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美田彌望 稻谷飄香 眉山永豐村又是一年好“豐”景

眉說之言 2025-09-23 20:36:19

秋分至,豐收時。9月23日,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如約而至。

“天府糧倉”一派豐收景象。眉山融媒記者 廖波 攝.jpg

東坡區永豐村一派豐收景象。

豐收時節好“豐”景——今年入秋以來,眉山沃野145萬畝水稻作物割曬工作全面有序展開,奏響了秋收樂章。

樂章中,有機聲“隆隆”、笑聲朗朗,更有亮眼的數據:今年全市水稻預計產量超過80萬噸,較去年增6000噸。

2025上半年GDP 副本.png

倉廩實而民心安。今年以來,眉山大力實施“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建設行動,舉辦第三屆水稻“一優兩高”生產競賽,開展“百名專家下田間·科技助力提單產”行動、高品質“東坡大米”技術攻關和食味品鑒活動,切實推進糧食生產,打牢全年糧食豐收堅實基礎。

關鍵詞:稻田豐收

喜悅在田間流淌

“三、二、一……開鐮!”日前,在東坡區思蒙鎮金黃的稻田里,伴隨著“隆隆”響聲,多臺收割機正來回穿梭作業。切割、脫粒、碎稈等工序一氣呵成。稻穗迅速“變身”為金燦燦的谷粒,被裝載進運輸車輛,卸完稻谷的收割機再次回到田里繼續“奮戰”。今年,思蒙鎮水稻預計總產量近3萬噸。

在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村民正抓緊收割水稻。眉山融媒記者 廖波 攝 (1).jpg

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村民正抓緊收割水稻。

在太和鎮永豐村,同樣一派豐收的忙碌景象。數臺收割機在高標準稻田里來回穿梭。

“今年我種植了大約2000畝水稻,根據專家們的測產統計,預計畝產800公斤。水稻收割完畢后,下一季作物接著種植小麥,增加糧食產量和經濟收入。”永豐村種糧大戶王元威說。

“今年主要品種有甬優4949、麟兩優華占等。這段時間,從省、市、區各項測產數據來看確實很不錯,最高畝產890公斤,平均產量較去年提升5%左右,又是一個豐收年。”東坡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朱永忠說。

“慶豐收?享生活”豐收運動會。.jpg

慶豐收·享生活”豐收運動會。

豐收喜悅共分享。近日,太和鎮在“天府糧倉”核心示范區永豐村舉行“慶豐收·促發展”農村趣味豐收運動會。200余名“鄉村運動員”齊聚田間地頭,以割稻谷、徒手剝玉米、稻田摸魚、拔河等農趣賽事歡慶豐收佳節。

運動會緊扣主題,將傳統農事與趣味競技深度融合。在“收割稻谷”比賽中,村民分工協作,鐮刀飛舞間盡顯農耕智慧;“稻田摸魚”環節水花四濺,歡笑聲此起彼伏;拔河賽場,選手們齊心協力,充分展現“凝心聚力,苦干實干,久久為功,太平和順”的太和精神。活動現場還設置徒手剝玉米等特色項目,讓參與者重拾傳統農事記憶。

“這樣的體驗很特別,大家樂開了花。”參與人員張勇高興地說,活動弘揚了傳統農耕文化,也增強了大家愛糧、護糧、惜糧的意識。

金秋時節忙豐收。縱觀全市各地,金黃稻田里,農機來回穿梭;縱橫田坎上,黨員干部與農戶傾心交流;農家院壩中,成片稻粒鋪陳在陽光中,散發出陣陣香甜……今年全市水稻播面145萬畝,目前收割已接近尾聲,預計產量超過80萬噸,比去年多6000噸。

關鍵詞:藏糧于地

產糧寶地提質增效

日前,仁壽縣富加鎮金鐘村,金黃的水稻隨著起伏的山形層層鋪展,別有一番風景。“這一片以前都是荒山荒坡,改造后成了良田,是村集體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金鐘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2年以來,通過修道路、通溝渠、建提灌、調田型等內容的改造,該村700余畝荒山變成了良田,造就了“水稻上山”的景觀。

航拍金鐘村糧食產業。.jpg

航拍金鐘村糧食產業。

“我在這里承包了600余畝土地,今年水稻收獲喜人。”業主冉繼忠說,水泥路、規整田型和機械化作業,讓種植、管理和收獲等各環節都變得省心省力。

同樣,在丹棱縣仁美鎮安溪河畔約2000畝的退園還耕示范基地內,金色稻浪隨風起伏,聯合收割機田間馳騁。從高處俯瞰,這些稻田與蜘蛛網般的路網,以及錯落有致的農房、果園構成了一幅立體絕美的鄉村圖景。

加快建設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片。.jpg

近年來, 丹棱縣加快建設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范片。

讓人沒想到的是,幾年前這里是低質低效且低洼易澇的零碎果園,經過三年的高標準改造,已成為展示丹棱縣“天府糧倉”示范片建設的重要窗口。

糧食土中生,有地斯有糧。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推進產糧寶地提質增效,是促豐收的生命線。

近年來,眉山嚴守紅線、筑牢防線,全面落實耕地保護責任,確保耕地數量、質量穩步提升。2022—2024年,全市恢復補充耕地超過20萬畝,當前耕地面積228.57萬畝,已超過2019年耕地面積5.09萬畝。在全省率先出臺加強耕地保護三十條措施和全面推行田長制的實施意見,創新開發“田長制智慧管理系統”,構建“空、天、地、網”全方位監管新模式。制定長效推進撂荒地整治八條措施,探索村集體經濟兜底、國有企業“購買服務”“招引合作”“自主經營”等整治模式,實現撂荒地整治動態清零,經驗成為全省典型。

又是一年好“豐”景。.JPG

又是一年好“豐”景。

保護更要提質。眉山整市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制定全省首個高標準農田建設地方標準,被列為全省首批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試點示范市。2022年以來累計投入19億元,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50萬畝、恢復水田2.23萬畝,全市高標準農田保有量149.98萬畝,占耕地面積的67.64%。持續加大高標準農田投入,平壩區和丘區每畝建設標準分別提高至3800元、4000元。完成岷江、青衣江、沱江等流域河段9處防洪治理工程,東坡蟆頤堰等7個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和青神青龍水庫等4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全域推進現代化灌溉試點,入選全省典型案例。

關鍵詞:藏糧于技

良技護航穩產高產

今年夏糧豐收,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播面27.5萬畝,比上年增長1.9%;單產263.6公斤/畝,比上年增長1.2%;總產量7.3萬噸,比上年增長3.1%。

2023年全市糧食產量127.7萬噸,2024年達到128.0萬噸,2025年有望再創新高!

數據讓人興奮,豐收來之不易!

豐收之光.jpg

豐收之光。

眉山堅持科技興糧,夯實糧倉根基。與中國農科院、四川農業大學等共建水稻、玉米大豆科技小院,建成全省唯一的水稻新品種新技術中試研發平臺,累計試驗新品種400多個、實施科技項目50項、示范推廣新技術68項。連續9年與四川農業大學馬均教授團隊聯合開展水稻“一優兩高”生產競賽,培訓新技術、普及新成果,2024年參賽業主284個,規模種植面積達9.1萬畝,競賽田塊最高畝產達893.1公斤。

同時,加快種業振興,用良種壯“糧芯”。實施種質資源保護、種業創新攻關等種業振興“五大行動”,建立雜交水稻育種材質選育和品種研發基地,鼓勵“高校院所+育制種企業”聯合攻關,建立新品種展示示范基地23個,新培育國審水稻品種9個,初步形成以雜交水稻為主的“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體系。深化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設,配套建成制種信息中心、種子烘干加工倉儲中心等一體化設施,制種畝產穩步遞增至245公斤。目前,全市雜交水稻制種能力面積8萬畝,常年制種面積穩定在3萬畝以上,年產水稻種子460萬公斤以上,良種普及率達99%。

在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村民正抓緊收割水稻。眉山融媒記者 廖波 攝.jpg

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

提高機械化水平,“良機”深耕糧田。聯合中國農業大學開展“以機適地”農機適應性試驗,研改制玉米精量播種機等推廣機械化作業,推行訂單專項作業、托管全程作業、承包自主作業等模式,建立省級“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9個。出臺農機購置補貼指導意見,將糧食生產所需機具全部列入補貼范圍、實行應補盡補,全市農機具保有量達46萬臺(套),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70%。

糧食穩則人心穩、大局穩。眉州大地“豐”景如畫,令人振奮、充滿期待!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