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13 22:01:13
2025年10月12日,百利天恒宣布其子公司SystImmune將收到來自BMS的2.5億美元里程碑付款。此前,中國生物制藥、宜明昂科等企業也宣布將收到里程碑付款。然而,也有BD交易因臨床數據不佳被叫停。瑞銀證券指出,BD交易高熱逐漸退去,市場關注將轉向“基本面驅動”。據統計,截至2025年4月,部分年份的BD交易“退貨率”已達20%~40%。
每經記者|陳星 每經編輯|黃博文
隨著國內創新藥企業陸續公告BD(Business Development,即商務拓展)交易達到里程碑付款條件,早期BD項目正進入成果驗收期。
10月12日晚間,百利天恒(688506.SH,股價361.3元,市值1491.71億元)發布公告稱,全球Ⅱ/Ⅲ期關鍵注冊臨床試驗IZABRIGHT-Breast01已達成里程碑事件,SystImmune(百利天恒子公司)將于近期收到來自合作方百時美施貴寶(BMS)的2.5億美元付款。
在百利天恒之前,中國生物制藥(01177.HK)、宜明昂科-B(01541.HK)等企業也陸續宣布將收到里程碑付款;另一方面,也有不少BD交易因臨床數據不如預期等原因被叫停,后續里程碑付款及商業化回報也隨之落空。
近期,瑞銀證券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這波BD的高熱度將會逐漸退去,而新的價值錨點將落在“基本面驅動”上,即市場關注點將轉向內生性營收/利潤增長,企業間分化將愈發明顯。
BD交易可以說是今年國產創新藥的一大亮點。
根據醫藥魔方《2025H1醫藥交易趨勢報告》,今年上半年,中國相關交易總金額達608億美元,比2024年全年交易的總金額還要高出37億美元,同比激增129%。
然而,新的問題也伴隨而來——BD交易熱還能持續多久?在前期已經達成交易的企業中,有多少能夠收到后續里程碑付款?BD熱潮后,生物醫藥產業新的增長預期將出現在哪里?
近期,瑞銀證券對第一個問題給出了預測。在一份報告中,瑞銀證券指出,這波BD的高熱度將會逐漸退去,新的價值錨點將落在“基本面驅動”上,即市場關注點將轉向內生性營收/利潤增長,企業間分化將愈發明顯。
對在授權交易中有所斬獲的企業而言,內生性營收/利潤能否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關鍵點,在于其管線的創新性和商業化潛力能否達到后續里程碑費用的節點,乃至商業化后的市場回報。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家藥企收到BD交易的里程碑付款。今年7月,中國生物制藥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禮新醫藥與默沙東就LM-299/MK-2010“PD-1/VEGF雙抗”的對外授權合作進展順利,公司及其附屬公司將于近期收到3億美元的技術轉移里程碑付款;8月,宜明昂科-B宣布,公司已如期收到合作方Instil Bio支付的第三筆臨床開發里程碑付款500萬美元。
10月12日,百利天恒發布公告稱,全球Ⅱ/Ⅲ期關鍵注冊臨床試驗IZABRIGHT-Breast01已達成里程碑事件,正式觸發合作協議項下第一筆2.5億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條件,SystImmune(百利天恒子公司)將于近期收到來自合作方BMS的這筆付款。
據百利天恒介紹,這是已披露的中國創新藥企對外授權項目中,單個ADC(抗體偶聯藥物)資產首筆最大金額里程碑付款。同時,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這也是今年以來國產新藥金額最大的一筆里程碑付款。
疊加BMS此前支付的8億美元首付款,百利天恒將就該筆交易累計收到超10億美元。根據公告,公司后續還有資格獲得最高可達2.5億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以及在達到特定的開發、注冊和銷售里程碑后最高可達71億美元的額外付款。
早在2023年12月,百利天恒就其開發的iza-bren(BL-B01D1、EGFR×HER3雙抗ADC)與BMS達成獨家許可與合作協議,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共同開發和商業化。據百利天恒官方介紹,此次合作潛在總交易額最高可達84億美元,創下了全球ADC領域對外授權的單藥總價紀錄。
事實上,截至2025年9月,百利天恒正在中國和美國就iza-bren開展40余項針對多種腫瘤類型的臨床試驗。在美國,百利天恒正在和BMS共同開展一線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的Ⅱ/Ⅲ期注冊臨床試驗、EGFR-TKI耐藥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Ⅱ/Ⅲ期注冊臨床試驗和經治晚期轉移性尿路上皮癌的Ⅱ/Ⅲ期注冊臨床試驗(其中1項適應證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授予突破性療法認定),以及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晚期實體瘤等多項Ⅰ/Ⅱ期臨床試驗;在中國,百利天恒正在開展11項不同癌種的Ⅲ期臨床注冊研究(其中7項適應證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名單)。2025年9月5日,iza-bren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納入優先審評品種名單,適用于既往經治的復發性或轉移性鼻咽癌患者。
里程碑付款入賬,疊加百利天恒前不久落地的37.64億元A股定增事項,百利天恒后續用于iza-bren及其他在研管線的費用投入得到一定程度保障。
當BD交易從高熱逐漸回歸平穩,最終能有多少產品能度過潛在的“退貨”風險,順利收到里程碑付款乃至成功商業化上市,這才是對這一輪BD交易熱的最終檢驗。
據動脈網不完全統計,截至2025年4月20日,在2020年已完成的62起對外授權交易中,有25起已明確終止合作,“退貨率”為40%,2021年和2022年的對外授權交易“退貨率”也已來到20%左右。
其中,后續臨床數據欠佳是合作終止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3月,石藥的海外合作伙伴Elevation Oncology就宣布,終止從石藥引進的Claudin18.2 ADC項目EO-3021/SYSA1801。據Elevation Oncology方面表示,該項目雖然安全性良好,但比較其他Claudin18.2 ADC沒有表現出足夠的競爭力。EO-3021的治療未達到成功標準,與正在開發的其他Claudin18.2 ADC相比,不足以給患者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獲益風險比。
Elevation在2022年7月從石藥手里引進了EO-3021/SYSA1801,當時的價格是首付款2700萬美元,里程碑付款11.68億美元,以及一定比例的銷售分成。從這一付款分配上足以看到,首付款僅僅是管線授權后的第一步,而后續臨床的推動能力和數據療效才是關系到管線價值能否持續兌現的關鍵。
同時,由于該管線的臨床數據不如預期、終止該項目研發等利空消息的影響,Elevation的股價被多次“帶崩”。因此,對收購國內創新藥管線的海外藥企而言,收購標的的成色不僅關系著單個項目的后續商業化預期,也關系著自身管線的整體質量和估值。隨著更多BD交易進入后期檢驗階段,扮演著收購方角色的藥企無疑將更加審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