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處理器、內存成本攀升 國產手機迎來一波集體漲價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06 19:01:30

近段時間,包括榮耀、小米、OPPO、vivo等在內的國產旗艦手機相繼漲價,主要因處理器和內存成本上升。供應鏈漲價壓力下,手機廠商需平衡成本與利潤,同時應對市場競爭。

 每經記者|王晶    每經編輯|陳俊杰    

近段時間,國產手機廠商的旗艦手機迎來一波集體漲價。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10月30日,榮耀發布Magic7系列手機,12GB+256GB版本的起售價為4499元,比上一代產品的起售價漲了100元。此前一天,小米15系列手機的售價發布,12GB+256G版本的起售價為4499元,比上一代同樣內存版本的價格漲了200元。更早之前發布的兩款國產旗艦手機——OPPO Find X8和vivo X200,起售價較上一代產品分別漲了200元和300元。

對于漲價的原因,各家廠商都指向了處理器和內存。“這幾年的手機成本跟隨著供應鏈的變化是比較明顯的,對現在的手機廠商來說,最難的是512GB和1TB存儲的版本,成本遠遠高于它以往的(價格),越大的存儲上漲的幅度就越高。主芯片方面來看,驍龍8至尊版比上一代的驍龍8 Gen3,也有大的漲幅。” 真我realme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徐起日前在發布真我GT7 Pro后對媒體表示。

漲價是在有限的漲幅空間內尋找成本上漲與維持利潤的平衡。一方面,手機廠商需要搭載諸如驍龍8至尊版的最新芯片“卷性能”,另一方面,廠商也需要在密集的新品發布中與競品“卷性價比”。

供應鏈漲價壓力加劇

近年來,在生成式AI、行業周期等因素影響下,整個手機供應鏈產品價格上漲明顯,其中手機的主要元器件處理器(系統級芯片)、內存等價格上漲最為顯著。

由于搭載大型語言模型,AI設備需要大量存儲內容,并將推動移動和消費市場存儲的需求進一步增長。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受到存儲芯片整體減產的影響,2023年全球DRAM(動態隨機存取內存)市場規模達到505.3億美元,同比下降36.12%,由于2024年全球存儲渠道行情整體向上,市場需求大幅提升,DRAM市場規模將增至780億美元。

另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數據,2024年第二季DRAM合約價漲幅上修至13%~18%;NAND Flash(一種基于NAND技術的非易失性存儲器)約15%~20%。

芯片方面,近期國產手機廠商新發布的一批旗艦機型紛紛采用了高通驍龍8至尊版和聯發科天璣9400處理器,兩款芯片均采用3nm制程工藝,且增強了其在端側運行AI方面的性能,成本居高不下。記者注意到,今年10月中旬,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曾在社交媒體上透露,與驍龍8 Gen3相比,驍龍8至尊版處理器的單價約增長15%至180美元(約合人民幣1282元)。

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師黃郁璇對此分析稱:“存儲器因原廠減產以調節庫存的影響,2023年第二季度到2024年第一季度合并漲幅超過50%;而處理器晶片則因引入Generative AI(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導致晶圓面積增加,因此價格調漲幅度在10%~20%之間。下游手機品牌為了保障基本利潤,對于生產成本顯著增加的旗艦高端機型調漲終端售價已成為必然趨勢。”

上游供應鏈漲價無疑對下游終端手機廠商造成了壓力,漲價成為它們集體選擇的應對方式。

“有些元器件具有周期性,比如內存,跟當時的供需有關,很難完全預測周期性的需求和供給之間的問題。這時候,我們更多的會把成本當成一個因素,這個因素對其他家來說也都是公平的。”一加中國區總裁李杰日前表示。

盡管漲價可能給消費者帶來壓力,但黃郁璇認為,品牌預計將在年底促銷季通過與電商平臺的合作促銷等方式,來緩解產品漲價帶來的負面影響。

對于未來終端成本的變化情況,徐起則表示:“一定不會無休止地漲,有可能在明年到后年會迎來緩慢見頂之后的回落,最終取決于市場供需情況的變化。”

二線品牌激戰中國市場

競爭不斷加劇的國內市場環境下,大品牌占據絕對的市場份額,二線品牌則試圖用利潤換取更多的銷量。

徐起坦言:“雖然真我GT7 Pro(起售價)也漲了,但低配版肯定是虧錢的,中國市場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市場,要保持常態的進攻性,同期發布的競品很多,我們肯定也是非常具有壓力,但realme的未來一定不是以虧錢為前提去做好產品。”

不過,去年底表示“比小米更低價格,可以虧本賣,利潤不是目前最大的考慮”的一加已經改變了策略。

“競爭(環境)下并不意味著要去考慮非常極端、非常激進的定價,只靠低價的方式很難去持續獲得一個健康的市場增長,包括用戶口碑的認可。所以,我們選擇把產品做好,哪怕增長慢一點,也可以循序漸進形成正循環,而不是負循環。過于考慮所謂低價沖擊或者吸引用戶,并不是長期的發展模式。”李杰在今年10月31日表示。

2022年4月,曾持續聚焦高端市場的一加開始向中高端下探,新增聚焦2000元~4000元價位段的Ace系列,這也使得目標受眾非常相似的一加與小米不可避免地“交戰”。

策略改變的背后,似乎一加對銷量頗有信心。今年年初,李杰曾提到2024年的目標是要“超過小米單品牌份額”。在一加13發布會后,李杰稱:“這個目標不會變化,實現這個目標的時間也不會特別長,接下來一加會根據目標人群調整產品的布局。”

不過,競爭之下手機企業壓力陡增,每家廠商都在產品、營銷、價格等層面發力。事實上,從漲價的幅度來看,榮耀是幾大漲價廠商中最小的,而體量卻排名國內市場前五。對此榮耀CEO趙明表示:“壓力該扛還要扛。”與此同時,他還宣布榮耀GT將成為獨立產品線,反攻互聯網手機賽道。據悉,該系列將直接與一加的Ace系列和realme的產品競爭。

對于競爭加劇,徐起表示:“近年來線上對配置的競爭,價格的競爭都是居高不下的,這并不是因為某個友商的回歸而造成的,線上競爭壓力變高是必然的趨勢,但核心還是看各家對自己目標人群的定位和價位度的分配。中國市場是持久戰。”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手機 漲價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