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17 15:45:17
9月16日,在“2025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集團副總裁、政企業務總裁李強表示,企業需創新提效以應對當前困境,AI是實現效率變革的關鍵。他建議企業小步快走、快速迭代以擁抱大模型。騰訊將持續加大AI基礎設施投入。李強強調,騰訊堅持長期主義,不參與價格戰,致力于提升運營效率,構建護城河。
每經記者|黃婉銀 每經編輯|魏官紅
過去一年,全球經濟波動、貿易壁壘、供應鏈中斷等諸多風險疊加。行業內卷常態化,導致企業成本上升、利潤萎縮,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發展困境。當過去的增長模式不再奏效,企業只有創新提效,才能重拾增長曲線、穿越周期。
“面向全球化競爭,企業不僅要增長,更要有效率的增長,AI(人工智能)是實現效率變革的最大變量和核心引擎。”9月16日,在“2025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集團副總裁、政企業務總裁李強如是表示。
李強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指出,擁抱大模型是一個“必答題”,已經不是一個“可選題”。面向企業的顧慮,李強建議,企業在積極擁抱大模型時,可以選擇小步快走、快速迭代,不要一來就瞄準行業壁壘較高、專業程度很高的領域、會導致投入大、產出低、風險比較高。

騰訊集團副總裁、政企業務總裁李強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AI應用正在呈現爆發式增長的趨勢。根據國家數據局的數據,2024年初中國日均Token的消耗量為1千億。截至今年6月底,日均Token消耗量已經突破30萬億,1年半時間增長了300多倍。
在AI戰略持續加碼的當下,各大科技巨頭正以真金白銀投入這一賽道。今年第二季度,騰訊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7%至202.5億元,資本開支同比增長119%至191.1億元。
李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騰訊在算力布局方面會持續投入,加大在AI Infra(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布局。一方面是支持公司自身的業務應用,另一方面也支持客戶的需要。
AI正從輔助工具轉變為像水電一樣的基礎設施。因此,李強認為大模型的比賽是馬拉松,騰訊從來沒有準備用虧損的方式參與其中,也沒有過度把GPU(圖形處理器)算力商業化。“過去兩年大模型排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振蕩還會持續相對較久(時間)。堅持長期主義,才能真正把產品做好,迎來客戶的信賴。”
面對日益復雜的全球環境,中國企業出海正面臨文化、合規、監管與響應速度等多重挑戰。
在中國企業出海的大趨勢下,國內云廠商也紛紛加碼。截至目前,騰訊云服務的海外客戶規模在過去一年同比翻番,出海業務現在應該是騰訊云增速最快的板塊之一。騰訊還計劃未來投入1.5億美元,在沙特阿拉伯建設首個中東數據中心。
李強對記者表示,中國云廠商的出海一方面是為了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全球化競爭,同時也服務于面向全球的海外本地的客戶。
在談到海外競爭時,他指出,從技術本身來講,國內云計算廠商與海外的差距逐步在縮小,云計算是重資產、是供應鏈非常重的行業,而在供應鏈方面,中國的云計算有獨特的優勢。這也使得國內云廠商在海外布局方面,包括成本效應等相較海外廠商有更明顯的后發優勢。
對于“內卷”和“反內卷”,李強也有切身體會。他認為,目前中國市場的內卷還是比較明顯。從當下多數競爭激烈的行業來看,可能往往要等到成本與價格層面的競爭進入瓶頸、難以再“內卷”時,企業才會更多將目光投向整體運營效率的提升——無論是研發效率、服務效率還是生產效率,通過持續優化這些效率,企業得以逐步構建起自身的護城河,從而更從容地應對各類市場競爭。
“騰訊還是始終堅定自己的原則,價格只是其中一個因素。過去幾年我們做了很大的取舍,縮減了很多低質量的項目。”李強指出,騰訊不是用虧損、補貼去換取低質量收入,不加入內卷也許會失去一些機會,但騰訊選擇堅持長期主義,堅持健康可持續的業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