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14:51:11
每經記者|王硯丹 每經編輯|葉峰
9月10日,A股市場調整數日的科技板塊,終于又回來了!
算力板塊成為領頭羊。萬億市值工業富聯漲停,最新市值為1.07萬億元。“光模塊”全面反彈,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大漲超過5%。勝宏科技漲超11%,盤中股價創歷史新高。
最令人關注的是“寒王”寒武紀。8日晚間,寒武紀公告稱,公司定增方案獲得證監會批復,有效期為12個月。公司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批復文件的要求,在規定期限內辦理此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相關事項,并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該消息成為今日科技板塊重拾升勢的一大催化劑。寒武紀8月28日觸及1595.88元后開始連續調整,區間跌幅已超過18%。其下跌的重要原因為交易所對科創50指數權重調整,寒武紀在科創50的權重將由15%下降至10%,該調整將于9月12日收市后生效。
此次調整造成了眾多科創50指數基金對寒武紀被動減倉,也引發了前期交易過度擁擠的科技板塊跟隨調整。如今9月12日將近,基金調倉大概率已接近尾聲,疊加寒武紀定增獲批利好,資金對科技板塊又重拾信心。
近期伴隨市場調整,圍繞A股市場主線是否轉換存在爭論,科技股今天已用實際行動給出了回答。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燕翔近期在復盤A股市場歷次主線切換行情后,也指出,成長占優依然是市場主要方向。
他表示,A股牛市中出現過幾次較為典型的行情主線切換。
2000年3月從互聯網科技板塊轉向順周期板塊。
2000年的牛市開始于1999年“5·19”行情,得益于當時全球的互聯網浪潮,互聯網科技板塊是行情開始后持續領漲的主線板塊。2000年3月,隨著美股納斯達克指數見頂,海外映射下的A股科技股行情也見頂回落。而隨著中國經濟見底回升,2000年3月以后順周期板塊成為了行情領漲板塊。
2007年“5·30”前后從消費板塊轉向能源資源品板塊。
2007年A股大牛市得益于中國經濟以及上市公司盈利全面上升,行情總體以順周期類板塊為主線。“5·30”之前可選消費板塊(家電、紡服、商貿等)是領漲板塊,“5·30”之后隨著經濟逐步轉向過熱通脹持續上行,以及宏觀政策收緊預期加深,消費板塊超額收益開始回落,周期屬性更強的能源資源品板塊(煤炭、有色等)成為領漲主線。
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市場進行了兩次切換。
第一次主線切換發生在2014年11月,以金融板塊為代表的大盤價值品種領漲指數,而同時創業板和科技股等成長品種明顯回落。此次切換的導火索主要是2014年11月的超預期降息。金融板塊領漲2個月后,在2015年1月行情主線發生了第二次切換,科技成長板塊再次成為了行情的領漲方向,從2015年1月開始一直到6月指數見頂前,行情主線沒有再發生太大變化。
總結歷史經驗,燕翔指出,有兩點啟示:一是盈利周期及其預期變化,是驅動牛市中行情主線切換的主要原因。2000年從科技切換至周期,是中國經濟增速見底回升了。2007年從消費切換至資源品,是經濟環境轉向了過熱。2014年底前后兩次切換,反映了經濟下行周期尾聲市場預期的變化。二是行情主線切換,一般會出現事件性的導火索催化劑。前述2000年那次主要是美國科技股見頂、2007年是“5·30”政策變化、2014年底是超預期降息。
對于后市,燕翔指出,今年以來的行情在7月份以后結構上出現了一次較大切換。此前超額收益較為明顯的金融板塊(主要是銀行),在7月份以后超額收益顯著回落。而伴隨著指數加速上行,7月以后科技股信息技術板塊成為了行情領漲板塊。從板塊盈利周期看,截至2025年中報,信息技術板塊ROE有明顯的觸底回升跡象。“我們認為,在當前整體經濟和市場環境中,成長占優依然是市場主要方向,可以關注科技成長內部的行情擴散機會。”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