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6-13 09:45:29
|2025年6月13日 星期五|
NO.1 國信證券:并購萬和證券事項6月19日上會審核
國信證券6月12日公告,公司擬通過發行A股股份的方式購買萬和證券股份有限公司96.08%股份。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公告,該事項將于2025年6月19日進行審議。該交易尚需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審核并取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同意注冊的批復,存在不確定性。
點評:國信證券并購萬和證券事項上會審核,顯示其對行業整合的積極布局。交易存在不確定性,可能影響國信證券的資本運作節奏。并購事件或引發市場對券商行業整合的關注,相關板塊的估值邏輯或被重新審視。整體而言,該事件為市場提供了對券商行業未來發展的新視角,投資者需關注后續進展。
NO.2 多家券商宣布將取消監事會,審計委員會接棒監督職能
隨著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化,證券行業的公司治理結構正經歷系統性重塑。為響應政策號召,近期,國泰海通、中原證券等多家券商相繼宣布將取消監事會,并在董事會中設置由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以承接原本監事會的職責。此外,天風證券、興業證券、財達證券等多家券商均披露了取消監事會的計劃。同時,中原證券、國泰海通等券商已對公司章程中涉及監事會的內容進行了修訂。據了解,券商紛紛決定取消監事會,主要是為了提升公司治理效能,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點評:券商取消監事會、改設審計委員會,是資本市場監管體系優化的體現,旨在提升公司治理效率,強化監督職能。這一變革或引發市場對券商治理能力提升的期待,影響相關公司股價表現。對證券行業而言,此舉意味著更高效的內部管理框架,或促進行業良性競爭。對股市整體而言,有助于增強投資者信心,推動市場健康運行。
NO.3 債券ETF迎來3000億時刻,年內吸金超千億
截至6月10日,全市場29只債券ETF最新規模達到3130.82億元,繼6日突破3000億規模后繼續吸金。今年以來,涌向債券ETF資金超過千億元。債券ETF規模大增,短融、長久期國債和信用債ETF貢獻頗多,尤其是8只信用債ETF年內資金流入達572.31億元,占年內資金買入債券的五成之多。而6月6日正式實施的信用債ETF通用質押式回購業務,便利各類投資者參與,有望進一步推動信用債ETF的發展。
點評:債券ETF規模突破3000億,年內吸金超千億,顯示市場避險情緒升溫,資金從權益類資產向固收類資產轉移。信用債ETF受政策利好,資金流入占比超五成,反映投資者對信用債配置需求的提升。這一趨勢對債券類公司股價帶來支撐,相關行業板塊關注度提升。對股市整體而言,資金分流效應顯現,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市場波動可能加劇。
NO.4 西部證券擬出資10億元設立香港子公司
6月12日,西部證券公告稱,為推進國際業務發展,公司擬出資等值10億元人民幣設立全資香港子公司,從事監管機構允許開展的相關業務。全資子公司暫定名為“西部證券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監管機構和登記機關核名結果為準)。西部證券表示,本次投資有利于公司積極布局和拓展國際業務,打造國際化業務平臺,服務公司跨境客戶需求,實現公司可持續綜合化發展。本次投資設立香港子公司將導致公司合并報表范圍發生變更,香港子公司設立后將被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內。
點評:西部證券設立香港子公司,顯示其國際化布局加速,此舉有助于拓展跨境業務,提升綜合競爭力。對公司股價而言,此舉釋放了積極信號,或吸引投資者關注。券商板塊或因此受到提振,行業競爭格局有望優化。對股市整體而言,反映出券商行業國際化趨勢,或增強市場對券商板塊的信心。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