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24 19:59:14
9月24日,“9.24”新政一周年,大盤全天震蕩反彈。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漲0.83%報3853.64點,深證成指漲1.8%,創業板指漲2.28%,北證50漲2.03%,科創50漲3.49%,萬得全A漲1.4%,萬得A500漲1.17%,中證A500漲1.39%。A股全天成交2.35萬億元,上日成交2.52萬億元。全天近4500股飄紅,但短線情緒與指數割裂,強趨勢容量標的成為資金首選。
2025年9月24日科創板100 ETF、科創綜指ETF市場表現
數據來源:Wind
【上漲原因分析】
人工智能方面,阿里云棲大會的重磅布局成為市場主要的關注點。
一個是算力方面,阿里已于今年 2 月宣布未來三年在云與 AI 硬件基礎設施投入 3800 億元,按官方說法“總額超過過去十年投入總和”。 在此基礎上,吳泳銘在本次云棲大會上表示將追加更大投入(即 3800 億元不是上限)。能耗作為物理尺度指標:阿里預計,到 2032 年,其全球數據中心的能耗規模將比 2022 年提升 10 倍。這一預測實際上意味著其基礎設施規模、算力釋放和資源消耗或有望以指數級或接近指數級方式擴張,底層核心驅動力依然是推理需求的大爆發,tokens每2-3個月翻一番。(風險提示:個股僅作為基本面說明,不作為個股推薦)
如何理解阿里此舉?進一步驗證了國產AI按下“加速”按鈕,驗證了產業端的景氣度,未來國內AI基建投資或有望加速,以阿里為首,國內其他大廠的Capex投入或有望持續去跟上。同時意味著,基建周期拉長,到32年能耗比22年翻10x,25-30%的CAGR,考慮到AI成長非線性,因此背后的潛在預期可能是前幾年斜率會更加陡峭,衍生到其供應鏈的彈性、應用的彈性會更大,因此帶動相關AI、云基礎設施成分股的估值集體抬升。
另一個是機器人方面,與英偉達達成 Physical AI(物理 AI)合作,阿里云 PAI 平臺將集成英偉達 Isaac Sim / Isaac Lab / Cosmos 等軟件棧,對接仿真、數據合成、強化學習、模型驗證測試等環節。他還提出 AI 不止步于 AGI(通用人工智能),而是邁向 ASI(超級人工智能),強調 AGI 已是起點,而終極目標是具備自我迭代進化能力、全面超越人類的系統。以上成為市場對“算力 + 物理 AI”方向信念加強的催化劑。(風險提示:個股僅作為基本面說明,不作為個股推薦)
半導體方面,產業基本面的正在發生切實變化。
第一,存儲行業已進入新一輪漲價周期。最直接可以看到的就是,海外原廠漲價動作持續驗證:海外原廠及國內長存陸續開啟漲價。9月5日,閃迪對下游渠道端及消費類產品價格普漲約10%;美光通知渠道端,存儲后續漲幅約20%-30%;三星通知大客戶,DRAM方面,DDR4、LPDDR4、LPDDR5、LPDDR5X后續合約價格增長15%-30%,NAND方面,EMMC、UFS協議價格后續漲幅約5 – 10%。(風險提示:個股僅作為基本面說明,不作為個股推薦)
如何從供需角度來理解這個周期?需求端:AI驅動存儲需求高速增長,北美幾家SaaS大廠在AI投入巨大,數據中心對存儲拉動強勁。同時,數據中心需求占據原廠部分產能,消費類產品也隨之漲價。供給端:海外幾家原廠在2024年Q4為保證利潤開啟減產計劃,當時平均減產幅度在10 - 20%,今年下半年體現明顯,目前稼動率處于較低水平,據產業調研情況2025年6-7月份約80%,且暫無進一步擴產計劃。上一輪存儲周期(2023年-2024年)原廠虧損,使得廠商對擴產相對謹慎。
第二,半導體設備端,本輪行情的核心是兩存擴產+國產算力+光刻機自主可控疊加驅動,共同開啟設備和材料投資的周期。25年前三季度存儲設備下單節奏低于預期,Q3-4是半導體設備下單及確收旺季,25Q4有望拐點向上,設備訂單有望陸續落實。存儲廠漲價背景下,擴產節奏有望提速,景氣度向上游設備和材料端傳導,工藝設備訂單先行,量檢測設備訂單有望跟隨。消息面的角度,9月23日在上海工博會首次設立的集成電路專區上,國產光刻機產業鏈從EUV原理機到DUV量產測試機等關鍵節點的設備公開亮相,標志著核心“卡脖子”環節的突破已從預期驗證轉向產業化落地。此外,兩存IPO節奏也推動了預期26年資本開支上修的情緒。
情緒面角度,市場對去年9月24日以來科技板塊長期重估的記憶、以及近期政策面頻繁強調支持科技創新,疊加資金面與業績預期,說明資金對“科技自主 + AI 產業鏈”的主題或仍有高度共識。外部市場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映射效應,美股近期半導體龍頭維持高估值區間,這種海外龍頭的持續表現,一方面傳遞了產業周期的基本面變化,另一方面也增強了A股投資者對國內半導體產業鏈估值修復的信心。
【后市展望】
短期維度:在半導體供需、產業鏈漲價及資金情緒主導下,行情或有望延續趨勢,半導體設備、功率與材料等賽道短期受益明顯。短期可以關注三季報基本面兌現情況,重點跟蹤半導體設備、材料的財報業績表現。另一方面,短期的快速上漲抬升估值,波動性同樣加大,建議投資者結合自身風險偏好做好配置。
中期維度:一是若政策對科技創新的支持持續、企業基本面(營收/訂單/產能)驗證向好,則能夠對產業邏輯形成更強的基本面支撐,同時進一步提升板塊安全邊際。但同時需要關注海外宏觀、地緣與貿易等外部擾動對科技鏈條的傳導。
數據來源:Wind
科創板100ETF(588120)跟蹤的是科創100指數(000698),該指數從科創板市場中選取市值較大、流動性較好的100只證券作為指數樣本,覆蓋了電子、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反映科創板市場中科技創新型龍頭企業的整體表現。
科創綜指ETF(589630)跟蹤的是科創綜指(000680),因此對科創板全體更廣覆蓋,這個指數的寬基屬性也有助于在產業輪動中維持較好的承接,更貼合科創板塊整體的節奏。指數覆蓋科創板近97%的上市公司,成分股以電子、機械設備、醫藥等行業為主,具有高研發投入、自主科技含量高的特征。
此外,這兩個ETF都是單日漲跌幅可達20%的產品,也有助于更加緊密的跟蹤指數表現。對科技創新領域感興趣的投資者可以結合財報情況、政策跟蹤,進行滾動操作或分批布局。
風險提示:
本速評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相關觀點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或承諾。行業或板塊短期漲跌幅列示僅作為市場行情分析的輔助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
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人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人自行負擔。基金有風險,購買過程中應選擇與自己風險識別能力和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投資需謹慎。
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