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11 14:36:40
在全球能源結構轉型與“雙碳”目標加速落地的背景下,風電復合材料行業迎來結構性機遇。
江蘇常友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1557,以下簡稱“常友科技”)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成為資本市場綠色材料賽道的新標桿。
這家成立于2006年的常州企業,從一家生產玻璃鋼制品的小廠起步,如今已成長為國內風電復合材料領域的隱形冠軍,其核心產品風電機組罩體是保護風力發電機組的關鍵部件。可以說,公司的成長軌跡恰是中國新能源產業鏈崛起的縮影。
招股書顯示,常友科技憑借在風電復合材料領域的技術突破與全產業鏈布局,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長率達18.59%,核心產品市占率超20%,彰顯國產替代領軍者的增長勢能。
2006年,常州利恒機械有限公司在金壇區成立,初期以生產玻璃鋼制品為主。彼時,國內風電行業尚處于萌芽期,核心材料幾乎被歐美企業壟斷。2015年,公司更名為江蘇常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向風電領域轉型。彼時,歐洲風電企業面臨技術壁壘,國產替代成為必然趨勢。
轉折發生在2018年。隨著國內風電補貼退坡政策落地,行業掀起“搶裝潮”,常友科技抓住機遇,將研發重心轉向風電機組罩體和輕量化夾芯材料。2020年,公司營收同比大增177.94%至8.57億元,凈利潤突破1億元,首次躋身國內風電復合材料供應商前三名。
此后,常友科技的業績走勢便持續上揚。
業績方面,2021—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常友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6.2億元、7.4億元、8.71億元、4.46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0.62億元、0.88億元、0.83億元、0.46億元,整體呈現增長趨勢。
此外,公司2024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05,017.57萬元,同比增長20.53%;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10,294.33萬元,同比增長26.30%,經營狀況持續向好。
研發投入是公司增長的核心引擎。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累計超1.2億元,占營收比例始終保持在3%以上。截至2024年6月30日,發行人共取得103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24項。
高強度的研發轉化成果也比較明顯,公司自主研發的巴沙木替代型復合材料,可將風電葉片減重15%-20%,助力客戶降低度電成本,2023年風電機組罩體產品毛利率達30.64%,顯著高于行業均值。
科研上的發力也為公司帶來了諸多榮譽。常友科技在2019年、2022年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20年被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協會認定為“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2021年被常州市科學技術局評為“常州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22年被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4年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常友科技的主要產品包括用于風電領域的風電機組罩體、風電輕量化夾芯材料制品、罩體模具,以及軌道交通車輛部件等。其中,收入占比最高的是風電機組罩體,占據了主營業務收入的57.73%。而風電輕量化夾芯材料則貢獻了34.96%。
2021年至2023年,公司機艙罩產品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7.63%、33.67%和23.53%,在風電復合材料領域穩居國內前三。2024年,公司進一步開發耐鹽霧腐蝕復合材料,適用于海上風電高濕度環境,預計單價提升15%-20%。
值得注意的是,在風電領域,風電整機廠商和零部件廠商的市場集中度較高。中國前十大風電整機廠商市場份額合計達到99%,2023年度國內新增吊裝容量前五名整機廠商——金風科技、遠景能源、明陽智能、運達股份、三一重能合計就占據了75%的市場份額,未來市場集中度還可能進一步提升。
在這一市場大環境下,對零部件廠商而言,誰能得到前5名整機廠商的青睞,就意味著贏得了市場。
招股書顯示,常友科技前五大客戶集中度達65%,其中遠景能源連續三年位列第一大客戶,合作關系穩定。具體來講,公司與遠景能源、中國中車、運達股份、三一重能、東方電氣、明陽智能等下游大型主機廠均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2021年至2024年1-6月,公司向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87.68%、94.31%、85.86%和91.19%,客戶相對集中。
此外,過去數年,常友科技還多次得到客戶的認可,這進一步加固了合作關系。其被中國中車、遠景能源、三一重能等業內知名主機廠商授予“最佳供應商”“年度優秀供應商”等榮譽稱號。
盡管風電行業受外部大環境影響較大,但正是在內控上的管理得當,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也始終趨于穩定,分別為23.91%、25.22%、24.24%和25.56%。
此外,隨著風電行業技術進步的不斷積累和降本增效不斷取得新的成果,風電去補貼等政策對銷售價格的影響日益下降,經過兩年時間的消化,行業已進入穩定發展期,產業鏈降本已逐步趨于平穩。
近年來,在產業政策和技術進步的推動下,我國風電產業整體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風電裝機容量由2010年的31.07GW增加到2023年的441.34GW,復合增長率高達22.64%。
值得注意的是,過往影響風電發展的一些不利因素已經得到逆轉。
比如,全國風電棄風率從2015年的15%已逐步下降至2023年的2.7%,在“十三五”期間,多個特高壓輸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投入使用,使華北、東北和西北等本地難以消化的電能外送條件得到良好的改善,有力地解決了風電消納所面臨的空間錯配問題。
再比如,目前陸上風電已經進入全面平價上網階段,補貼政策的時間節點臨近與否或將不再是左右風電行業發展節奏的影響因素,進入“降本-增需”的良性循環。
可以說,中國風電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預測,2025-2030年全球新增風電裝機將保持12%的年均增速,中國則是最大的市場。
除了陸上風電外,海上風電也勢頭良好。2023年,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均實現同比增長,為2020年以來首次實現雙增長。常友科技重點布局的海上風電領域,因環境腐蝕性強、輕量化要求高,對復合材料的需求較陸風增長更快,有望帶動公司產品單價提升15%-20%。
市場需求旺盛,據招股書,報告期內常友科技的風電機組罩體類產品產能利用率及風電輕量化夾芯材料的產能利用率持續保持在98%以上,處于較為飽和狀態。具體來說,風電機組罩體類產品報告期內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20.99%、119.24%、120.06%、118.17%。
本次IPO募集資金將重點投向風電高性能復合材料零部件生產線擴建、輕量化復合材料部件生產線擴建及研發中心建設,其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據了解,上述項目達產后,公司風電罩體年產能將提升40%,輕量化夾芯材料產能增長35%,規模效應得到進一步釋放。
我國在《“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將新材料產業確立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并著重指出“推動新材料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引領中國制造實現新的飛躍”以及“強化新材料的基礎支撐作用”。
政策和市場的向好,使常友科技又有了新的發展機會。公司將憑借其軟硬件相得益彰的綜合創新之力,在穩固高性能復合材料“基石”的征程上,為我國新興產業增添新的動力。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文/蔣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