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26 21:17:34
近日,喜茶全國超4000家門店全量上線淘寶閃購,中小茶飲品牌商家也反映外賣訂單中美團與餓了么渠道占比出現反轉。補貼潮下,茶飲品牌業績提升,外賣渠道占比大幅提升。艾媒咨詢CEO張毅表示,茶飲、咖啡品類成為外賣平臺角逐主戰場。即時零售市場格局正從美團主導轉向“三國殺”競爭。
每經記者|陳婷 每經編輯|董興生
外賣補貼潮的輻射效應,正滲透至諸多行業。
8月22日,喜茶全國超4000家門店全量上線淘寶閃購(餓了么),一度被視為行業標志性事件。要知道,作為一個曾對低價表現過抵觸態度的茶飲品牌,在外賣補貼潮初期,喜茶的參與感并不強。此前多年,喜茶只在喜茶小程序和美團平臺做外賣。
另有消息稱,喜茶還上線了美團“拼好飯”,更多集中在低線城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美團外賣App(應用程序)更改定位后發現,山西大同的消費者的確可以在“拼好飯”找到6.9元一杯的“喜茶椰椰芒芒”。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喜茶的躬身入局或許可以說明,外賣補貼潮正在潛移默化地改寫大小茶飲品牌的生存邏輯。與此同時,穩定多年的即時零售市場格局也已經出現明顯的松動跡象。
有中小茶飲品牌商家向記者反映,在本次外賣補貼潮開始前,外賣訂單中美團渠道占比六成,餓了么渠道占比四成,“現在反過來了”。
當前,淘寶閃購已經展現出進入“持久戰”的跡象。有商家向記者反映,截至8月16日,淘寶閃購的補貼力度出現了小幅縮減。也有茶飲品牌商家稱,8月,補貼在繼續,不過,平臺發的券已經開始“變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接近阿里的人士處了解到,下一步,淘寶閃購可能逐步啃“高客單價”餐飲市場;通過會員日、節氣營銷、區域補貼等保持單量波動節奏。
今年夏天,茶飲賽道堪稱外賣平臺的關鍵交鋒場,早在今年5月,各茶飲品牌就已切換至高強度作戰模式。
8月25日,記者在淘寶閃購的官方補貼專區輕易找到了喜茶的身影,其原價19元的多肉桃李補貼后價格為12元。
“今年外賣行業整體節奏非常快,尤其是這個夏天。”檸季外賣運營負責人王羽曄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餓了么(包括淘寶閃購)這邊,我們基本上天天都在對接,美團也會很緊湊地與我們對資源。”
王羽曄透露,在平臺補貼的助推下,6月份,店日均營業額同比上年已經實現翻倍增長,七八月份漲勢還在持續。在平臺投入大量補貼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活動期間(8月7日),僅在餓了么平臺(含淘寶閃購渠道),其茶飲類外賣訂單的同比漲幅就超過300%。
隨著外賣渠道成為茶飲品牌訂單增長的核心動力,其對品牌業績的影響也在同步增大。
中小奶茶品牌阿狗奶茶創始人卜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秋奶”當天,訂單中外賣渠道占比已達到約80%,“5月份,我們的外賣訂單占比約在40%”。
“在極致的低價面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的。”卜江告訴記者,近三個月來,獲得平臺高額補貼的頭部品牌,正借助補貼紅利持續擴大市場優勢。
王羽曄則表示,品牌加入平臺活動后利潤并未下滑。“平臺會給比較好的補貼,核算下來加盟商到手單杯盈利達標,公司才會報名參加活動。整體看,公司和加盟商參加外賣活動,單量和凈利都會提升。”
就補貼的具體構成,有商家對記者表示,商家與平臺會分別承擔補貼的一部分,兩者共同作用,最終形成消費者實際支付的奶茶價格。從承擔比例來看,平臺承擔的補貼份額一般要高于商家。
王羽曄提到,平臺的活動形式豐富多樣,每次開展活動都會進行單獨招商,并會告知商家平臺預計的出資情況。
在此大背景下,“喜茶”的渠道策略或許是不得不“變”。
艾媒咨詢CEO張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喜茶上線淘寶閃購說明品牌在即時零售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下,開始謀求多樣化渠道的擴張,以應對茶飲市場的激烈競爭。
點開淘寶閃購的“官方補貼”頁面,映入眼簾的“熱銷爆品”皆是各品牌的茶飲及咖啡單品。茶飲、咖啡品類為何成為外賣平臺角逐的主戰場?
張毅認為,茶飲、咖啡品類的連鎖化程度比較高,出餐速度也比較快,能接住平臺補貼帶來的大量訂單。其次,茶飲、咖啡品類的消費相對比較分散,有助于降低平臺的峰值即配壓力。
他還提到,作為高頻消費品類,茶飲、咖啡的核心客群以年輕人為主,這類群體對新消費模式的接受度更高,有可能形成穩定的消費習慣。
不過,美團和淘寶閃購(餓了么)的補貼方向并不相同。
有商家向記者分析,美團相對缺乏自帶龐大流量的入口,需要推出吸引顧客的活動提升“日活”;淘寶閃購則可以直接從阿里生態內獲取現成流量,因此無需依賴力度過大的補貼來拉動用戶。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值得一提的是,進入8月以來,平臺間的日訂單量比拼似乎已告一段落。
有消息稱,8月8日和8月9日這兩天,淘寶閃購的日訂單量份額首次超過了美團。不過,美團和淘寶閃購方面尚未對此做出回應。
事實上,當時正值2025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活動高峰,8月7日晚11點,美團外賣官方微博發文宣布活動結束,這是美團參與立秋節點奶茶促銷活動的第六個年頭。不過,美團罕見地未發布任何訂單數據,明確表示不會發布“連續三天超越1億單”這種類型的戰報,并表示“那些單量都不難做到,但是美團不想向奶茶注入更多泡沫”。
在這場如火如荼的外賣補貼潮背后,這些巨頭平臺爭奪的究竟是什么?
“平臺的目標都是發力即時零售。”張毅分析稱,美團的核心打法是依托成熟的本地生活生態體系,用高頻的外賣場景來拉攏用戶,形成訂單密度、攤薄履約成本,吸引更多商戶入駐,形成雙管齊下的飛輪效應,“最終目的還是鞏固和擴大在即時零售賽道的領先地位”。
“隨著傳統電商增速放緩,即時電商成為最后一個數萬億元級別的賽道。”CIC灼識咨詢董事總經理張辰愷向記者表示,即時零售用戶日均使用頻次高,阿里通過布局可獲取高頻流量,反哺低頻電商業務,實現交叉導流。
這場戰役打到現在,即時零售賽道的格局當真發生變化了嗎?
“今年5月開始,從淘寶閃購入口進來的流量是非常大的。”王羽曄透露,相較去年,今年7月開始,餓了么(淘寶閃購)渠道的店日均營業額已翻倍。
果切連鎖品牌切果NOW聯合創始人耿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補貼潮開始之前,來自餓了么的單量基本上是來自美團單量的一半。截至目前,來自兩個渠道的單量都在日均8萬單左右。
就即時零售市場格局變化,張辰愷認為,市場格局正從美團主導轉向“三國殺”競爭,且美團和阿里誰能獲取更高的份額尚不明朗。
在耿斌看來,這場補貼潮的到來對品牌的長遠發展是利大于弊的。“我們和門店也在溝通這件事,門店可能覺得做了這么多單,這么累,賺的利潤并沒有增加。”他表示,“但我們覺得,這件事會讓很多沒有吃過果切的人來嘗試吃一次,給了我們把新客轉化為老客的機會。”
耿斌透露,就目前來看,平臺的補貼潮給品牌帶來了一定的市場增量。“7月5日(周六),是淘寶閃購和美團投入最大的一天,我們的單量峰值在30萬單(左右)。”耿斌說。
除補貼外,記者發現,數月以來,各平臺還有更多動作。
今年6月,阿里宣布餓了么、飛豬并入中國電商事業群。8月6日,淘寶上線全新的大會員體系,打通餓了么、飛豬等阿里系資源。
7月,京東推出“品質餐飲合營制作平臺”七鮮小廚,并啟動“菜品合伙人”招募計劃,試圖從供給端“重構”外賣。另據京東透露,截至二季度末,外賣全職騎手規模已突破15萬人。
8月25日,京東外賣業務核心負責人郭慶在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將外賣戰役比喻為一場“馬拉松”,并表示:“千萬不要拿跑400米的心態去跑。”他還表示,即時零售目前還處在早期階段,核心是服務消費者應急性、溫差商品、短保質期商品的消費場景。
或許,對即時零售賽道的頭部玩家來說,搶占市場的“打擂臺”雖非易事,但守住既有的市場份額、應對多方挑戰的“守擂臺”,更是難上加難。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