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8 20:14:00
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等多部門共建“中關村科技·金融匯”融資對接機制,聚焦“卡脖子”領域等企業融資需求,組織高效對接。截至2025年8月末,已舉辦11期活動,成效顯著。當前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是短板,“貸款+外部直投”是有效方式,為此北京強化政策激勵,建立評估機制,引導銀行和投資機構加強合作、接力提供融資支持。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廖丹
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了解到,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證監局、市人才工作局以及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創建“中關村科技·金融匯”融資對接機制。聚焦政府投資基金被投企業、市場化創投基金被投企業、重點人才創業企業,以及“卡脖子”領域重點企業等,廣泛征集融資需求,組織投資機構、商業銀行“多對一”高效對接企業融資需求,護航科技攻關和產業化發展。
截至2025年8月末,“中關村科技·金融匯”活動已舉辦11期,共為80多家企業對接融資,對接成功率超過70%,累計促成授信178億元,貸款投放91.5億元,主要覆蓋人工智能、商業航天、生物制藥、機器人等領域,超半數貸款企業仍處于研發大量投入階段,尚未形成規模性收入。轄區已有11家銀行推出投貸聯動專屬產品,對授信準入和風控審批進行了優化,企業通過基金投決后,銀行即可給予主動授信,一般為投決金額的20%至40%,并在后續信貸評審中進一步提高企業科技類指標權重,弱化財務指標影響。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
當前,從科技型企業融資情況看,主要短板在于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是科技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據統計,2024年北京市平均每天新設科技型企業超300家,其中許多是人工智能、機器人、量子科技、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的創業企業,代表著新質生產力。這些企業普遍具有輕資產、高技術、高風險、高成長性的特點,傳統金融產品支持難度大,需要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從金融機構探索實踐看,“貸款+外部直投”是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種有效方式。
近年來,北京市新設立人工智能、信息產業、醫藥健康、機器人、商業航天和低空經濟、新材料、先進制造和智能裝備、綠色能源和低碳等產業領域的8只政府投資基金,對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和較好成長性的優質企業開展股權投資。8只基金堅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原則,被投企業是科技屬性強、發展潛力大的企業。截至2025年6月末,北京地區共有私募基金管理人2000多家,管理基金數量超1萬只,管理基金規模超3.7萬億元。
由此,北京發展“貸款+外部直投”業務,具備較好的基礎。但是,銀行和投資機構的展業方式、業務邏輯以及監管部門都不相同,跨界合作存在難度,需要各有關方面發揮合力,強化激勵引導。
為此,人民銀行等多部門創建“中關村科技·金融匯”融資對接機制,與此同時強化政策引導和激勵。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聯合北京金融監管局、北京證監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等部門建立科技金融綜合評估機制,統籌評估銀行、證券、保險、基金公司等服務科技創新質效。其中,在對銀行和基金公司的評估中,同時設置“貸款+外部直投”合作相關評估指標,引導銀行和投資機構聚焦北京市高精尖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加強合作、接力提供融資支持。北京市設立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促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發展資金,把股債聯動納入重要支持方向,對被投企業貸款支持力度大的銀行,給予不超過500萬元資金激勵。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操作演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