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成都:地理中心如何走向對外交往中心?

川觀新聞 2025-09-29 20:00:46

近期,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支持成都做優做強極核功能 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成都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設西部對外交往中心”。

去年,國務院批復同意的《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成都“西部對外交往中心”的核心定位。

通常來看,一座城市要在對外交往中發揮核心作用,取決于幾種能力——連接力、吸引力和影響力。這三種力量,共同構筑了城市對外交往功能的基本面。

那么,成都目前在這三方面表現如何?面對國家和省級層面的期待,成都又該如何系統提升這三項能力,在全球交往格局中贏得更高分?

連接力:讓“樞紐地位”持續升位

連接力,也可以理解為樞紐能力。沒有樞紐能力,對外交往就是無稽之談。“開放發展離不開全球資源、全球市場,內暢外聯的樞紐連接性變得越來越重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專家庫專家楊飛揚如是認為。

而樞紐能力,與區位密切相關。四川大學城市研究所所長何一民認為,從宏觀地理位置來看,成都居于長江經濟帶和南、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交匯位置,既是中國與歐亞連接的地理中心,也是中國西部內陸城市的地理中心。

在海運長期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時期,像成都這樣的內陸城市不占優勢。但隨著交通方式的多元化發展,機會逐漸給到內陸城市。

航空和鐵路的興起,改變了內陸城市被邊緣化的格局,能夠將地理上的“內陸腹地”轉變為開放中的“中心樞紐”,從而獲得在產業升級、人才聚集、旅游爆發、商貿繁榮等方面的全方位紅利,實現跨越式發展。

成都在對外交往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和其在航空網和鐵路網上的努力不可分割。航空方面,成都成為全國第三個雙國際機場城市,國際及地區航線數量居中西部首位,年貨郵吞吐量于去年突破100萬噸,成為繼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后,我國內地第五個邁入“百萬噸級航空俱樂部”的城市;鐵路方面,成都已形成“1環12射”鐵路網,鐵路運營總里程突破1000公里,里程規模位列全國第五,形成至重慶1小時,至西安、貴陽3小時,至北京、廣州7小時的高鐵交通圈。同時,成都國際班列境外輻射城市增至126個。

樞紐之爭從來激烈。今年上半年,西安咸陽機場國際航班客運量增長71%,貨運量增長124.8%;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航站樓已經投入使用,年旅客吞吐能力提升至8000萬人次……

激烈的競爭格局中,成都清醒地認識到在通道效率與結構上存在短板:多式聯運不暢,推高了物流成本;物流與產業協同不足,缺乏更多龍頭企業和更高附加值產業集聚,制約了樞紐經濟效能的充分釋放。

成都市政府有關負責人透露,針對這些問題,成都已在積極布局,比如建設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推動天府機場二期,深化“兩場一體”運營,織密國際航線;建設國家綜合鐵路樞紐,穩定開行跨境公路貨運班線,推動“通道網、物流網、數聯網”三網融合,切實為物流降本增效。

今年4月,成都一次性發布14條國際客貨運航線,數量為近五年最多。成都市口岸物流辦民航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說,這些航線的加密或開通,將持續擴大成都對歐洲、非洲、亞洲區域輻射能力。

陸路通道建設同步推進。成都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將加快推動成渝中線高鐵等大通道建設,構建暢達國內主要城市群的“137”高鐵交通圈。

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有關負責人透露,成都正高質量打造中歐班列與西部陸海新通道集結中心,力爭今年開行國際班列5500列以上,實現降本增效5%以上。

吸引力:打造匯聚全球要素的強磁場

對外交往中心的“吸引力”體現在,樞紐打通后,引來了哪些國際資源?

最為關注的是與經濟效益直接掛鉤的世界500強企業。截至目前,已有315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顯示出國際資本對成都的強烈信心。

2022年,世界500強企業空中客車(成都)公司來到成都雙流。公司總經理布萊恩·阿格紐明確表示,成都的雙機場,是空客在此布局的關鍵。通過成都基地,空客可服務西南、華南市場,與北京形成南北聯動,提升服務效率。未來,空客將發揮鏈主作用,致力于打造飛機后端資產處置的“成都方案”,助力全球市場發展。

另一家世界500強企業,香港玉湖集團總裁、玉湖冷鏈董事長郭立民說,“成都國際核心物流樞紐功能的凸顯,為生產型和貿易型企業降低物流成本、開辟進出口雙向國際貿易通道提供了堅實支撐。”

這些重要的國際資源,直接影響著成都的經濟表現。2024年,成都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8390億元、同比增長12.1%,進出口規模居中西部城市第1位。

《意見》提出,成都要鼓勵外國投資者擴大再投資,加強外資企業服務保障,加快推動標志性項目落地。

盯住國際資源的城市太多,如何才能勝出?太多的經驗證明,除了不斷優化升級自己的產業結構,良好的國際營商環境是“不二法寶”。

不久前,成都出臺優化營商環境70條,在國際化服務上布局了一系列實招,包括強化國際空港、陸港樞紐功能,優化提升“7×24小時”通關便利性和144小時過境免簽服務;優化外商投資登記流程,推動實現“全程網辦”,并依托外資企業圓桌會議機制提升訴求辦結效率,大力推廣便捷高效的跨境稅費電子繳退庫服務等。

此外,外籍人才“安居樂業”的環境也在優化中,包括提供永久居留申請“一對一”專員服務,實施“家在成都”系列工程,持續完善國際化的支付、醫療、教育等生活服務環境等,成都正全方位塑造“近悅遠來”的國際一流營商生態。

1—4月,成都全市實際到位外資6.56億美元,同比增長58.89%,規模穩居中西部首位;2025“投資成都”全球招商大會上,印尼印瑞集團宣布將持續增資成都,成都企業金尚環保在德國拿下3億元訂單,進一步開拓歐洲市場。

影響力:持續舉辦高能級活動提升顯示度

對外交往中心的國際“影響力”往往通過一些高能級的平臺、活動來展現。

領事機構數量是衡量城市國際政治地位的重要標尺。2014年,成都以12家領館數量在西部略占優勢。隨后十年,即便面對復雜國際環境,成都仍逆勢而上,陸續迎來土耳其、巴西等多國領事機構落戶,牢牢守住中國“領館第三城”的交椅,領館數量增至23家,在西部形成顯著優勢(重慶11家,西安5家),形成輻射西部的領事服務網絡。

國際友城方面,成都已有244個國際友城,全市友城總數占全省比重超四成。今年舉行的2025成都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大會上,成都發布了《2025成都國際友城合作與發展大會友好合作倡議》,重點聚焦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開放合作、人文交流和友城合作5個方面,描繪了成都將如何與全球友城同心聚力、深化友誼,開創合作共贏新篇章,再一次提升了成都的顯示度。

舉辦國際性會議、展會、賽事、文化活動,成為越來越多城市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成都成功舉辦了世界顯示產業創新發展大會等國際化會議,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025年第十二屆世界運動會等國際頂級賽事,世界園藝博覽會、世界科幻大會等重要國際展會及文化交流活動等。

這些盛會不僅是對城市綜合能力的認可,更有效促進了成都與國際社會的鏈接。去年發布的《2024全球會議目的地競爭力指數報告》中,中國臺北、中國香港、北京、上海與成都躋身中國城市前五位。“這顯示出這些城市在經濟實力、基礎設施、專業服務、國際化程度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綜合優勢。”ICCA支持的國際會議研究及培訓中心(CIMERT)有關負責人說。

持續提升影響力,成都必須繼續用好這一手段。

《意見》明確支持成都承擔重大外事外交活動,拓展國際友城交往。

成都市政府外辦主任姜斌表示,成都還將推進國際友城提升計劃,與國外區域中心城市、“一帶一路”重點城市結好,積極推進支持各區(市)縣建立國際友好合作關系,完善友城網絡布局,強化國際友城市長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