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5 18:33:50
每經記者|周逸斐 每經編輯|陳旭
每經河北崇禮9月25日電(記者周逸斐)9月22日至26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主辦的2025新型電力系統發展(崇禮)論壇在河北崇禮舉辦。

論壇現場 每經記者 周逸斐 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注意到,電力現貨市場以及新能源全面入市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與挑戰,成為政府部門、企業及學術界探討的重點。
今年,我國發布《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提出將推動新能源上網電價全面由市場形成。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副總經理李竹在大會上透露,今年1~8月,新能源參與市場化交易電量已經接近65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超三成,已占新能源所有上網電量的近六成,下一步這個比例還會持續提升。
但多位專家也強調,隨著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新能源滲透率越來越高,在安全、消納等方面給電力系統運行帶來了挑戰。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徐樹彪直言,當前我國電力系統的調節能力面臨嚴峻考驗,高比例的新能源并網挑戰大。國際經驗表明,新能源滲透率占比超過15%,其波動性對電網穩定運行就會帶來巨大挑戰。近年來,我國新能源裝機容量快速提升,2024年,我國新能源發電量占比已經超過18%,如此高比例的新能源接入,需要更穩定的基荷電源以及更強的靈活調節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完善價格機制促進新能源發電就近消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業內認為相關政策在減輕電力系統壓力的同時,也能撬動新能源就近消納的市場。
一位不愿具名的電力交易機構負責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采訪時表示,《通知》主要是配合近期發布的《關于有序推動綠電直連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等政策,明確界定了各方主體應向電網支付的具體費用金額。同時文件中還包含了一些優惠減免措施,有利于推動綠電直連以及源網荷儲等相關項目的開展。
上述負責人表示,國際上對綠電直連的認可度相對較高,而很多出口企業又面臨著碳考核。隨著新能源成本的下降,一些企業也開始考慮通過采用綠電直連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周逸斐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