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視界 2025-09-30 20:27:38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今天是我國的烈士紀念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一定要牢記革命先輩為中國革命事業付出的鮮血和生命,牢記新中國來之不易。”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在國慶節前一日,我們以崇高敬意緬懷那些為國家和人民犧牲的英烈,銘記他們的舍生取義、英勇獻身,也在銘記與緬懷之中,凝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決定每年9月30日為烈士紀念日,國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舉行紀念儀式,緬懷英雄烈士。
國慶前夕的莊重紀念,是對艱苦來路的永志不忘。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在“國慶”與“黃金周”早已緊密相連的今天,在國慶前夕的9月30日,紀念那些為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捐軀的英烈,既是對他們矢志不渝、前仆后繼的深切緬懷,更是提醒今天的人們,勿忘和平與幸福的來之不易。個體的犧牲,與一個民族的解放相結合,從此民族的興旺、國家的發展里,就都閃爍著他們生命的光輝。
以國之名的崇高儀式,是對繼往開來的鄭重宣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雄偉的天安門廣場,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巍然矗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這一組無比莊嚴的元素,共同構造出當下時代對英烈們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精神的崇高致意。紀念他們的犧牲,繼承他們的遺志,是對英烈歷史貢獻的應有敬意,更是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進,積累挺身而出的擔當、破釜沉舟的勇氣。

“正因為相信有光,我才投身于黑暗;正因為終究會站得高昂,我先倒下,無妨……”正如龍華烈士紀念館主題曲《交換》所唱,這些不朽的血肉之軀,用自己的青春換來了無數人的青春。
每一個名字都是鮮活的生命,用熱血鑄就中國的脊梁。或寫于黎明前寒徹骨髓的牢獄,或留存于命懸一線的戰壕,烈士的家書誓言,字里行間是家國。“孟雄,你要堅決斗爭,直到勝利!”1929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一位女黨員繆伯英給夫君何孟雄的信中,滿是對未竟事業的遺憾,僅一年四個月后,何孟雄在上海英勇就義,年僅32歲,“英雄夫妻”為了共同的革命信仰永生。
每一次告別都那么戀戀不舍,用絕筆寫下頂天立地的“人”字。1936年,趙一曼在給兒子的絕筆信中囑托:“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雖然21年后才送到兒子手中,但力透紙背,字字千鈞;左權將軍家書中一句“不要忘記教育小太北(女兒)學會喊爸爸,慢慢的給她懂得她的爸爸在遙遠的華北與日寇戰斗著”,英雄的俠骨柔情令人淚目……他們是子女、是父母,更是頂天立地的中國人。

設立烈士紀念日,不只為了回望,更是為了面向未來的接力。
血脈相連,我們看到英雄力量在接續。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等功臣、一級戰斗英雄,“七一勛章”獲得者柴云振的曾外孫女盧俞冰,是成都市金堂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金堂縣戎耀展廳)志愿講解員,今年7月,她在第五屆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上“奪金”,成為紅色家風的回響與延續;縱身躍入冰冷江水中救起輕生女子,自己卻永遠沉睡的孟祥斌烈士曾是“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他的遺孀葉慶華十六年堅持為其他烈士尋親,已幫700多名烈士找到了親人。
心手相依,青春力量點亮星光。用AI為烈士親屬拍“全家福”,“00后”小伙陰啟昕在成都講解164名烈士的故事;在瀘定縣以“飛奪瀘定橋”為主題的全感互動體驗空間“渡河紀”,通過VR虛擬現實、全感知交互等前沿技術還原1935年紅軍長征途中那場驚心動魄的戰斗,正吸引越來越多游客前來“打卡”;成都戰役紀念館內,中小學生化身“紅領巾講解員”,用稚嫩卻堅定的聲音講述英雄故事,發出“強國有我”的鏗鏘誓言……
紀念英烈,是國家儀式,更是全民行動。從中國英烈網上莊嚴肅穆的“敬獻花籃”,到各地烈士陵園的線上祭掃,從向成都人民公園內“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敬獻鮮花,到為巴中通江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擦拭墓碑,從聽老紅軍、老戰士講革命故事,到重走長征路的紅色浸潤……9月30日烈士紀念日這一天,全國各地的人們,以各種形式表達著對英烈共同的敬意與懷念。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正是因為他們永遠活在億萬中華兒女的心中。
追思的鮮花敬獻英烈,紀念,是我們最深情的告白,也是我們對未來最堅定的承諾。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