的網紅熱度、話題指數密不可分,一旦無法同步上熱搜,存在感就難免下降。
抖音對賬號予以封禁大半年以來,伴隨張蘭母子公眾曝光度驟降,麻六記線上銷售額也急劇縮水。
據藍鯨新聞9月底報道,第三方數據平臺顯示,麻六記近30天在抖音平臺的銷售額僅為750萬~1000萬元,較2024年8~9月單月2500萬~5000萬元的銷售額,同比大幅下跌超過70%。
線上熱度的消退同樣體現在合作數據上。2024年全年,麻六記開展10.2萬場直播,合作達人8855人;而2025年過半,直播場次僅3.3萬場,合作達人2626人,不足去年半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使用蟬媽媽數據分析平臺檢索“麻六記”發現,其50個品牌自營抖音賬號粉絲量共384余萬,低于汪小菲賬號封禁前387.6萬的個人抖音粉絲數,更遠遠不及“張蘭?俏生活”賬號封禁前824.3萬的粉絲數。
目前,麻六記線上渠道矩陣賬號中,粉絲體量最大的“麻六記官方旗艦店”抖音賬號粉絲數也僅有264.6萬。
即便如此,麻六記依然在“火力全開”全員營銷中。10月1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抖音平臺搜索關鍵詞“麻六記”發現,包括“麻六記官方旗艦店”及北京、濟南、廣州、上海、深圳等多地麻六記分店都在同時開播。
除了流量下滑的困境,麻六記還因主產品酸辣粉發霉事件遭遇信任危機。
今年7月,麻六記主產品酸辣粉被曝粉餅發霉,多地門店緊急下架。盡管麻六記與其主要代工廠白家阿寬均發布聲明道歉并承諾整改,但信任危機仍有待修復。
在麻六記的代工生產模式致使產品品控遭受質疑的背景下,麻六記官方聲明中,將“加強供應鏈管理”作為重要的改進措施。
在今年5月召開的全國合伙人峰會上,麻六記同樣提出包括供應鏈革命、產品矩陣化、市場下沉精準化在內的三大核心戰略。汪小菲在會上表示,麻六記品牌計劃三年內覆蓋80%的二三線城市,同時加速全球化布局,“讓酸辣粉成為世界認識中國味道的新名片”。
而這一切戰略的成效,還有待市場給出答案。
10月14日,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消費者詢問對麻六記品牌的印象時,多位消費者的第一反應依舊是張蘭、汪小菲。“川菜品牌那么多,如果不是他們,誰會知道麻六記。”“麻六記更多還是靠明星效應吧。”消費者普遍表示。
在失去明星效應和個人IP光環后,麻六記當前的轉型之路仍有待探索。
記者|李卓 鄭欣蔚
編輯|金冥羽 陳旭 杜恒峰
校對|許紹航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 nbd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