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 2025-09-29 19:59:54
9月27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布了三星堆遺址多學科研究最新成果。三星堆祭祀坑埋藏年代是否確定?三星堆青銅器鑄造有何獨特的技術?三星堆出土的金器制作技術、銅器彩繪工藝有哪些新發現?
祭祀坑年代確定為商代晚期
有何意義?
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問題一直是學界和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此次研究通過碳十四年代測定等技術,明確祭祀坑埋藏年代為商代晚期,這有什么重要意義呢?

通過碳十四年代測定,三號、四號、六號、八號祭祀坑埋藏年代有95.4%的概率處于公元前1201年至公元前1012年,相當于商代晚期。

四川大學文科講席教授 李水城:北京大學做了一個非常精確標本精選,從坑里邊兒挑揀成的木炭,專門挑竹子的,測的年代就更加精確,為什么?因為竹子的生長年代短,從這個角度來講,新的測年就是把它定在了公元前的1100年,也是距今3100年,往前拉一點(距今)3200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 冉宏林:準確獲取了祭祀坑的精確年代,這是一個填補空白的重要發現。祭祀坑年代的確定,對我們去進一步認識古蜀文明它的一個演進和華夏化的進程也是非常關鍵的。

一、二、三、四、七、八號坑中發現的跨坑拼對器物,對確定祭祀坑的年代關系和性質十分重要,進一步印證了這些祭祀坑為同時期埋藏。
“芯骨-條形芯撐”技術
如何助力青銅器鑄造?
在此次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中,“芯骨-條形芯撐”技術首次公布,這是什么技術?它在大型青銅器鑄造中發揮怎樣的作用?與當時同時代青銅鑄造技術有什么關聯呢?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 冉宏林:比如說我們在逛廟會的過程當中會看到那種彩燈,這種彩燈它實際上內部是有骨架的,尤其是那種形制越復雜,然后體量越大的這種彩燈,它可能有一根主心骨,它有很多朝各個方向的這種支撐。比如說在三星博物館展出的三號坑發現的一件帶尖帽的小立人像,它就是使用“芯骨-條形芯撐”的技術,將這一件小的立人像進行CT掃描,然后發現它內部有很明顯的這種“芯骨-條形芯撐”的痕跡,三星堆發現有好幾棵神樹,有明確的這種芯骨。

最新研究發現,三星堆青銅器在商代晚期形成以分鑄為核心,兼用渾鑄、鍛造的創新鑄造技術體系,“芯骨-條形芯撐”技術首次在國內同期遺址中被系統性確認。

四川大學教授 霍巍:中國青銅器的鑄造,中國的夏商周三代,主要采用的叫作模范法。用泥形成了模型以后進行澆筑,之后打掉泥膜,三星堆人實際上又有他自己的一些創造,很多很高大的器型,是多次分體澆筑,最后合到一起,合體鑄造方式在中原青銅的技術直接來源于我們的最先進的中原地區,本地的創造形成非常有特色的青銅文化。

三星堆遺址所代表的古蜀文明,和中原地區的文明,有密切聯系,這也佐證了古蜀文明是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金器制作技術與
銅器彩繪工藝有何新發現?
除了剛才說到的重要發現,科研人員在三星堆遺址出土金器制作技術、銅器彩繪工藝等方面也有重要發現。
研究首次確認,三星堆彩繪青銅器是目前已知中國最早的銅胎漆器之一,主要采用朱砂與大漆,這一獨特工藝,成為連接三星堆遺址與金沙遺址的明確文化紐帶。對出土黃金的分析表明,相關遺物的黃金用量預計超過2公斤,并已采用先進的“灰吹法”對沙金進行提純。研究表明,早在商代早期,古蜀先民已發展出集約化濕地稻作農業,在商代晚期陶器制作也實現一定的標準化,這些發現實證了當時三星堆的社會繁榮。

針對出土象牙保護的世界性難題,文保團隊成功研發出一整套創新技術,使這些珍貴文物得以在常規環境下長久保存與展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